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迁徙(xǐ) 间隙(jiàn) 蜷缩(juǎn) 杞人忧天(qǐ)
B.庇护(pì) 缄默(jiān) 怅然(chàng) 骇人听闻(hài)
C.狭隘(ài) 沼泽(zhǎo) 怂恿(yǒng) 拈轻怕重(niān)
D.邋遢(lā) 亢奋(kàng) 惬意(xiá) 以身殉职(xù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派遣 惩戒 亭亭玉丽 漠不关心
B.热忱 蜕变 麻木不仁 不可救要
C.纯粹 雾霭 风竹残年 精益求精
D.周济 炫耀 见异思迁 任劳任怨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的《诫子书》一般认为是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诫”是“劝勉、告诫”的意思。
B.《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自古代神话小说《聊斋志异》,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C.《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童话故事都是他的代表作。
D.《赫尔墨斯和雕像》和《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伊索是古希腊作家,传说他善讲寓言。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要学会选择。选择与自然有关的书,以丰富知识;选择与历史有关的书,以_______视野;选择与哲学有关的书,以_______智慧。读书还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才会有_______;善于思考,才会有取舍。读好书,善读书,才会读有所获。
A.开阔 吸收 鉴定 B.开辟 吸收 鉴别
C.开阔 汲取 鉴别 D.开辟 汲取 鉴定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城乡建设要力争做到精心规划和合理开发。
B.由于井房的经历,使海伦·凯勒的求知欲油然而生。
C.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D.林间,空气格外清新凉爽,处处弥漫着雨露泥土的气息和花草树木的身影。
6.下面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这篇作品以叙事为主,仅用28字就塑造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形象。
B.景物描写中的修饰词“枯” “老” “昏” “古” “瘦”等传达出一种衰落、颓败的特点。
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所呈现的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他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D.这篇作品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高度统一。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的片段,并结合你对全文的阅读印象,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④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7.结合选段内容回答,作者因何感谢母亲。
8.在选段之前的文字中,作者深情回忆了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请简要列举各一例。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穿井得一人》一文,回答小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9.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 汲: ②及其家穿井 及:
③国人道之 道: ④丁氏对曰 对:
1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1.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古诗文默写填空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
④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诫子书》)
⑤古代诗词中很多诗句都意蕴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两句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自然理趣。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愿意去读懂你
①我真后悔给爸买智能手机,更后悔教会他刷朋友圈。
②周一,我在公司忙得团团转,郁闷地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一个上午累成狗。”几分钟后,微信提示音响个不停,全是爸发来的超长语音。我赶紧放下工作躲进厕所听。哦,原来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最后他还说:“不要把自己和狗相提并论,你是狗,那我是什么?”我抱着手机真是哭笑不得。
③又一个周末,我约了闺蜜去逛街,回来时发现好端端的家被表妹那条叫肉肉的狗给“强拆”了,可肇事者却没有一点儿愧疚之意。卫生纸被撕碎了能忍,沙发被啃了也可不计较,但看到被摔碎的粉饼和被折断的口红时,我就怒火攻上心头,立即拍照配上狠话:“这种狗,怎么炖好吃?”
④几分钟后,爸的电话就打了进来:“你是不是疯了?为了这么点儿事就要杀肉肉!”我只能无语。
⑤那天天气甚好,我穿着新买的春装去公园。因为爸喜欢我参加户外活动,便拍了几张美图准备发朋友圈。爸好像一直擎着手机窥探我,伺机而动——照片刚发好,就是一个秒赞。随后,我又收到三篇“深度好文”,标题大概是《小心病从脚入》《女人最怕脚受凉》《足部穴位详图》……唉,为了扮潮,我特意露出一截脚踝,谁承想大好春色他不看,偏偏把注意力放到我的脚上。
⑥我赶紧解释:气温回升,一点儿都不冷,街上的小姑娘都这样打扮。爸大概觉得语音费事,直接打了电话过来。最后的结果是我只好妥协,下午回家换了长裤长袜,并拍照发给他看。
⑦十一假期到来前三天,爸一改画风,每天准时分享两篇感恩父母系列的文章,并发来这样的语音:“女儿呀,你要是忙,就不要回来了!爸特别好……咳……咳!”听听,我怎么能不回去?
⑧那日下了出租车,只见爸满面红光地等在小区门口,正和几位邻居侃大山。我主动和几位叔叔打招呼,爸对我的举止、衣着特别满意,在回家的路上不停地示好:“女儿啊,老爸给你做了一桌好吃的!”
⑨爸的厨艺确实很好,我空着肚子赶火车早已饿得饥肠辘辘,我抄起筷子就开吃。看着我啃排骨贪婪的样子,爸忽然想起什么,撂下筷子问:“你不会直想把肉肉炖了吧?”
⑩唉,我不知该怎么跟他解释。我说:“老爸,我们这代人的表达方式,不像你想得那样严肃。”爸的脸红了,憋了很久,才说:“你什么事都不跟爸说,爸只能自己想办法去了解。”我心里不是滋味,假装埋头刷朋友圈,内心早已波澜四起。
妈去世得早,是爸把我拉扯成人。我知道爸爱我,但我总觉得在这世上没有一个可以听我倾诉少女心事的人。相继出现的各种社交软件给了我一个宣泄情绪的窗口,我和那些素不相识的人谈烦恼、聊困惑,爸担心我,但我什么都不愿意跟他讲,他能做的,便是努力融入我的世界跟在我的身后,捕捉我喜怒哀乐的蛛丝马迹。
爸在QQ上,只与我一人聊天;爸的微博,只关注我一人;爸在微信上,把我设为置顶聊天翻一翻我俩的聊天记录,每次天气突变、流行病来袭……他总是兴师动众地搬运一堆文章,希望能帮到我,而我的回复,永远都是简单的几个字或者表情。
隔日早餐时间,爸坐在桌前看手机,许久:他才笑着说:“哈哈,原来‘累成狗’是这个意思啊!”爸又开始学网络用语了,看他认真记录的样子我不想再做他特别难懂的女儿。回到自己的小家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网络用语,给爸发过去。
因为在亲情的世界里,只有我们俩。他越来越苍老,靠近我的姿态越来越笨拙,所以我想等一等他。我也愿意认真地去读懂他,告诉他其实,我的心与他从未疏远。
13.阅读第②~⑥段,在表格空缺处,补充恰当的内容。
事件 爸的反应
“我”发累成狗的朋友圈 (1)
(2) 打电话斥责“我”
“我”晒户外活动的美照,却被老爸发现露脚踝 (3)
14.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⑩段中的画线句子。
15.如何理解文末“他越来越苍老,靠近我的姿态越来越笨拙,所以我想等一等他”这句话?
16.有同学认为,第⑤段“窥探”“伺机”两词含有贬义,用在文中欠妥。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①将,数讨山越②。蒙年十五六窃③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④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______?”母哀而舍之。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有删减)
【注】①孙策: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孙坚之子,孙权的长兄。②数讨山越:多次讨伐山越。山越:当时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③窃:偷偷,私自。④恚:怒。
17.用“/”文中画线的句子标画停顿
蒙 年 十 五 六 窃 随 当 击 贼 当 顾 见 大 惊 呵 叱 不 能 禁 止。
18.为文中空缺处填入适当的内容,使其文意完整。
七、综合性学习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某班将开展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下是学生搜集的三则材料,请结合材料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是指中华文明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引入国家实验课程。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 《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三】匾额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精品。某同学在探访名胜古迹时,搜集到以下建筑物及匾额题字:
①岳飞庙——还我江山 ②孔庙——万世师表 ③贡院——唯才是举
19.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0.根据【材料三】所提供的内容,任选一组建筑物与匾额题字来解说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八、填空题
21.请根据下列名著选段或简述,填写《朝花夕拾》和《西游记》的相应内容。
名著 内容描述
《朝花夕拾》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1)。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却是我的乐园。
《西游记》 (2)是佛祖二弟子金蝉子转世。佛祖讲经,金蝉子没有认真听讲,轻慢佛法,遂被如来贬下凡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可重新印证大道得到金身,重修正果,再世为佛。
(3)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生性桀骜不驯,爱憎分明,敢于挑战天宫的权威;保护师父西天取经,出生入死,忠贞不二,为取《西游记》得真经立下汗马功劳。
那大圣飘飘荡荡,左沉不能落地,右坠不得存身,就如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滚了一夜,直至天明,方才落在一座山上,双手抱住一块峰石。定性良久,仔细观看,却才认得是小须弥山。大圣长叹一声道:“好利害妇人!怎么就把老孙送到这里来了?我当年曾记得在此处告求灵吉菩萨降黄风怪救我师父。 选段中的妇人是(4)。
九、名著阅读
22.鲁迅到日本学医,想学好医学救治那些像他父亲一样被疾病夺去生命的人,但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毅然“弃医学文”,请简述其中的原因。
十、作文
23.题目
你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你觉得,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做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
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以大胆怨象,但要符合你性格发展的逻辑。不仅要想象你自己的生活,还要想象十年后社会的发展,因为这是十年后的你所生活的环境。
(2)不要只是概括地叙述,要在具体情境中展开故事,通过一件或几件小事,结合语言、动作描写等,具体展现你的性格、心态,以增加真实感。
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1.答案:C
简析:A项“蜷缩”的“蜷”应读quán;B项“庇护”的“庇”应读bì;D项“惬意”的“惬”应读qiè。C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均无误。
2.答案:D
简析:A项“亭亭玉丽”应为“亭亭玉立”;B项“不可救要”应为“不可救药”;C项“风竹残年”应为“风烛残年”。D选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
3.答案:B
简析:《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自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而《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B选项表述错误。
4.答案:C
简析:“开阔”侧重于使视野宽广,“开辟”侧重于开创、创立,与“视野”搭配用“开阔”合适;“汲取”比“吸收”更强调获取有价值的东西,与“智慧”搭配更恰当;“鉴别”强调辨别真假好坏,“鉴定”侧重于评定,根据语境“善于思考,才会有取舍”,用“鉴别”更合适。
5.答案:A
简析:B项句子缺少主语,“由于”和“使”并用,造成句子成分残缺,可删去“由于”或“使”;C项两面对一面,“能否”是两面,“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是一面,可删去“能否”;D项“弥漫”与“身影”搭配不当,可删去“和花草树木的身影”。A选项句子没有语病。
6.答案:A
简析:《天净沙 秋思》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一系列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出漂泊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并非以叙事为主,A选项赏析不恰当。
7.答案:感谢母亲教给他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了他强健的身体和勤劳的习惯,让他从未感到劳累;教给他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鼓励他走上革命道路。
简析:文章第①段提到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强健身体和勤劳习惯;第②段指出母亲教给“我”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鼓励“我”走上革命道路,这些都是作者感谢母亲的原因。
8.答案:示例:“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承担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等诸多家务,还能把粗陋饭食做得有滋有味;“宽厚仁慈的态度”:母亲性格和蔼,从未打骂过儿女,也不与任何人吵架,在大家庭中能让长幼、伯叔、妯娌之间和睦相处。
简析:在《回忆我的母亲》中,从母亲整日忙碌的劳动和她操持家务让家人生活有条理,可体现其勤劳俭朴;从母亲对待家人的态度,能看出她的宽厚仁慈,可选取文中具体事例进行阐述。
9.答案:①从井里取水,打水;②待,等到;③讲述;④应答,回答
简析:①“家无井而出溉汲”意思是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汲”解释为从井里取水、打水;②“及其家穿井”指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的时候,“及”是待、等到的意思;③“国人道之”是说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道”为讲述;④“丁氏对曰”即丁氏回答说,“对”是应答、回答的意思。
10.答案:得到一个人使唤,不是从井中得到一个人。
简析:翻译时,“得”是得到,“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使”是使唤,“非”是不是,“于”是从、在。按照这些字词的意思,结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进行翻译。
11.答案: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既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简析:《穿井得一人》中“丁氏穿井得一人”的传闻在传播过程中被歪曲,人们未经核实就随意传播,最后与事实相差甚远。所以我们应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对传闻要谨慎对待,不能轻信和随意传播。
12.答案:①星汉灿烂;②随君直到夜郎西;③我言秋日胜春朝;④非宁静无以致远;⑤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简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需准确记忆诗句内容,注意易错字,如“灿”“君”“郎”“致”“残”等。
13.答案:(1)给“我”上思想教育课;(2)“我”家被表妹的狗强拆,“我”发了要“炖狗”的朋友圈;(3)给“我”发来养生文章,打电话
简析:(1)依据第②段“微信提示音响个不停,全是爸发来的超长语音……原来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可得出;(2)从第③段“我约了闺蜜去逛街,回来时发现家被表妹的狗‘强拆’……我就怒火攻上心头,立即拍照配上狠话:‘这种狗,怎么炖好吃?’”能概括出;(3)根据第⑤段“照片刚发好……我又收到三篇‘深度好文’……”和第⑥段“爸大概觉得语音费事,直接打了电话过来”可以得出。
14.答案:画线句子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在明白误会了“我”的表达后不好意思的神态,表现出因为“我”不跟他沟通而产生误会的无奈和难过,表达出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注和深沉的爱。
简析:“爸的脸红了”是神态描写,体现父亲的不好意思;“你什么事都不跟爸说,爸只能自己想办法去了解”是语言描写,从中能看出父亲因“我”不沟通产生误会的无奈难过,以及对“我”的关心和爱。
15.答案:越来越苍老的父亲努力用各种网络方式了解“我”,却跟不上“我”和时代的脚步;当“我”理解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注和深沉的爱后感到愧疚,愿意认真地与他交流。
简析:从文中父亲用微信、QQ等关注“我”,但有时方式不当产生误会,能看出父亲努力了解“我”却力不从心;“我”意识到这一点后,内心有所触动,愿意等父亲、与他交流。
16.答案:这两个词在文中并无贬义(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时刻关注着“我”的生活动态,表现出他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深厚的爱。
简析:“窥探”“伺机”通常有贬义,但在文中是形容父亲时刻留意“我”的朋友圈动态,体现父亲对“我”的关心,是贬词褒用,突出了父亲的爱。
17.答案: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简析:“蒙年十五六”表示时间和人物年龄,应断开;“窃随当击贼”是主要事件;“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分别描述邓当看到吕蒙后的反应和行为,各自独立成句断开。
18.答案:安(焉)得虎子
简析:“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或“不探虎穴,焉得虎子”)是常见俗语,意思是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吕蒙用此回应母亲,体现其勇敢无畏。
19.答案:专家呼吁中小学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正走向世界。
简析:材料一提到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引入相关课程;材料二指出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设立孔子学院,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据此概括。
20.答案:示例:①贡院是封建时代科举考试的地点,“唯才是举”突出了其选拔人才的作用。②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所以用“万世师表”做匾额。③岳飞庙是后人祭祀怀念岳飞的地方,“还我河山”是岳飞的文句也表现出他一生的壮志。
简析:分析建筑物的用途和匾额题字的含义,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如贡院与选拔人才、孔庙与孔子的地位、岳飞庙与岳飞的志向之间的对应关系。
21.答案:①百草园;②唐僧;③孙悟空;④铁扇公主
简析: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②唐僧是佛祖二弟子金蝉子转世;③孙悟空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等;④根据《西游记》情节,孙悟空被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扇到小须弥山。
22.答案:示例:鲁迅在矿路学堂毕业后选择去日本求学,因为他在矿路学堂学习时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又觉得在矿路学堂所学无用武之地。鲁迅在日本仙台求学时决定弃医从文,因为在那里他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感觉到中国百姓的麻木,认识到救治国民精神的迫切。
简析:鲁迅在日本学医期间,经历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些让他认识到医学只能救治人的身体,无法唤醒麻木的灵魂,于是决定弃医从文,用文字来唤醒民众。
23.答案:例文:略
简析:这篇作文要求以《十年后的我》为题进行创作。写作时要发挥想象,符合自身性格发展逻辑,结合十年后社会发展情况,通过具体事件和语言、动作描写展现自己的性格和心态。例文围绕成为发明家,设计新型汽车展开,结尾回归现实,表达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