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32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个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80分)
1.史料分为多种类型,可以用于研究商代历史的实物史料是()
A.黄帝的传说B.殷商青铜器
C.《资治通鉴》D.唐敦煌壁画
2.春秋战国时期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变化体现了()
A.礼崩乐坏B.百家争鸣
C.政治稳定D.民族融合
3.秦统一后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刺史制
4.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其中,在思想上实行()
A.颁布“推恩令”B.盐铁官营
C.开疆拓土D.尊崇儒术
5.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采取了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
A.加大南北差距B.促进民族交融
C.推动江南开发D.削弱北魏实力
6.3-6世纪,中国部分北方人民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当时,北方人民南迁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繁荣B.气候变冷,农业环境严重破坏
C.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战乱不断D.江南自然环境优越,农业收益更高
7.“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皇帝),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这一制度是()
A.三省六部制B.九品中正制
C.三公九卿制D.南北面官制
8.“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上述场景最可能出现在的城市是()
A.唐朝长安B.元朝大都
C.宋代开封D.隋朝洛阳
9.《辽史》记载:“契丹......宫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表述的制度是()
A.三三省六部制B.南北面官制
C.猛安谋克制D.四等人制
10.元朝,中央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这一制度()
A.缓和了阶级矛盾B.清除了民族隔阂
C.抑制了土地兼并D.维护了国家统一
11.《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本书的作者是()
A.沈括B.徐光启C.李时珍D.王羲之
12.中国早期现代化尝试的运动是()
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1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4.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其爆发的导火索是()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5.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被称为“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伟大壮举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八七会议D.红军长征
16.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在正面战场粉碎日军“妄图三个月亡华”计划的战役是()
A.徐州会战B.武汉会战C.淞沪会战D.百团大战
17.电影《长津湖》讲述了在长津湖地区,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美军实施分割围歼,多次打退美军进玫的英勇事迹。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剿匪镇反B.越南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D.抗日战争
18.1955年,中国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这次会议是()
A.开罗会议B.雅尔塔会议
C.日内瓦会议D.亚非会议
19.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中共十四大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七届二中全会
20.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2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实行“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十几次大的会战,击破了日本“速决战”的战略企图,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持久战”。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积极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与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遥相呼应,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使日本侵略者处于首尾不能相顾的境地,直至战争结束。
材料二 1937年~1941年,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日本230万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340亿美元中的120亿,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9万多人。
材料三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假如没有中国......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罗斯福选集》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局部侵华的事件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指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着哪两个战场?(2分)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所实行的土地政策。(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4分)
22.(10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要领域 主要成就
科学理论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综合国力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里程均居世界第一;电视剧数量和图书出版量稳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国际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5分)
(2)你的班级可以通过哪些活动来展示改革开放的成就。(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你得出怎样的认识。(3分)
2024—2025学年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及简析
1.答案:B
解析:实物史料是指各类文物、遗址等。殷商青铜器是商代遗留的实物,可用于研究商代历史,B正确。黄帝的传说属于口传史料,且黄帝时期早于商代,A错误;《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并非研究商代历史的实物史料,C错误;唐敦煌壁画创作于唐代,与商代历史无关,D错误。
2.答案:A
解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意味着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势力崛起,原有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A正确。百家争鸣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现象,与材料中政治权力的变化无关,B错误;这一变化反映的是政治动荡,而非稳定,C错误;材料未体现民族融合的内容,D错误。
3.答案:C
解析:秦统一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正确。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实行的地方制度,A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制度,秦朝废除,B错误;刺史制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监察制度,不是地方行政制度,D错误。
4.答案:D
解析:汉武帝在思想上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加强了思想控制,D正确。颁布“推恩令”是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错误;盐铁官营是经济方面的措施,B错误;开疆拓土属于军事和疆域方面的举措,C错误。
5.答案:B
解析: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流与融合,B正确。这些措施有利于缩小南北差距,而非加大,A错误;孝文帝改革主要影响北方,与江南开发关系不大,C错误;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实力,D错误。
6.答案:C
解析:3-6世纪,少数民族内迁导致北方战乱不断,这是北方人民南迁的直接原因,C正确。经济重心南移是北方人民南迁的影响,而非原因,A错误;当时北方人民南迁并非因为气候变冷和农业环境破坏,B错误;江南自然环境优越是客观条件,但不是北方人民南迁的直接原因,D错误。
7.答案:A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A正确。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B错误;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官制,C错误;南北面官制是辽代的官制,D错误。
8.答案:C
解析:“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夜市直至三更尽”等描述,体现了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这种情况最早出现在宋代开封,C正确。唐朝长安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商业活动有时间和空间限制,A错误;元朝大都、隋朝洛阳虽然商业也有发展,但题干描述的现象最早在宋代出现,B、D错误。
9.答案:B
解析:“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体现的是辽代的南北面官制,B正确。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A错误;猛安谋克制是金代的兵民合一制度,C错误;四等人制是元代的民族等级制度,D错误。
10.答案:D
解析: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D正确。行省制度主要是加强对地方管理,与缓和阶级矛盾、抑制土地兼并无关,A、C错误;“清除”民族隔阂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
11.答案:C
解析:《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C正确。沈括的著作是《梦溪笔谈》,A错误;徐光启的著作是《农政全书》,B错误;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D错误。
12.答案:A
解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新式学堂等,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A正确。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没有进行现代化尝试,B错误;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革命运动,C错误;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D错误。
13.答案:B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B正确。《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政府颁布的,维护封建统治,A错误;《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制定的,C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错误。
14.答案:D
解析: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D正确。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深层次原因,A错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推动都不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B、C错误。
15.答案:D
解析:红军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宣传了革命思想,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D正确。北伐战争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A错误;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B错误;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方针,C错误。
16.答案:C
解析: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妄图三个月亡华”的计划,C正确。徐州会战取得台儿庄大捷,但未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A错误;武汉会战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B错误;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是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D错误。
17.答案:C
解析:长津湖战役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C正确。剿匪镇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斗争,A错误;越南战争与长津湖战役无关,B错误;抗日战争时期没有长津湖战役,D错误。
18.答案:D
解析:1955年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D正确。开罗会议是二战期间美、英、中三国召开的会议,A错误;雅尔塔会议是美、英、苏三国召开的会议,B错误;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C错误。
19.答案:A
解析: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正确。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B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错误;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D错误。
20.答案:D
解析: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正确。邓小平理论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A错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B错误;科学发展观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C错误。
21.
答案:(1)1931年九一八事变。(2)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3)双减双交(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解析:(1)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日本局部侵华开始。(2)根据材料一可知,国民党主导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3)抗战时期,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双减双交政策,即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有利于团结各阶层抗日。(4)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分析抗战胜利的意义,国内方面,是近代以来首次完全胜利,开启民族复兴新征程;国际方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部分,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22.
答案:(1)主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基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等成为指导思想;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总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继承马克思主义精髓,结合中国实际,具有重要价值。(2)主题班会、板报宣传、话剧表演、小组汇报、项目化学习等。(3)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统筹兼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1)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党的领导、理论发展的关系确定主题并阐述,从不同历史时期党的理论成果对现代化的作用进行分析。(2)结合实际,列举常见的展示活动形式。(3)从党的领导、理论指导、发展道路、文明建设等方面总结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