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第2课时 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患者的有效措施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成人一次献血200~400 mL不会影响健康的原因是( )。
A.损失200~400 mL的血液,对人体没有丝毫影响
B.丧失的血浆成分与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C.少量损失血液有助于健康
D.血液的减少可以促进人体造血
2.王叔叔(AB型血)因交通事故受伤,需要输血抢救。此时身边有献血者甲(O型血)、乙(AB型血)、丙(A型血)、丁(B型血)四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输异型血不会发生血液凝集现象
B.输血之前一定要做交叉配血试验
C.献血者甲的血液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且一定安全
D.直接给王叔叔输献血者乙的血
3.(2024·广东深圳期中)临床上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严重贫血、急性大出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
A.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B.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C.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D.血浆、红细胞、全血、血小板
4.下列关于献血和输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B.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治疗时应输入血浆
C.患有艾滋病的公民禁止献血
D.输血时,如果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受血者体内的红细胞会凝集成团
5.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知识。下列有关血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擦伤后会流血,但伤口很快就会结痂止血,在此过程中起作用的是血小板
B.一个慢性贫血患者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进行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可能在正常值范围之外的是红细胞和白细胞
C.B型血的人因外伤失血严重,应大量输入O型血
D.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地区后,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会增加
探究创新
6.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互输可能发生血液凝集现象,从而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引起死亡。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对血液凝集现象进行探究。
实验原理:模拟血液和模拟血清反应,有颜色变化或沉淀产生表示发生血液凝集现象。
表一 模拟血型的鉴定
血型 模拟血液 血清 模拟血清
型 豆浆 A型 碘液
B型 淀粉溶液 B型 鲜橙汁
AB型 豆浆和淀粉溶液 AB型 清水
型 ① O型 碘液和鲜橙汁
表二 模拟血液和模拟血清的凝集现象
项目 豆浆 淀粉溶液 豆浆和 淀粉溶液 ①
碘液 无变化 出现蓝色 出现蓝色 无变化
鲜橙汁 橙色沉淀 无变化 橙色沉淀 无变化
(1)血液的成分包括 和 两部分,临床上把前者中的 除去,便可得到血清。
(2)表一中的豆浆模拟 型血液,①处应填写 ,模拟 型血液。
(3)从表二可知,A型血可以接受的血型有 。
(4)从安全输血的角度考虑,大量失血时,仍以输 为原则。
(5)该兴趣小组用豆浆、淀粉等材料来做此实验,这是一种 实验。
参考答案
知能演练·提升
1.B 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人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400 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人每次献血200~400 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刺激身体的造血功能。
2.B 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输不同血型的血会发生血液凝集现象,A、C两项错误。不管是输同型血还是输异型血,输血前都必须要做交叉配血试验,以免出现不测,B项正确,D项错误。
3.C 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少,所以应该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急性大出血失去的是全血,血液的总量减少,因此应该输入全血。身体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其创面有大量液体渗出,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全血,可能使体内血细胞浓度过高,增加了血液的黏度而影响血液循环,所以应该输入血浆。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需要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凝血物质的血浆,以增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的能力,促进止血,所以应该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
4.B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需要输入浓缩的白细胞,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5.C
6.答案 (1)血浆 血细胞 纤维蛋白原
(2)A 清水 O
(3)A型和O型
(4)同型血
(5)模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