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列夫?托尔斯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 列夫?托尔斯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2 11:4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 列夫·托尔斯泰
课后知能演练
基础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托尔斯泰脸庞的皮肤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这张脸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他所具有的tiān fù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他那xī lì的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甲】    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乙】    。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粗糙(A.cāo B.zào)  
禁锢(A.ɡǔ B.ɡù)  
2.根据拼音写词语。
tiān fù(    )   xī lì(    )
3.结合语境,为甲、乙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序号)
甲     乙   
A.诚惶诚恐    B.洞彻一切
C.遮遮掩掩 D.无所事事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幅画,有底色,那是美丽的衬景,    ;一湾水,有底色,那是清灵的透视,    ;一座山,有底色,那是伟岸的沉稳,    ;一个人,有底色,那是人生的个性,是还未世俗之前的张扬。
①是还未开凿之前的庄严
②是还未混浊之前的清澈
③是还未涂抹之前的景色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①②③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
B.这所美丽的乡村小学规模不大,全校只有四、五百名学生,但是文化氛围特别浓厚。
C.家乡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炊烟……等都在不停地后退,渐渐模糊不清了。
D.练书法要注意字体特点:楷书要横平竖直,结构方正;行书讲究点画萦带,笔意活泼。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费孝通,最后的奔走
陈 娟
①1979年,年近70岁的费孝通接受重托,主持重建中国社会学。念及荒废多年的学术,他说:“我口袋里只有十块钱了,不该随意零星地买些花生米吃,而要集中起来买一件心爱的东西才是。”“十块钱”是一个比喻,一块钱代表一年,他觉得自己大概还能活十年,这十年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②从1980年开始,费孝通每年四处奔走,足迹遍及中国大地。助手张冠生从1993年起跟随他左右,用笔记本、录音机、照相机等,记录下费孝通的田野调查现场。后来,张冠生将那些年费孝通的专题讲话、即兴发言、见人识物、所思所想,整理成书——《费孝通晚年谈话录(1981—2000)》,于2019年出版。
③在谈话录中,费孝通多次谈到“志在富民”。“要做学问,就要跟着时代的发展走,跟着基层的人民和干部学。”他说,自己要做的就是到农民的生活中去,把农民的创造讲出道理来,让基层干部看出农民增加收入的道理,让更多农民掌握增加收入的门道。
④每到一地,费孝通都会向当地干部了解情况,入农家做户访。一次,一位县委书记提到当地用地窖储藏水果,实现水果保鲜,费孝通问:“这办法是谁先想到的 怎么想到的 谁最先做起来的 怎么做起来的 要投入多少钱 ……”书记答不出,当天下午,他就自己走进农家,跟农民实地学习。
⑤很多调查都历经多年,如江村、温州等。他第一次去江村是1936年,两年后写下博士论文《江村经济》,由此成名。晚年他又去了20多次。他三访温州:一访温州,看出“小商品,大市场”;再访温州,见证“家底实,创新业”;三访温州,提出“筑码头,闯天下”。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不断地思考、总结,并形成自己的思想。
⑥1990年,在费孝通80岁的生日宴会上,他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思想。这一思想,源自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调研。当时,他从贵阳到黄果树瀑布,沿途碰到当地百姓赶集,“不同的民族穿着自己民族的服装,各有其美”,后经多年沉淀,得出这十六字真理。
⑦1997年,费孝通绕太湖走了一圈,调查水资源污染、治理和开发问题。其中一站是甪(lù)直古镇,经过一家小店时,他走进去和店主寒暄。当时,在里间过道处,站着一位老妇人,衣着素雅,妆容整洁,倚着门框,安静地看着店堂内的热闹场面。张冠生请老妇人出来与费孝通见面,她坚辞不出。这位老妇人让费孝通想到了“文化的自卑感”。“中国现在最怕的就是文化自卑……人家欢迎她出来,可她自己觉得,我这一套不行了……”
⑧费孝通一直走到90岁,走不动了才停下来。2005年,他因病逝世,安葬在家乡——江苏吴江松陵公园里,墓碑上刻着他的话:“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生命、劳动和乡土结合在一起,就不怕时间的冲洗了。”他用一生践行着这句话。正如学者余世存所说:“他把自己在山河大地上的行走,变成了山河大地的一部分。”
(选自《北方人》2021年第1期,有改动)
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事件 费孝通的思想或言论
1979年 接受重托,主持重建中国社会学 ①
1990年 ②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997年 在太湖调查水资源相关问题时遇到一位围观却坚辞不出的老妇人 ③
7.下列对本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质朴无华   B.委婉含蓄
C.言简义丰 D.平实客观
8.请分析第⑧段中的画线句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9.本文和《列夫·托尔斯泰》都属于人物传记,请结合传记文学的特点分析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异同。
综合运用
10.学完课文后,七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走近托尔斯泰”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下面一段富有哲理的话,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至少写出两点)
有一个年轻人总想一举成名。他去请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诚恳地对年轻人说:“人好比分数,分子就是他自己实在有的那么大小,而分母就是他把自己想象的那么大小。分母愈大,分数就愈小,如果分母是无穷大,分数就等于零了。”
(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茨威格正是抓住了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来刻画其心灵的。仿照下面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比喻句,试着再写一句。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答案:
课后知能演练
1.A B
2.天赋 犀利
3.B C
4.A 解析 根据前后文的搭配,“画”和“衬景”对应“涂抹”和“景色”,“水”和“透视”对应“混浊”和“清澈”,“山”和“沉稳”对应“开凿”和“庄严”,可知正确的顺序为③②①。
5.D 解析 A项,“宽鼻子”和“厚嘴唇”后应为顿号。B项,约数中间不用顿号,应把“四、五百名学生”中间的顿号删掉。C项,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应删掉其中之一。
6.①要用剩下的生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②80岁生日宴会 ③联想到了“文化的自卑感”
7.B 解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抓住每个阶段有关费孝通的典型事件和思想言论,让我们了解了费孝通勤耕不辍的二十几年。由第①段“一块钱代表一年,他觉得自己大概还能活十年,这十年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可知,作者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费孝通晚年秉承的信念,语言质朴无华、通俗易懂;由第④段“每到一地,费孝通都会向当地干部了解情况,入农家做户访”和第⑤段“很多调查都历经多年”可知,作者客观记录费孝通老先生不辞辛劳、实地走访各地的经历,言简义丰、平实客观。本文没有体现出委婉含蓄的语言特点。
8.①内容上,生动形象地概括了费孝通的一生,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②结构上,照应题目,同时又和学者余世存所说的话相呼应,深化主旨,使文章情感得以升华。
9.相同点:①本文中叙述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和《列夫·托尔斯泰》中详细描写的人物外貌,均真实可靠。②本文中作者的讲述和《列夫·托尔斯泰》中来访者的观察,都运用第三视角,全方位展示人物形象。不同点:①本文多用人物有代表性的语言,在平实质朴的语言中刻画人物的形象,体现人物的思想光辉。②《列夫·托尔斯泰》运用大量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语言典雅优美;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
10.示例 (1)①有才能的人从不会高估自己。②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言之有理即可)
(2)这道目光就像闪电,瞬间发出耀眼的光芒,让人感到无比震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