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5 黄河颂
课后知能演练
基础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波涛澎湃的黄河把56个民族的心曲弹唱成一首慷慨激昂的歌。黄河传承着一种伟大的精神:这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侠气,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胆略,是气势磅礴的楚辞汉赋,是胸怀天下的唐诗宋词,是中华儿女亘古的精神家园……浊流wǎn转中,黄河哺育了万千人民!……
我深爱着我的祖国。①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②你是力挽狂lán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③你是锲而不舍的骏马——挣脱千年的羁绊;④你是点燃文明的星火——人类智慧的起源。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浊流wǎn( )转 力挽狂lán( )
哺育( ) 拂晓( )
2.第2段①~④句有一处语序不当,请指出并修改。
第 句应改为:
3.下列诗句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
B.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C.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人曾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社会在不断发展变革,不变的是人们对阅读的寄托和痴迷。
③古往今来,读书对个人品质修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阅读正是让人们在纷扰间寻求诗意栖息、找到心灵安慰的大门。
⑤当今流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A.③①⑤②④ B.②③⑤④①
C.③①②④⑤ D.②①⑤④③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5.歌颂黄河之前,诗人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统领描绘句的是哪一个字 这些语句突出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6.“啊!黄河!”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7.诗歌中画线部分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又临黄河岸
高 缨
①不知为什么,每当我看到黄河,眼中常渗出热泪。
②大约是少年时候的记忆老盘旋在我心里吧!那时,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俯冲的敌机,飞落的炮弹,爬满火车顶的难民……我被大人们塞进闷死人的车厢,暗夜中逃过黄河。在渭水之滨的山村里,我捏紧小拳头,眼里闪着泪星儿,跟流亡的大学生们学唱那悲愤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③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才第二次看见黄河。火车北上,欢腾地驰过新生的中原。当列车员告诉乘客们,火车就要跨过伟大的黄河的时候,我急忙把前额贴在车窗上,看浩荡的浊流沉着而有力地漫过大地。一瞬间,我的眼睛润湿了,我胸中涌出了那首崇高的歌:“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④大前年的秋天,我去访问呼和浩特。好友邀我一道去登大青山。汽车盘旋而上,窗外掠过如花的红叶和挺秀的白桦林。一路上,好友给我说了好些抗日战争时期蒙古族、汉族人民并肩战斗的故事,那昔日的厮杀声和马蹄声,犹在耳边。车停在山巅,他遥指苍莽的土默特平川,深情地说:“看,黄河!”可不,远处不就是我久违的黄河吗 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
⑤去年夏天,我又临黄河岸。不是在北方,而是在四川的若尔盖大草原。
⑥谁都知道,四川省属于长江流域。可粗心的人们不曾留意,这巴山蜀水,却也是黄河的版图。黄河,这万水之父,来自巴颜喀拉山,奔过青海高地,急转直下,轻轻地、轻轻地擦过川西北的边缘。
⑦我来到若尔盖的辖曼牧场,一下车就央告牧场的同志,快带我去看看黄河。于是备马置鞍,牧场的副场长求吉同志,热心地伴我同行。
⑧马蹄溅溅,踩过一条小溪。前面是一大片数千亩的人工草场,种植着披碱草、燕麦和紫花苜蓿。求吉告诉我,眼下这寂静的草原,也曾有一番沸腾的景象:为建设美好家园所激奋的牧民们,用拖拉机的队列翻起了亘古沉睡的处女地,播下优良草种,造就了这牧草特别丰盛的草原。正是由于近年来他们狠抓草原建设,牲畜才摆脱了靠天吃草、夏足冬欠的困窘,更快地繁衍起来。
⑨看四处,牧草高及马胸,繁花美似彩毡。马儿走到这里,只恋着埋头吃草,却把我们搁在马鞍上。我想着心中的黄河,于是扬起马鞭,马儿跃过沟渠,直奔一带浅山。
⑩求吉先登上山头,他翻身下马,欢叫着对我招手:“快,快来看!”
啊,黄河,我又一次,又一次看到了你!
千里草原上,从天地相接的远方,迂回曲折,慢慢悠悠地走来了黄河。没有奔腾的激浪,没有啸叫的怒涛,安详、舒展而从容不迫。这里河面不过百十来米,两岸像刀削般整齐;那深沉的河水,呈现着淡淡的绿色,清晰地映出白云的影子。黄河,似乎在沉思,在暂时地歇息,在默默地积蓄力量,在期待着明天的奔腾……
是这样的吗 黄河!此时此地,你多像我们中华民族的今天。我们黄河的子孙们,经历了多少苦难和欢欣、黑暗和光明、失败和胜利……哀叹吗 不!那是弱者的声音。我们需要的是智慧的目光,是积淀的力量,是飞机起飞前的滑行,是健将跳高前的一顿……正如这黄河的沉思、歇息、积蓄和期待!
沿着黄河岸,我和求吉并辔而行。黄河在草原上流,也在我的心上流着。这沉着有力的洪流,冲去我胸中的痛苦和哀伤。我不由得昂奋而自豪了。啊,我们伟大的、多难却不败的中华民族啊,纵然是身负贫穷落后的重荷,纵然是一步一个艰辛的脚印,却更加紧密地团结着,凝聚着无尽的力量,坚韧顽强地向着光明、富足,向着最美好的未来走去!
哦,我眼中又渗出了热泪。我喉头颤动着昔日和今日的颂歌:啊!黄河!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伟大坚强!
(选自《中外经典诵读诗文集锦》,有删改)
8.文中写了作者的三次流泪,表达了不同的情感。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次数 地点 流泪原因 内心情感
第一次 山村里 ① 悲愤痛苦
第二次 火车上 想到祖国获得新生 ②
第三次 黄河岸 ③ ④
9.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0.这篇文章浸透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感人至深,请结合第③段或第段说说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11.本文的结尾与课文《黄河颂》的结尾都写到“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请说说它们蕴含的情感有何异同。
综合运用
12.市图书馆组织开展以“浸润书香,典耀中华”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晓主题】 请把“浸润书香,典耀中华”八个字用正楷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活动二:拟对联】 本次活动组织读者观看了节目《带一本书去旅行》,结束后小宇为此拟写了一句上联“脚下行路千里远”,请你对出下联。(要求含有“书”字)
(3)【活动三:明技巧】 小宇同学准备选择《黄河颂》参加朗诵活动,但不清楚下面几行诗应该重读哪个词,请你帮他标注并阐明理由。(标注一处即可)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答案:
课后知能演练
1.宛 澜 bǔ fú
2.④ 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3.D 解析 正确的停顿是“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4.A 解析 ③句提出读书对个人品质修养有重要作用,是总起句;①句引用古人的话进一步说明读书对人的影响;⑤句用当今流行语强调“诗和远方”,即阅读的重要性;②句总结①⑤句古今的说法,突出人们对阅读的态度;④句总结阅读是让人寻求诗意栖息、找到心灵安慰的大门,放在最后。
5.“望”字。这些语句突出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6.“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结构上,把诗歌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保卫了中华民族,还将激励中华民族。
7.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对黄河的敬仰之情,对黄河的深情依恋。
8.①想到国土遭到日寇践踏(人民颠沛流离) ②兴奋激动 ③想到历经磨难的祖国正走向美好未来 ④昂奋自豪
9.示例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蜿蜒绵长的流动之形。②“缠”和“引”两个动词将黄河“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之态与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畅想巧妙地结合,表达出作者的无限感慨。
10.示例 (1)第③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火车行驶时的“欢腾”;通过“贴”这个动词写出了“我”看黄河时急切的样子,间接地抒发了“我”对祖国脱离战争之苦获得新生的兴奋、激动之情。最后一句引用《黄河颂》中的句子,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获得新生后的中华民族的赞美之情。
(2)第段“你多像我们中华民族的今天”中第二人称的运用使得作者的情感表达更加直接和强烈,“哀叹吗 不!”通过设问直接表达出对我们中华民族经历千难万险之后,终将迎来美好未来的热切希望。通过议论,写“我们黄河的子孙们,经历了多少苦难和欢欣、黑暗和光明、失败和胜利”,揭示了中华民族的曲折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未来会更美好的信心。
11.①不同点:本文借对黄河的强烈赞颂,表达“我”对人民通过劳动改善祖国面貌的歌颂,对祖国从此走向繁荣昌盛的向往,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的欣喜之情。课文《黄河颂》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②相同点:本文与课文《黄河颂》都歌颂了黄河伟大坚强的品质,都表达了对中华儿女及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
12.(1)略
(2)示例 腹中贮书万卷多
(3)示例 应该重读“哺育”。这个词突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作用,抒发了诗人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