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6 老山界
课后知能演练
基础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是我们不断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英勇的红军将士众志成城,飞越汹涌wū yè的江河;他们不知疲倦,攀越高耸险峻的qiào bì;他们互相搀扶,穿越茫茫无际的草地……长征路上的革命故事惊心动魄,伟大的长征精神浸润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青少年的成长对于传承发扬长征精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根据拼音写汉字。
wū yè( )
qiào bì( )
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 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 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 在面前。
A.侵入 挂着 站立
B.刺入 缀着 矗立
C.刺入 挂着 矗立
D.侵入 缀着 站立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4.选文展现了老山界的山路和山势怎样的特点 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
5.理解选文第1段中加点词“奇观”的含义,并说说“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选文最后一段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来进行环境描写,请任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沉默的守望
这里的一切都是土黄色的,唯有天上的白云,长长的一条挂在山尖。
我们边防连驻扎在河谷,战士们每天都要上山巡逻。巡逻路上,有一个连续下坡的急弯,路面常年结冰,路边立着一块墓碑。墓碑简易朴实,但周围十分整洁,这里安葬着四名烈士。战士们常来扫墓,把长长的、洁白的哈达系在墓碑上,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山脚下,有一家小小的茶馆。石砌的屋子四处漏风,几把破旧的桌椅擦得锃亮,所有物品都整齐有序,倒是有几分军营的味道。坐在那个靠窗的位置上,天气好时,能看到一条薄薄的云带围在山尖。
茶馆是一个跛脚的汉族大叔开的,大家都叫他老赵,指导员却喊他赵哥。老赵头戴一顶摘掉帽徽的军帽,上身穿着一件藏袍,下身是一条旧军裤。黑里透红的脸被岁月犁出了道道深沟,满脸褶皱中隐约可见几道伤疤。虽然走路一颠一颠的,但他的脊背依然挺得笔直。没客人的时候,老赵会久久地坐在窗前。
我们乘车到县里办事,正好老赵也要到县里看病。指导员说,把老赵捎上,万一路上有情况老赵也能帮衬。
从连队到县里,路上需要翻越好几个海拔5000多米的山口。阿里地区的天,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上午出发还阳光灿烂,越往山上走风越大,不一会儿竟飘起了雪。老赵摇下车窗,看了看山顶,一片雾蒙蒙,又嗅了嗅冷飕飕的空气,说估计过不去了。
果然,山口上漫天风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悬崖边,有一辆越野车已经陷进了雪沟,动弹不得。我们赶忙拿出铲子,清除越野车周边的积雪。尽管腿脚不方便,老赵却冲锋在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老乡的车辆终于脱困下山了。
前行道路已经阻断了,老赵联系了乡里负责道路保通的道班,我们要等铲雪车开路。坐在车里,我们闲聊起来。驾驶员忽然问:“当年牺牲的那几名战士您认不认识 ”老赵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认识,随后给我们讲起了当年那场雪。
那天的雪比今天还大。连队接到乡里的电话,请求救援陷进雪里的老乡车辆。连长带上四名战士,拿着铁锹就驾车冲上了山。在山口找到被困车辆时,雪已经没过了小腿,只能一步一步走过去。
战士们用铁锹把轮胎周围和汽车底盘下的雪一锹一锹铲出来。海拔5000多米的山口上,人活动一会儿就气喘吁吁。老乡的车上拉着煤,车子本身动力弱,轮胎陷进雪里一直空转。连长带头推车,猛地大喝一声,所有人一齐发力,车辆终于爬出雪坑。连长带着四名战士轮流铲雪开路,两个多小时后,老乡的车终于脱困。
为了安全,下山时连队的车在前带路,老乡的车跟在后面,沿着军车的车辙前进。行驶至一处连续下坡的弯道,山上积雪突然崩塌,军车驾驶员不由猛打方向,加上路面结着一层厚厚的冰,车子瞬时失控滑下了山崖。
老乡急忙联系乡里,附近的百姓都拿着工具赶来救援。大伙儿把受伤的战士抬下山的时候,一路上还有不少乡民往山上赶。可惜,四名年轻的战士还是牺牲了。
最先从车里甩出去的是连长,老乡来救他的时候,他咬牙说自己没事,让老乡先去救其他战士。连长是最后一个被抬下山的,他受了重伤,但侥幸活下来了。老赵望着山崖,神情木然地说。
老赵所说的那条路,就是我们每次巡逻的必经之路。
铲雪车来了,我们的车跟在铲雪车后面,慢慢翻越山口。经过一个弯道,车辆突然失控。“啊,打滑了!”驾驶员一声大喊。车子朝着万丈悬崖滑去。我们紧紧抓住车辆扶手,冷汗湿透了全身。关键时刻,老赵扑过去双手死死把住方向盘,车子最终在悬崖边上停住了。驾驶员脸色苍白,不停地喘着粗气,握着方向盘的双手止不住地颤抖……
到山脚休整,惊魂落定后,我们想起老赵刚才讲的故事里的细节,问老赵,那个连长姓啥 后来咋样了 老赵淡淡地说,那连长姓赵,受伤后就退伍了。
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回望来路,远方土黄色的大山沉默地矗立着,唯有天上的白云挂在山尖。
(根据梅世雄、郑茂琦同名小说改编)
7.请按照老赵两次救援遇险的先后顺序,简要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8.文中反复写挂在山尖的白云,有何用意
9.老赵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0.联系课文《老山界》,谈谈你心中的人民军队和人民的关系。
综合运用
11.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了解长征事迹,感悟长征精神”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假设你是这次诗歌朗诵比赛的主持人,请你写一则开场白。(100字以内)
(2)下面是小文同学在朗诵某首诗歌时展示的两幅背景图,由此可知他朗诵的诗句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七律·长征》)
B.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张爱萍《过草地》)
C.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D.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忆秦娥·娄山关》)
(3)小文同学想在朗诵结束后用一副对联来赞美长征英雄,但是只想好了一部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上联:起步瑞金,立足延安,绝唱一支① 撼
下联:② ,业辉华夏,丰碑③ 古今稀
答案:
课后知能演练
1.呜咽 峭壁
2.传承发扬长征精神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B
4.山路:蜿蜒(或“曲折”)。
山势:陡峭(或“险峻”)。
5.含义:成千上万的红军在攀登,人、高山、夜色汇成了一幕瑰丽、壮观的景象。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红军队伍庞大的气势、坚强的意志以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赞美。
6.示例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矗立在面前”,从触觉和视觉角度来进行环境描写,表现了山中寒气逼人,侧面烘托出中国工农红军坚强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7.连长带战士们救援老乡,四名战士牺牲;老赵退伍开茶馆;“我们”路遇老乡受困,老赵挺身而出,实施救援;下山途中遇险,老赵沉着冷静,紧急避险,后来才知道他就是连长。
8.①白云和哈达的颜色、形态相似,反复写挂在山尖的白云,表达了对烈士的崇高敬意,也突出了戍边战士守望家国的情怀。②首尾照应,呼应标题。
9.①英勇无畏:老乡遇险被困,带头救援。②重情重义:身受重伤后让老乡先救其他战士,退伍后一直守望战友。③不计名利:隐姓埋名,保持军人作风,生活简朴。④经验丰富:善于观察辨识天气,遇险冷静应对。
10.示例 ①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人民军队都以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②人民军队不惧万难,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刻,总是冲锋在前;③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代代相传;④人民群众拥军、爱军,是人民军队坚强的后盾。
11.(1)示例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向长征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英雄们致敬。下面让我们用真挚的情感、铿锵有力的声音,歌颂长征精神!
(2)A
(3)示例 ①天地 ②功垂青史 ③万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