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8 土地的誓言
课后知能演练
基础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胸táng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嘶鸣和皮鞭滚落在山jiàn里的脆响。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挚痛( ) 喷涌( )
胸táng( ) 山jiàn( )
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呼唤 B.泛滥
C.奔流 D.嘶鸣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高高的兴安岭
罗伟章
①在漠河北极村,与几个朋友相聚于茶馆,听当地人唱歌,唱的是《高高的兴安岭》。我心想,与我老家的山相比,兴安岭几乎是躺着的,只见起伏,不见耸峙,更不见孤峰耸峙,因此,兴安岭的美不在高,而在辽阔。
②早在八年前,我就应《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约请,书写中国地形第三级阶梯从北到南的秋天。刚到漠河,便觉察到地域的辽阔带来了修辞的“辽阔”。他们把某块空地或田地,哪怕只是一小块,都称为“大地”。“他上大地去了”,是说他到田里去了。当我在北极村的一家民宿,听当地人这样谈起刚收割了庄稼的田地时,感到异常震惊,仿佛心中照进了一束光,豁然开朗——世间的每一片土地,因为对种子的接纳、对万物的滋养,所以都能担当起“大地”这一神圣的称谓,何况是在绵延千余公里的大兴安岭。
③大兴安岭的辽阔是林木成就的,那些站定的生命,只需一方土,就能争高直指。上次带着任务,从漠河直下广州,路线漫长,行程仓促,对这片广袤的森林始终是陌生的。这次和几个朋友再次前来,感触深了许多,对那种单纯而专注的生命充满敬意。汽车在林间行驶,透过车窗,只见落叶松和樟子松筑成绿墙,白桦树宛如从绿墙上流下的白色液体。某些白桦弯曲了,想必是被风吹的,弯曲得俯身于地,破裂的地方发黑,但依旧顽强地活着。
④我的老家也有森林,但都是碎片化的,要么被山石割开,要么被深谷切断,像大兴安岭这般林木如海,实在令我震撼。可它并不打算震撼你,它只是本真地存在着,尽管辽阔无边,却不张扬,很有节制地起伏着,思想者一般静穆着,在节制和静穆当中,孕育万千生灵,并以此阐释“辽阔”的内涵。或许,深刻容易,辽阔很难,深刻不一定辽阔,辽阔却必定深刻——这是大兴安岭给予我的启示。
⑤从漠河市里到北极村,八十多公里的路程,路很好走,但因我们走走停停,车行了将近四个钟头。每一处都是风景,用手机随意拍下,便是一张可用作电脑桌面的照片。林子里没有风,鸟儿们也正歇息,却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声响在林间流淌。那是森林的呼吸,舒缓,安详,恬静。
⑥一路前行,越靠近北极村,就越靠近中国的边界。事实上,俄罗斯的狍子常会来到中国,中国的狍子也会去往俄罗斯。这是当地人常见的景象。我一直认为,边界以及边界感,是好东西,它们让人们对事物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而国家、自然也需要边界。可如果立在边界上的,是如大兴安岭一般的绿色屏障,那么边界的意义,就不是阻隔,而是沟通。
⑦作为中国的主要林区,在初中地理课上,我就知道了大兴安岭。然而真正把它记在心里,是1987年的夏天。这年的5月6日,大兴安岭发生了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森林火灾。浴火重生的大兴安岭始终在变化,休说四十年,就是与八年前相比,也大不相同。记得上一次来,我住的民宿一天的房费只要几十块钱,却仍有许多房间空着。而今的北极村,一家家民宿无不整洁、敞亮,一房难求。有一天在漠河吃午饭,竟碰到我的两位四川老乡。那是一对年逾七旬的夫妻,说把儿孙安顿好了,想看看大好河山,第一站,就到祖国的北疆来了。除了众多旅行者,还有来自各地的摄影家。旅行者用脚步延伸视野,摄影家用镜头讲述故事——这是时光的故事、森林的故事,更是人的故事。
⑧东北是个令人心生敬意的地方:为反对侵略打响雅克萨之战、李金镛开矿安边、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抗敌、重工业对共和国作出巨大贡献……每宗历史事件,都气势磅礴、顶天立地。近年来,大兴安岭又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阵痛之后成功转型,建立起严密的生态保护网,绿色成了这里鲜明的底色,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吸引着八方来客。而今,无论是林区,还是城镇、乡村,处处都焕发着蓬勃生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他们的坚毅、勤劳和智慧,绘就了一幅辽阔而壮美的画卷。
⑨每个人认识祖国的辽阔土地,都始于自己出生的地方,始于自己挥洒汗水和热血的地方。因此,每一寸土地都是大地,每一寸土地都令人想到祖国。也就是说,每个具体而细微的事物,包括一株草、一棵树、一条溪流、一片海滩都会让我们深刻地理解“祖国”和“大地”的概念。面对无边无际的大兴安岭和热情善良的当地人,我突然想到了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似乎明白了,大兴安岭地区何以能够浴火重生,也理解了为什么是“高高”的兴安岭。
⑩高高的兴安岭,那高,是情感的饱满,是精神的伟岸。
(选自2024年4月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到“兴安岭的美不在高,而在辽阔”,与文章结尾相矛盾。
B.第③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白桦,体现了白桦树顽强的生命力。
C.文中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表现了兴安岭日新月异的发展。
D.文章结尾引用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诗句,升华了主旨、情感。
5.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6.题目《高高的兴安岭》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高”有哪些意蕴。
7.本文与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综合运用
8.学完课文后,班级开展以“土地”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班主任将珍惜土地与“光盘行动”结合起来,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但只写了前半句。请在下列备选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组成后半句,与前半句相对。
备选词语:“光盘行动” 开启 践行 勤俭人 收藏 节约风
珍惜土地资源心怀感恩情, 。
(2)请向有关部门提出两点科学用地的建议。
(3)请将下面的句子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土地是我的母亲。
答案:
课后知能演练
1.zhì yǒng 膛 涧
2.D 解析 “嘶鸣”形容骡、马等大声叫,此处形容蒙古狗的叫声,用“嗥鸣”更准确。
3.排比 拟人
4.A 解析 第①段写兴安岭的外在特点,最后一段写兴安岭的内在价值,不矛盾。
5.示例 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叶松、樟子松比作绿墙,把白桦树比作绿墙上流下的白色液体,写出了兴安岭的林海中树种丰富、树木色彩鲜明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林海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愉悦和对兴安岭辽阔的林海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 首先选择赏析角度,如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词语运用等,然后结合句子内容分析表达的情感。
6.①兴安岭的“高”在于那里的树木(生命)“单纯而专注”,令人敬畏(或:兴安岭的植物体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②兴安岭的“高”在于这里的森林辽阔无边、不张扬、有节制、静穆着,孕育万千生灵;③兴安岭的“高”在于其气势磅礴、顶天立地的历史,令人敬佩;④兴安岭的“高”在于这里的人们坚毅、勤劳和智慧;⑤兴安岭的“高”在于兴安岭的发展充满生机。
7.相同之处: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对东北大地、祖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不同之处:本文还表达了作者对东北人民的坚毅、勤劳和智慧的赞美;《土地的誓言》还表达了作者因土地被日本侵略者占领而产生的悲愤之情、对赶走侵略者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回到故乡的渴望。
8.(1)示例 践行“光盘行动”开启节约风
(2)示例 ①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②开展土地整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
(3)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