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9 木兰诗
课后知能演练
基础巩固
1.下列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C.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D.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根据提示填空。
(1)《木兰诗》中描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
(2)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 , ”两句。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万里赴戎机( )
(2)策勋十二转( )
(3)愿驰千里足( )
(4)著我旧时裳(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下列对《木兰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奔赴战场征战的矫健雄姿。
C.诗歌用比喻作结,是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D.“不用尚书郎”“送儿还故乡”表达了木兰对家园生活的眷恋,也刻画了木兰矛盾的内心世界。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木 兰 歌
[唐]韦元甫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其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韝①理丝簧。
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选自《全唐诗》)
注①韝(ɡōu):用以束衣袖的臂套。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朔风裂人肤( )
(2)秣马备戎行( )
8.请分别写出韦元甫《木兰歌》和课文《木兰诗》中概括木兰从出征到凯旋全过程的诗句。
韦元甫《木兰歌》:
课文《木兰诗》:
9.请想象“门前旧军都”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时的心理活动。
答案:
课后知能演练
1.C 解析 “帖”,同“贴”。
2.D 解析 正确的停顿是“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1)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2)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4.(1)战事 (2)记功 (3)赶马快跑 (4)穿(衣)
5.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胜利归来。
6.D 解析 “也刻画了木兰矛盾的内心世界”理解有误。联系诗句“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知,木兰内心一直渴望回到家乡,并不在意高官厚禄。
7.(1)北方 (2)喂养
8.韦元甫《木兰歌》: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课文《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示例 真想不到啊,木兰竟是女子!想当初她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所向披靡,现在换上女儿装,简直都不敢相认了。真是不可思议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