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台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台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2 11:5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2 台阶
课后知能演练
基础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孝亲敬老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是什么        (轰轰烈烈 浩浩荡荡)的事,生活中一件        (不以为然 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完美诠释孝亲敬老的内涵。我们可以在父母fán zào时,为他们倒上一杯安神的热茶;也可以和爷爷奶奶讲讲趣事,与他们共度shǎng wǔ的悠闲时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学习孝亲敬老榜样,传承孝亲敬老美德,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吧!
1.根据拼音写词语,或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fán zào(    )
shǎng wǔ(    )
反哺(    )
2.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段中的横线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①诗意人生,    要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在,    要有“书卷多情似故人”的精神体验。②书籍不应是任人摆布的装饰品,也不该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品,而要成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日用品。③通过阅读,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通过阅读,我们才能应对未来。④因为阅读一定是透过纸张的心灵对话、超脱言语的精神共鸣。
3.请在第①句中的横线处填写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
4.第③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5.第④句中的“一定”是   词。(填词性)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与稻田重逢
谢枚琼
①儿时记忆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块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扑在稻田里,唤起孩子的名字,一贯粗嗓门,而说到稻田呢,开口闭口则是“俺家的长丰大丘”“屋门口的三湾丘”……完全是一副温柔的声调。
②老家地处丘陵地带,稻田呈现出极不规则的形态,大小不一。村民往往按其形状和所在地,给一丘丘稻田命名:三角形的就叫三角丘;荷叶状的就叫荷叶丘;那丘最大的田,叫长丰大丘;弯弯曲曲的,就叫大湾丘;从荒地上挥汗如雨地拓出几分田来的,那就叫新开丘好了。稻田像个碗,装着村子绵长的日子。
③站在老屋门槛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长丰大丘。长方形,规整,足有五亩三分,这样的大田在村里可不多见。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树塘,只要塘里有水,这田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长丰”还真不是没来由的。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长丰大丘以前可是谁家都想耕作的一块田。分田到户时,爷爷靠运气抓阄分得了长丰大丘,高兴得不亚于中了头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边转上几趟。
④田是好田,爷爷亦是种田好手。一年两季里,稻子穗穗金黄饱满。
⑤几年之后,村里对田地进行调整,长丰大丘被后辈新初分去了。爷爷那时已八十高龄,虽已种不动长丰大丘,却为此郁闷了好一阵子。他还是喜欢每天到田边去转悠转悠,回来后唠唠叨叨,无非是新初那小子还不知道这几天要治虫哩,田里又要薅草了……有次新初随口回了一句:“老伯你就莫操长丰大丘的闲心喽,现在种田也有新法子了呢!”给爷爷呛得半天不吭声。自此,他的心思便转移到了自家屋后的菜地里。
⑥自20世纪90年代起,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精彩,村里的年轻人如新初,大都加入打工的行列南下北上。一片热闹声中,稻田的名字逐渐变得暗淡。起始,两季稻改成一季,后来有的田连一季也不种了,任其杂草丛生。椿树塘多年不曾清淤,塘堤也日渐破旧。爷爷奶奶过世后,父母随我住到了县城。长丰大丘,以及那些曾被村里人视为命根子的稻田,在我脑海里渐渐淡去。只是父母还会在家里,不时提及一丘丘稻田的名字。母亲说:“现在种田的政策多好啊,不用交税,还有补贴。”父亲接过话题:“像长丰大丘那么好的田,荒了真可惜。”父母的语气里自有一份难以排遣的无奈。母亲自言自语道:“有什么法子呢 又没有哪个愿意来种。”
⑦三月,水桐花开的时节,新初意外来到我家。原来新初不想南下打工了,打算回村里种更多的田,问母亲闲置的田能不能让给他种。母亲一听,连声说:“好啊,太好了,反正荒在那里,你若是能种,怎么不好呢 ”新初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话也多了起来,他告诉母亲,现在种田可轻松了,乡里鼓励的举措多得很,力度也大得很。他已经添置了崭新的农机农具,什么微耕机、插秧机、施肥机,都配了好几种了,政府补贴了一部分,自己花不了几个钱。特别是乡里专门派了督导组下到村子,帮着把水利建设搞好了。椿树塘的塘堤都抹上了水泥,再也不用担心会垮塌了。
⑧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驾车陪父母回老家。父母望着车窗外一掠而过的乡野田畴,满目的青色让他们的话匣子再也关不住了。他们指点着那一丘丘稻田,大湾丘、枫叶丘、荷叶丘……像久别后的重逢,如数家珍。
⑨他们最关心的当然还是长丰大丘。站在老屋的地坪中,一眼就看见了长丰大丘,母亲的目光在那一层层盈盈新绿上舍不得挪动。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
(选自2022年5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6.根据文章内容,按照时间顺序补全下列情节。
农人爱田,给田命名→爷爷钟爱,不舍大丘→          →新初要田,介绍政策→ 
7.阅读下面的句子,按括号中的要求作答。
(1)稻田像个碗,装着村子绵长的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2)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品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8.文章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请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9.本文以《与稻田重逢》为题,有什么好处 试结合全文分析。
10.本文第⑨段中的画线句与下面的课文选段都写到了“目光”,请探究两段文字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点,并简要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综合运用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 建筑台阶的高低,是随着基座的高低而变化的,基座越高,台阶越多。在古代,每层台阶的高度和宽度是有定制的。《工程做法则例》载“其宽自八寸五分至一尺为定,厚以四寸至五寸为定”。基座的高低自然关联到台阶的级数,即“阶级”的多少,“阶级”一词后来衍生为表明人们阶级身份的专用名词,可见台阶的等级标志作用是极为显著的。即使在同一组建筑群中,主次建筑之间,台阶的高度也是有明显差别的。
材料二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台阶”一词的释义:①用砖、石、混凝土等筑成的一级一级供人上下的构筑物,多建在大门前或坡道上;②比喻事物的层级、等级;③比喻摆脱僵局或窘境的途径或机会。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内容。(不超过20字)
(2)根据材料二,选择三种释义中的任意一种,用“台阶”写一个句子。
我选择第   种释义。
句子:
答案:
课后知能演练
1.烦躁 晌午 fǎn bǔ
2.轰轰烈烈 微不足道
3.既 又
4.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分号。
5.副
6.外出打工,稻田荒芜 再回乡村,见证生机
7.(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稻田比作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稻田供养村民世世代代繁衍,见证了村子和村民的生存和发展,是村民生产和生活的依托,表达了祖辈对土地的珍惜、依恋、热爱之情。
(2)巧用叠词,“黑油油”写出了长丰大丘肥沃的特点,“爽溜溜”“痒滋滋”既写出了脚踩进泥里的触感,又形象地写出了庄稼人对肥沃的长丰大丘的喜爱之情。
8.示例 ①村里人唤起孩子的名字,一贯粗嗓门,而说到稻田时则是一副温柔的声调。通过声音的对比,突出了村里人对稻田的重视和喜爱。②椿树塘多年不曾清淤,塘堤也日渐破旧,现在塘堤都抹上了水泥。通过椿树塘的前后对比,突出长丰大丘再次焕发了生机。
9.①暗寓人物情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稻田当作朋友来写,生动地写出了对稻田的眷念以及再见稻田的欣喜。②暗示文章内容:如“我”和家人在住进县城远离稻田之后回乡再见稻田,新初不再南下打工而返乡种地。人们曾与稻田分离,再见面如老友重逢,感情愈加深厚。③暗含文章主题:时代发展让人们远离稻田又再次亲近稻田,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期待。
10.相同点:都运用了细节描写和神态描写。表达效果:本文对母亲“目光”的描写,写出了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母亲看到稻田重新焕发生机后的欣喜之情以及与稻田重逢时的无限眷恋;课文选段中的“目光”写出了父亲对高台阶的向往以及对得到尊重的渴望之情。
11.(1)台阶的等级标志作用显著。
(2)示例 ② 告别了小学的学习生活,我开启了精彩的初中生活,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个新的台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