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驿路梨花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驿路梨花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2 11:5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4 驿路梨花
课后知能演练
基础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如果这座竹miè泥墙的小屋没有出现在梨树林边,我们就只能在这深山中露宿了。这天夜里,我们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既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茸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竹miè(  )  露宿(  )
2.找出第2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细细咀嚼梨花的美,不仅仅是内在的精神,还有姿态。年年岁岁,它们优雅地开着,助推一方经济的繁荣,帮助乡亲们走出一条“致富路”。那一棵棵梨树,从小树苗长成粗壮的大树,如期开花、结果。那黄澄澄的梨,能让你唇齿留香,生津清肺。在我心里,那一树树如雪一样洁白的花朵,胜过了千山万水的风景。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细细咀嚼梨花的美,不仅仅是姿态,还有内在的精神。
B.细细咀嚼梨花的美,不但是姿态,还是内在的精神。
C.细细咀嚼梨花的美,无论是姿态,还是内在的精神。
D.细细咀嚼梨花的美,不但有内在的精神,还有姿态。
4.“胜过了千山万水的风景”中“的”是      词。(填词性)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 ”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5.一群哈尼小姑娘中为头的那个小姑娘有什么特点
6.选文插叙了一件什么事 其作用是什么
7.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2)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8.作者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结束全文有什么作用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一碗“雪花”面
马海霞
①那年深冬,雪下得不大,但天气极寒,北风吹在脸上刀割一样疼。母亲去外婆家了,由我负责午饭。我在火上炖了一锅白菜豆腐汤,掐着父亲快下班的点儿,煮上面条。我平时不咋做饭,煮面条时放多了挂面,煮了满满一大锅。面条剩下就不好吃了,若母亲看到,肯定会劈头盖脸数落我一顿。
②正发愁时,我看到修鞋的瘦大叔又来出摊了。不如将多余的面条送他一碗。我从厨房找了一个大碗,盛了满满一碗面条,端到瘦大叔面前,说:“今天太冷了,请您吃碗热面条暖和暖和。”
③瘦大叔放下手中的活计,客气地说:“不用不用。”但我哪里容他拒绝,直接将面条放在他的三轮车上,边往回走边说:“吃吧,吃完了我再给您盛,家里还有呢!”
④我正说着,父亲骑车回来了。我低声对父亲说:“面条煮多了,与其到下午坨得不能吃了,不如送给那修鞋的吃……”父亲听我说到这里,忙折回去,请瘦大叔来家里吃,说外面天冷。瘦大叔笑着说:“没事的,我在外面吃饭习惯了。中午来取鞋子的多,我不能离开鞋摊。”
⑤父亲听他这么说,转身回家,让我把小桌子搬到外面,自己则盛了一碗面条,要到外面和瘦大叔一起吃饭。
⑥这么冷的天,父亲这是中了哪门子邪 父亲把酒瓶装进左口袋里,酒盅装进右口袋里,双手端面,出了屋门,我只好搬着小桌子紧随其后。
⑦瘦大叔见父亲非要和他喝两盅,也不好再拒绝。那天,父亲和瘦大叔一边吃面条一边碰杯喝酒,雪花飘落在他俩身上、脸上、饭碗里、酒盅里,两人依然吃得开心,喝得尽兴。酒足饭饱,父亲又陪着瘦大叔聊了一会儿,才返回家中。
⑧晚上我问起父亲中午在外面与瘦大叔喝酒吃饭的事儿,父亲打开话匣子,说了一段往事——
⑨父亲年轻时推着小车去外县买石灰,等买上石灰,往回赶到半路时,却发现随身带的干粮袋和水壶都忘在了石灰厂。父亲又饿又渴,便敲开一户人家的门讨水喝,男主人出来,听说父亲将干粮和水都弄丢了,忙邀父亲到家里吃饭。
⑩父亲落座,女主人给父亲盛了一碗粥,又递给父亲一个菜窝窝。女主人说,他们这里连续两年遭了水灾,只能请父亲吃这些,很是过意不去。父亲说,那顿饭虽然吃得不好,但受到了客人的待遇,因为那家人也是喝稀粥,吃菜窝窝。若人家递给他一个菜窝窝让他站在外面吃,父亲便有种乞讨的感觉。
父亲的意思我明白了。我送修鞋的瘦大叔面条,初衷是让他帮忙消灭剩饭,送给人家时却一副大善人的模样。其实瘦大叔肯定带了午饭,也不缺我这碗面。父亲就不同了,他是把瘦大叔当朋友,陪他在风雪中吃一碗面,那是情义。
后来,父亲和瘦大叔真成了朋友。瘦大叔说,他来我们这里出摊,是他下岗后的第一份职业,说实话刚开始干,有点磨不开面子,心情也非常低落。但那天,天那么冷,父亲还陪他在外面喝酒、吃饭、受冻,让他非常感动,心情也敞亮起来。
事情过去多年了,瘦大叔每次来我家,都会提及那年冬天他和父亲在雪地里喝酒吃面的场景,那碗面让他吃得热气腾腾,寒意全无。
父亲说得对,一碗“雪花”面,有了情义便有了温度。
(选自《意林》2021年第21期,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把做多了的面条端给修鞋的瘦大叔吃的做法,略有不妥。
B.文章结尾强调“情义”的重要性,告诉我们要真诚地尊重受助者。
C.第⑧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引出下文父亲跟“我”叙说的往事。
D.文章语言华丽典雅,有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和极强的感染力。
10.第⑨⑩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 起到了什么作用
1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2.本文以《一碗“雪花”面》为题有什么妙处
综合运用
13.学校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专题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班级开展“学雷锋行小善”系列活动,请你提出一项活动倡议。
(2)为营造学雷锋活动的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3)学校准备邀请雷锋纪念馆的郭馆长3月4日下午2点来学校大会堂为全校师生讲述雷锋的故事。请你以校学生会宣传委员的身份电话邀请郭馆长,你会怎么说 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答案:
课后知能演练
1.篾 sù
2.既 即 茸 葺
3.A 解析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语序不当,应将“内在的精神”和“姿态”调换位置。
4.助(结构助)
5.美丽、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6.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时淋了大雨,他们想到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座小茅屋。作用: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赞扬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7.(1)“深深”写出了老人行礼的动作幅度之大,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2)“很受感动”表明了小姑娘的姐姐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她日后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素。“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已成为自觉行动。
8.①结构上,题文照应,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②内容上,诗句既承接和总结上文中多处描绘梨花林的美好景色,又以花喻人,寓人于花——雷锋精神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
9.D 解析 本文语言风格质朴平实,于平凡小事之中抒发人与人之间充满温情的情义。
10.记叙顺序:插叙。作用:叙述了父亲当年在饥饿难忍时,受到别人的热情招待的往事,为前文父亲在雪天陪瘦大叔吃饭作出解释,也为文章刻画父亲的形象进行了补充,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11.通过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雪天寒冷的氛围,同时为下文父亲和瘦大叔一起吃“雪花”面作铺垫。
12.“‘雪花’面”指的是父亲在雪花飘落的街边陪瘦大叔吃的面条。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题目新颖,设置悬念,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揭示了尊重受助者的帮助才能算作善举的文章主旨。
13.示例 (1)①办学雷锋主题板报。②到敬老院献爱心。③举办捐书助学活动。④举行“学雷锋做好事”好少年评选活动。
(2)①学习雷锋,争当先锋。②学习雷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
(3)郭馆长,您好!我是××中学校学生会的宣传委员,我校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专题活动,想邀请您3月4日下午2点来我校大会堂为全校师生讲述雷锋的故事,请问您是否方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