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2 17:1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综合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传统美dé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在我们的平凡生活中都有最有力的    (体现 表现)。为了让在树林里露宿的人有避风雨的处所,解放军盖了一间小茅屋,哈尼小姑娘、瑶族老人常常照料、修葺小茅屋。黄文秀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带领乡亲们苦干实干,把最美青春年华无私fèng献给脱贫事业。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雷锋精神被他们代代    (传承 传播)。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露宿(A.sù B.xiù)   修葺(A.qì B.róng)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美dé(  ) fèng(  )献
3.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段中的横线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①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②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③    付出一个面包的钱,    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与时间。④读书不仅仅是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更是为了生存。⑤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我们的文化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我们的社会也将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伟大的精神。
4.文段中加点的“和”是    词(填词性),第⑤句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
5.请在第③句中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6.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二、专题学习
7.七年级(1)班开展以“孝”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传承孝文化】假设你是本次活动的负责人,请仿照活动一,再设计两项活动。
活动一:举行“孝亲敬老”主题班会
活动二:               
活动三:               
(2)【弘扬孝文化】请以对联形式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3)【践行孝文化】班委会拟于4月29日开展“创建孝亲之家”专题活动,并于4月20日向陈校长发出邀请。右面是班委会起草的给陈校长的邀请函,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帮助修改。
①邀请函有一处语言表达不得体,应把“      ”改为“        ”。
②邀请函有两处格式错误,请写出改正意见:      ;  。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集》)
【乙】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时闻者多哂⑤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选自《晋书》卷九十一,有删改)
注①耽:沉溺。②营:谋求。③斗储:指极少量的储粮。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⑤哂(shěn):讥笑。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       )
(2)谈笑有鸿儒(       )
(3)欢笑而谓之曰(       )
(4)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
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欢笑而谓之曰”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结友而别 B.博学而笃志
C.康肃笑而遣之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11.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有何异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落雪无声
吴春笑
腊月,天色阴沉。我开着面包车去办事,当车行至半路时,车后侧一轮胎突然爆胎。车“趴窝”在了路边。糟了!没有备胎!
此刻,我多么希望遇见一个能帮我修车的人,而乡道上却难得看到其他行人。偶尔有车辆驶来,也是匆匆而过,对我的求助视而不见,任凭我单薄的身影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暮色中,公路对面的岔道上拐出来一辆三轮车,慢慢悠悠地向我的方向驶来。走近时才看清,蹬三轮车的是一个黑瘦的老汉,车后坐了一个身裹棉服的老太太。我赶紧上前打招呼,老汉慢慢地刹住车,一手拢了耳朵侧过身来听。我一看这架势便暗自叫苦:老人似乎听不太清,又能帮得上什么忙呢 却又不好扭头便走,只好试图打着手势向他说明情况。老人似懂非懂,看看我的车,目光又茫然地转向我,突然像发现了外星人似的,睁大眼睛,还用力拉了我一把,连车上坐着的老太太也扭过脸,用异样的眼光盯着我。
我被他们突兀的表情吓了一跳,连忙问:“大爷,您老有事儿 ”
老汉指了指我车后的瘪轮胎,微笑着说:“你等着,前面有个补胎摊,我们给你叫人去。”说着便跨上了三轮车。寒风中飘来他的话:“前面还远呢!孩子呀,你穿得少,回车里等着吧。”
天空飘起了雪花。望着老人费力地蹬着三轮车渐渐远去,我心中却产生一个疑问:我和两位老人素不相识,他们是真心想帮忙,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呢
雪越下越大,我正胡乱地猜想着,迎面“突、突、突”驶来一辆柴油三轮车,停在我的车前。车上装了发电机和气泵。一个满身油渍的中年人跳下车,不由分说拿起工具便忙活起来。二十分钟后,车胎补好了。我掏出钱给师傅:“大冷天的,辛苦您了。”补胎师傅接过钱说:“要不是老李头冒着雪,大老远来找,我就不来了。他是我们这儿出了名的老好人,你还是谢他吧。”说完,师傅发动柴油车一溜烟地走了。
不一会儿,两位老人赶回来了。老汉两腮通红,鼻头上挂着清涕。老太太缩着脖子,双手揣在袖子里。我走上前,从口袋里掏出二十元钱递给老汉,说:“您二老受累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老汉看着我手里的钱,愣怔了一下,嗔怪道:“这是干啥!你以为我们是为了钱吗 ”
我赶忙解释:“我确实不知该怎么感谢您二老才好。”“孩子呀,不用你谢!该我们报答你才对哩!”老太太看着我,满脸慈祥。“这……”我有些发蒙。“你不记得我们了 ”老汉笑着说,“两年前,你帮过我们哩。那天,我们老两口儿去乡派出所补办身份证,带的钱不够,正嘀咕着要跑十几里路回家取钱,你路过听到了,借给我们十块钱。你的长相都印在我们脑子里了!当时你也不留名儿,我们还愁找不到你还钱哩。”
“哦……”我一时不知所措。告别时,两位老人非要还我十元钱,我坚持没要,因为我确实没见过这两位老人,更不是那十元钱的主人。
雪依旧下着,周围白茫茫一片。
一晃到了春节。一家人团聚,我在酒桌上说起了此事。没想到,话音刚落,嫂子便说:“你和你哥去照照镜子,看看你俩是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我听后一愣,随即顿悟。
哥哥笑着端起酒杯,脸红彤彤的,像个熟透的苹果。
窗外,雪花肆意纷飞,仿佛要奔赴一场盛大的约会,却又悄无声息。
(选自《民间故事选刊》2024年第2期,有删改)
12.请梳理本文的主要情节及“我”的心理活动,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事件 心理
车行半路,突然爆胎,“我”需要修车人的帮助 ①
② 喜出望外
③ 不知所措、惊讶
春节团聚时,“我”才知道是哥哥帮助过老汉夫妇 ④
1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14.本文通过多种手法刻画老汉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15.本文以《落雪无声》为题有何妙处 请简要分析。
四、写作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思想最纯洁、精力最充沛、成长最迅速的时期,是很多人长大后最怀恋的时期。
请以《他(她)就是那个      的少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能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形象与精神;(3)不少于5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1.A A
2.德 奉
3.体现 传承
4.连 排比
5.示例 只要 就
6.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7.(1)示例 演讲“孝亲敬老”故事 观看“孝亲敬老”电影
(2)示例 父恩母爱千秋难忘 尊老敬老万代流芳
(3)①请您务必参加 期待您的到来
②称谓要顶格写 要在落款署名后另起一行写上日期
8.(1)这 (2)大儒,指博学的人 (3)对……说 (4)听说
9.C 解析 “欢笑而谓之曰”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A项,连词,表承接,然后。B项,连词,表并列。C项,连词,表修饰。D项,连词,表转折。
10.(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2)王欢更加坚定自己的志向,终于成为学识渊博的人。
11.两人均有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但王欢的安贫乐道体现为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刘禹锡的安贫乐道体现为居室简陋,而生活高雅,怡然自得。
【乙】参考译文 王欢,字君厚,是乐陵人。他安贫乐道,专心学习,沉溺在学问里,不谋求家产,常常乞取食物来诵读《诗》,虽然家里连极少量的储粮都没有,但是心情坦然。他的妻子很为这件事担心,有时烧毁他的书籍并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她说:“你没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 ”当时听到这件事的人大多讥笑他。王欢更加坚定自己的志向,终于成为学识渊博的人。
12.①暗自叫苦(或焦急、崩溃、无助) ②骑三轮车的老汉夫妇,表示愿意帮“我”去找人来补胎 ③老汉夫妇拒绝了“我”的酬谢,并向“我”讲明缘由 ④顿悟 
13.①设置悬念,让人疑惑两位老人为何有如此突兀的表情和异常的举止(或:埋下伏笔,“睁大眼睛”“用异样的眼光盯着我”与后文嫂子点明“我”和哥哥长得很像形成照应);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接下来两位老人热心帮“我”解困作铺垫;③与哥哥曾帮助过两位老人的情节形成呼应,有助于揭示文章主旨——乐于助人。
14.①正面描写。通过“微笑”“愣怔”等神态描写表现其质朴;通过他叙述自己被帮助的经历,凸显其知恩图报;通过他担心“我”穿得少,体现其心细、慈祥的形象。②侧面描写。通过补胎师傅的话,侧面突出老汉乐于助人、热心的形象(或:环境烘托。用雪大天寒来突出老汉帮“我”时的艰难,凸显其乐于助人的形象)。③对比。将那些对“我”的求助视而不见的路人和老汉进行对比,凸显其乐于助人、善良淳朴的形象。
15.①“落雪”点明了故事发生在一个下雪天;②暗含主要事件,即老汉夫妇在一个下雪天帮助了“我”却不求回报;③以纯洁无声的雪花象征哥哥和老汉夫妇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优秀品质;④这个题目富有诗意,给文章增添了文学韵味。
16.写作提示 选择给你留下较深印象的一位同学作为写作对象,通过细腻的叙事,或者细节、场景的刻画,条理清楚地写出该同学最突出的特点,表达出你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可以开篇点题,然后分点刻画这位同学的特点,最后点题总结;也可以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最后点明题旨,突出这位同学的特点;还可以用书信体、日记体、小标题或者镜头组接的形式,力求形式新颖,内容充实,主题鲜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