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期末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期末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2 17:1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期末综合训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分)
经过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使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甲】  (A.力挽狂澜 B.万丈狂澜)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挚①  (A.zhí B.zhì)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典籍时qiè②  (A.锲 B.契)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邓稼先背后【乙】  (A.鲜为人知 B.广为人知)的为国献身情怀。
1.给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填序号)(2分)
2.给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序号)(2分)
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3分)
①为了梦想,你可以坚持多久 ②“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邓清明的答案是:近25年。③持之以恒的坚守,让奋斗者终于迎来梦想照进现实的高光时刻。④这几年,我们看见一颗颗梦想的种子破土而出:运动健儿在赛场摘金夺银,自强不息的少年圆了大学梦,“大国工匠”让中国制造绽放光彩……⑤每一个追梦人努力奔跑的足迹,汇成一个国家浩荡前行的大势。⑥回望来时路,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展望新征程,曙光跃动在地平线上……
4.第④句中加点的“绽放光彩”是     短语。(填写短语结构类型)(2分)
5.请在第⑥句中的方框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分)
6.根据提示填空。(10分)
中国古代诗词,能让我们领略丰富的内涵。读《木兰诗》,从“①          ,          ”中读出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的激烈悲壮;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从“②         ,         ”中读出了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的情感;读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从“③          ,          ”中读出了诗人高瞻远瞩的远大政治抱负;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从“④         ,         ”中读出了诗人以落花自喻的崇高献身精神;读杜牧的《泊秦淮》,从“⑤          ,          ”中读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统治者贪图享乐的批判。
7.整本书阅读。(4分)
他献出了他拥有的一切,到了二十四岁,风华正茂之时,正当胜利的浪潮把他推上创造幸福生活的顶峰,他却被击中了。他没有马上倒下,而是像一个魁伟的战士,咬紧牙关,追随着胜利进击的无产阶级的钢铁大军。在耗尽全部精力以前,他没有离开过战斗的队伍。现在他身体垮了,再也不能在前线坚持战斗。唯一能做的事是进后方医院。
请结合选文内容谈一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红色经典”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专题学习(5分)
8.“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决定组织“孝亲敬老月”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5分)
(1)七年级(1)班打算就某村(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请你以调查活动小组组长的身份,拟一份调查计划(提纲)。(3分)
(2)请你针对当前孤寡老人的社会救助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建议。(2分)
三、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2分)
【甲】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选自《剑南诗稿校注》卷一)
【乙】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集》)
【丙】董遇读书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①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②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卷十三,有删改)
注①兴平:汉献帝继“初平”之后的第二个年号。②稆(lǚ):野生的谷物。
9.甲诗作者是     (朝代)的陆游。(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而常挟持经书(        )
(2)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12.三篇诗文通过不同的外在环境表达人物不同的情操。甲诗借农村风俗画卷,表达诗人                    ;乙、丙两文人物的生活环境都可以用乙文中的“    ”字来概括,乙文表达作者               的志趣和情操,丙文董遇的读书经历则告诉我们学习既要通过“        ”明白大意,也要             。(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5分)
父 亲 山
王 洒
①许多河被唤作“母亲河”,那么有些山是不是可以叫作“父亲山”呢
②记得初中的一堂地理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介绍自己心目中的母亲河。家乡有河有溪的,都介绍得有板有眼、绘声绘色,而我的家乡没有河、溪,山倒是有不少,一重叠着一重,其中一座山跟我最亲,于是我底气来了,大声说:“我没有母亲河,但我有父亲山!”
③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低头不语。大抵,他们是第一次听到“父亲山”这个称呼;大抵,我为没有自己的母亲河而感到自卑。
④我说的父亲山,叫“大山顶”,海拔大概900米,坐落在云贵高原黔北一个叫“安居”的村子东面。它的山脚周长大概3000米,三面缓坡是耕地,山顶无峰,是一片约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平地。“大山顶”这名字,兴许与平坦的山顶有关。
⑤在我的家乡,这座山是最高的。站在山顶,朝西数着层层叠叠的山峦,可以数到四川;朝东远眺,一条公路像带子一样在远山间缠绕,不时能看见奔跑的汽车,听见清脆的汽笛声。看车、数车,成了我与玩伴们在山顶上玩耍的重要内容。傍晚,站在山顶环顾四周,山脚处处是房舍与梯田,在夕照的涂抹下满是暖意与温情。看到炊烟袅袅升起,知道该回家了,这才发现草还没割,羊也不知去向。
⑥大山顶像一个守更人。每天早晨,日头准时从山顶上爬起来。等山的影子移动到那丘叫“高秆烟”的梯田时,就是我们吃早饭的时间了。每天黄昏,当最后一缕阳光在山顶上熄灭时,农人们就该从地里收锄回家了。
⑦大山顶又像一个慈爱而又沉默的父亲。一年四季,山脚的农人只管在它身上刨食、打柴、挖水井,有时还要取石材。不管作出了多大牺牲,受了多大委屈,大山顶都默默无言,竭尽所能地养育山下的代代农人。
⑧大山顶的恩泽,让农人对它心生崇敬与感佩,把它当神山一样爱戴,因此流传着许多故事。父亲告诉我,传说大山顶内部是空的,里面有一口很大很深的神塘,神塘中央浮着一座小山,小山顶上有一条大蟒蛇,守护神塘和大山顶。他说,正因为有那口神塘,大山顶才有那么多泉眼与老井,否则,住在四周的上千人到哪里取水 我听了半信半疑。
⑨有一次,我与玩伴爬山,突然看到岩石缝正冒水,我吓了一跳,担心神塘里的蟒蛇会跟随神水一起冲出来将我吞了,立即惊慌地跑下山。我将此事告诉父亲,父亲笑了笑:“你们在山上不糟蹋草木,就不会得罪蟒蛇,相反,它还会保佑你们呢。”父亲的话很管用,自此,我们更加爱山、护山了。
⑩有一年,邻村要修一条公路进村,必须挖去大山顶山脚的一座小山岭,以降低公路翻岭的坡度。爱山如父的农人不干了,他们称这小山岭就是大山顶的脚趾,你挖了,它一定会痛。这山长了千万年才长成这样,多不容易啊!后来,采用小山岭两侧垫高的方式解决了问题,小山岭才躲过一劫。
农人对大山顶的情感是那么深厚。许多农人都选择在山脚下建房舍,他们将大山顶当作靠山。离山远一些的,便要让房舍朝向大山顶。他们说,不能靠着它,就要天天看见它。
在大山顶,山与人融为一体。
而今的大山顶,山上已鲜有刨食的身影,许多村民走进了城市,养育了无数代农人的大山顶,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宁静、安谧。然而那些悠长的呼唤,那些动听的山歌,那些开怀的笑声,那些嘹亮的劳动号子,那些古老的传说,仿佛仍在山上回响。
我是大山的孩子。我相信,被山养育过的躯体,骨头一定跟石头一样坚硬;被山泉润泽过的血管,里面一定有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后来,我也进了城,但我从没忘记大山顶。每每回到村子,我总喜欢凝望这座大山,它依然是那么亲切,依然是我心目中的父亲山。
(选自2024年5月2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由“母亲河”联想到“父亲山”,既点明题意又设下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⑩段写农人阻止修公路时对大山顶山脚的破坏,是为了体现农人很重视环境保护。
C.第段从语意上看是对前文的精要概括,一句话单独成段,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
D.作者几次写到自己的父亲,是实写;文中“父亲”与“父亲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14.文章第⑧⑨两段较为详细地叙述有关“父亲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4分)
15.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6.作者笔下的“父亲山”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5分)
驾考的日子
朱宜尧
①老黄从侄女婿那里得知,残疾人驾考条件放宽,即使手部有残疾,符合一定条件也可以考驾照了。年近六十了,但年少时的执念在老黄心中燃起来。他决定报名参加考试,怎么也得试一试。
②老黄是我的一个亲戚,出生在黑龙江佳木斯的苏木河农场,二十岁时出来跟三叔四叔学了木匠。一次事故,他手上落下了残疾。此后,老黄便开始搞大棚种植。一个大棚足足一亩地,总共六个大棚,他一种就是多半辈子。
③老黄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伴。老伴立马板着脸反对:“这么大年纪了,大孙儿都上小学二年级了,你还学开车 ”跟他八十三岁的老父亲一说,老父亲也反对。但知子莫若父,父亲知道老黄从小就喜欢车,话语间少了一些强硬:“都啥年纪了,还不死心。”不过,老黄的两个孩子倒是很支持,不仅帮他报名、安排体检,还帮他在手机里下载了考试题目。
④听大嫂说,从没见老黄如此认真地学习过,反复背诵,把不会的题重新抄在本子上。直到最后连续几次测试都能达到九十分以上,他心里才有了底。
⑤考笔试的头一天晚上,正是腊月二十八。家人都睡觉了,在热乎乎的炕头上,老伴忽然嘟囔了一句:“听说考试不用笔了,用鼠标。”老黄一听,忽然也想起来了。手机他还会摆弄,鼠标却是摸也没摸过。老黄一惊,冒出一身冷汗。老伴说:“要不明天一大早,去找小生子。他会摆弄电脑,让他教教你。”
⑥这一夜,老黄有了心事,怎么也睡不实。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他早早敲开了小生子家的门,把人家吓了一跳。小生子倒是耐心,反反复复教了几遍,老黄这才知道左右键、中间拨轮是啥。他的心放到了肚子里,连早饭都没吃,就直接坐上村里最早一趟车去了城里。
⑦然而,事与愿违。本来就不会使鼠标,考试用的鼠标还是无线鼠标,还闪闪发光,老黄一紧张就不知咋用了。他手心不停地冒汗,擦了又擦,索性把羽绒服脱了。想着还有四道题就可以交卷了,忽然又找不到鼠标符号了,这下真急坏了老黄。他起身找来考官,发现死机了,怎么弄也没法子。后来考官给出的建议是重新考试。
⑧老黄终于喘了口气,重新考就重新考。第二次,鼠标稍微使得麻利些。过了一个小时,考试终于结束了,老黄顺顺利利地提交了试卷,最终得分九十八!他对这个成绩相当满意。几位考官也对老黄佩服不已:“大叔,你可真厉害!我就没见过不会用鼠标,还这么大岁数一把考过的!”
⑨练习科目二时,老黄起早贪黑。从村里到城里,每天往返,连续练习了十几天。他本来就没接触过车,而且年近花甲,所以操纵起手动挡的车总是熄火。科目二考试当天,考场人头攒动,没考的人都聚在一起闲聊。有人说自己考了三次都没过,老黄心里直突突,心想自己要是也这样,还不得考到猴年马月呀 他心里打起了退堂鼓,隐隐有些害怕。但是转念一想,来都来了,紧张个啥
⑩终于轮到老黄考了。他上车时还很紧张,坐在轿车里,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然后系安全带,踩刹车,点火,踩离合,挂挡,打左转向灯,鸣喇叭,松手刹,稳稳地开动了汽车。他完全忘了紧张,一路根据考官的指示,上坡,下坡,转弯,停车,一遍就通过了考试。下车时,老黄和考官都不敢相信。
历时五十一天,四门科目均一次通过,老黄成功拿到驾照!种了一辈子地的老黄,枣红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他说,大儿子的轿车闲置在家,如今有证了,农闲时他要从万兴村开车回苏木河农场,接上老父亲,兜兜风,还要在霓虹灯闪烁的城里转上几圈,看看城市的风景。他还说,自己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国家放宽了部分残疾人考驾照的限制,他的大棚也改建了,现在能开进车去。本来想着花甲之年也该退休了,现在,他突然改变了想法,趁身体好,再干几年,把油钱赚足了,腰包鼓了,到时就拉着老伴满世界跑。
(选自2024年4月15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7.老黄最后成功拿到了驾照,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 请简要概括。(4分)
18.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按括号中的要求作答。(4分)
(1)家人都睡觉了,在热乎乎的炕头上,老伴忽然嘟囔了一句:“听说考试不用笔了,用鼠标。”(赏析加点的词语)
(2)他上车时还很紧张,坐在轿车里,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然后系安全带,踩刹车,点火,踩离合,挂挡,打左转向灯,鸣喇叭,松手刹,稳稳地开动了汽车。(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表达效果)
19.结合全文,分析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0.根据下面的单元导语,你认为《驾考的日子》这篇文章能否编选进这一单元 请从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的角度说说你的理由。(4分)
丰富多彩的社会是由许许多多普通人构成的,平凡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令人感动或启人深思的故事。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虽然平凡,也可能有缺点,但他们身上又常常闪耀着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
四、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微笑是亲切无声的语言,微笑是温暖明媚的阳光,微笑是征服困境的利器,微笑是改变心境的良种……微笑着生活,生活就向你微笑。
请以《      的微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1.①B ②A
2.【甲】B 【乙】A 解析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万丈狂澜”,形容极高的、巨大的波澜。甲处与“黄河的气势”搭配,应用“万丈狂澜”。“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广为人知”,流传很广,大家都知道。乙处与“背后”搭配,应用“鲜为人知”。
3.经过这学期的语文学习,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
4.动宾
5.;
6.①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②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⑤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7.示例 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保尔作为一个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表现出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这部著作启示我们,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像保尔一样永不言败,用钢铁般的意志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8.示例 (1)①调查某村(社区)总人口数、老年人人口数、老年人所占比例。
②调查某村(社区)孤寡老人数、孤寡老人占老年人比例。
③调查某村(社区)孤寡老人的吃住、医疗卫生等受助程度。
(2)解决老人的吃住、医疗卫生等问题,最好能人人有低保;组织志愿者定期去陪伴老人。
9.宋代
10.(1)拿着 (2)同“现”,表露,显露
11.(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跟从他学习的人说:“苦于时间不足。”
12.对家乡的热爱,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陋 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读书百遍 善于利用一切空余时间
【丙】参考译文 董遇字季直,性格质朴而不善辞令,喜欢学习。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作乱,他与哥哥季中投奔段煨将军。他们经常采集野生谷物背回去卖,劳动时董遇经常带着经书,有空闲就拿出书诵读,哥哥讥笑他,但董遇照样读书不改。读书人有跟从他学习的,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一定要先读百遍。”又说:“书读百遍,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跟从他学习的人说:“苦于时间不足。”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阴雨天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13.B 解析 结合第段可知,第⑩段写农人阻止修公路时对大山顶山脚的破坏,主要是表现他们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依赖。
14.文中叙述了大山顶关于神塘里大蟒蛇的传说,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大山顶的神秘感和文章的趣味性;同时,这一故事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爱护大山顶,借传说凸显出当地人对大山顶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15.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山歌”“笑声”“劳动号子”“传说”再现了农人们在大山顶生活的印记,写出大山顶曾经带给“我”的深刻记忆,表达了作者对大山顶的深深眷恋之情。
16.大山顶像一个慈爱而又沉默的父亲,默默无言,竭尽所能地养育山下的代代农人;大山顶无私奉献,为当地农人提供了生活所需。
17.①老黄年纪大,而且手部有残疾。②考试方式改变,老黄不懂使用鼠标,不会操作电脑。③考试过程中电脑死机。④他人失败的经历,使老黄感到紧张和害怕,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18.(1)“嘟囔”是小声地自言自语。通过对老伴的语言描写,表达了她对驾考方式改变的意外,对老黄能否适应新考试形式的担忧。
(2)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老黄上车前的紧张情绪、上车后操作的专注和考试的决心。
19.第②段运用插叙,补充交代老黄的职业背景和个人经历,丰富了老黄的人物形象,为下文写老黄考驾照时的积极进取、勇于挑战作铺垫。
20.我认为本文可以编选进这一单元。文章通过叙述老黄年近六十决定考驾照的故事,展示了一个人不受年龄和身体条件限制,勇于挑战自我、坚持不懈地追求内心渴望的生活。老黄是一个平凡而励志的普通人,他的精神风貌激励人们相信无论年龄多大,只要有梦想,都有追求和实现的可能性。本文内容与这一单元平凡的人身上常常闪耀着优秀品格的光辉的主题相契合。
21.写作提示 本篇习作适合写成记叙文。开篇可直接点明是谁的微笑令自己印象深刻,接下来叙述具体事件,如:自己很胆怯,是老师的微笑令自己自信起来,走出自卑的阴影;自己在演讲比赛中失利,是朋友的微笑让自己走出失败的泥潭……叙事的过程中应体现“微笑”给自己带来的力量,结尾通过表达感悟来深化中心。写作时要注重对“微笑”的细节性刻画,借助细节来传达微妙的情感,以达到画龙点睛或深化主题的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