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电流 教学设计(表格式) 北师大版(2024) 九年级全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4电流 教学设计(表格式) 北师大版(2024) 九年级全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2-02 11:1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11.4 电流(第一课时)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要求: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本节内容属于能量主题下的电磁能部分,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要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学完本节及后续内容之后,学生则要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并理解欧姆定律。
课标第24页表明,本节要求学生知道电流概念,会使用电流表。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刚认识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只有理解了电流的概念,才能为电压、电阻等课程的学习做充分准备,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使用电流表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同时也为学习下一章欧姆定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与电流和电路相关的信息,对电路通断等知识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学生通过教师讲述,学习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形成原因、方向以及单位。
(二)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和介绍,学习电流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达到会使用电流表的目标。
三、教学重点
1.知道电流。
2.会使用电流表。
四、教学难点
1.知道电流方向及闭合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2.会使用电流表;掌握电流表读数规律及方法。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学生学法:练习法,讨论法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电流表演示板、简单电路示教板、电池(2节)、开关、小灯泡及灯座、小电机、若干导线。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关于书本第52页《观察与思考》内容。 观看和教材52页《观察与思考》的内容。 创设情境,为引入电流的概念做准备。
师生问答互动 教师提问(或自问自答)这是什么仪器?(验电器)2.金属箔张开表明什么?(带有电荷)3.金属箔减小表明什么?(电荷减少)金属箔变大呢?(电荷增多)4.这一实验现象表明什么?(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金属球时金属棒上有了电流) 学生回答教师问题:验电器。带有电荷。电荷减少;电荷增多。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金属球时金属棒上有了电流。 回顾之前学过的验电器及其作用,检验学生对这一仪器的掌握情况。引入电流的概念。
讲授新课 教师讲授,播放:由大量金属原子组成的金属中,原子中离原子核最远的一些电子可以摆脱原子核的束缚,在整个金属中自由移动,这类电子叫:自由电子。可以自由运动的电荷叫自由电荷,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就是自由电子。 积极响应教师,参与课堂互动。 介绍自由电子和自由电荷的概念。建立学生物理观念。
演示:电路中,由于电源的作用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这种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 观看,记录笔记。 介绍电流的概念,即什么是电流。建立物理观念。
教师提问:1.如果很多小水滴,每个小水滴移动的方向都不一样,能形成水流吗?2.一个班上如果同学们在教室里四处乱跑随意走动的话,能形成一个方向一定的人流吗?教师总结:电流也是一样,如果每个电荷的移动方向都不一样,是不能形成电流的,只有电荷移动方向一致时,才能形成电流。演示:人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回答提问,参与互动:不能;不能。在书本或笔记本记录。 介绍电流的方向和闭合电路电流的方向。从生活中示例入手,便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通过问答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提问:1.大家骑自行车时或者坐车时,路两边的树在我们看来是往什么方向移动的?(向后)2.但是我们移动的方向是什么?(向前)3.金属导体中,只有带负电的电子移动。如果电子是向左移动的,现在假设带负电的电子不动,那么相对的,是不是就是带正电的向右移动?教师总结:电流的方向是人为规定的,大家要辨别移动的是什么电荷,然后辨别电流方向。教师拓展:电流的形成不是只有带负电的粒子移动,在酸碱盐溶液中,带正电的阳离子移动也会形成电流。 回答教师问题:向后;向前;是的。记录教师总结内容和拓展内容。 回顾相对运动的知识,复习旧知,温故知新。通过骑自行车时注意行道树运动这一例子入手,使学生有一种熟悉感,为理解电流正方向做铺垫。拓展学生眼界,了解带正电荷的粒子移动也会产生电流。
教师引导同学观察课本图(11-33):闭合电路中,在电源的作用下,电荷作定向移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最后流向电源的负极。 学生划线并做笔记。 结合课本,让学生知道闭合电路电流的方向,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介绍,电流流经用电器的会做功,会把电源的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电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电动机会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学生记录。 结合课标要求,复习能量的转化。
教师演示课本54页做一做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原因,并互相讨论。 让学生形成电流有强弱大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师讲述:电流的符号是I。在国际单位制,电流的的单位是安培,简称 安,用符号A表示。除了安培以外,电流的单位还有 毫安,微安。教师带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举例让学生理解国际单位制单位和常用单位的区别并知道分别有哪些单位。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1-2,了解常用生活电器的电流一般是多少,如家用空调一般是4-9A,节能照明灯一般是0.05-0.3A,让学生了解安培是一个很大的单位。教师拓展知识,提高学生用电安全意识:人接触20毫安电流就会感到剧痛、呼吸困难,接触50毫安电流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听讲并记录,回答教师的提问。 介绍电流的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及常用单位,复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科普用电安全相关知识。加强学生安全观念,提高用电安全意识。
展示电流表演示板,并在 上介绍电流表各部分名称介绍电流表的电路图符号 观看和电流表演示板。 介绍电流表的结构,让学生对新仪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并知道其电路图符号。
教师介绍1.连接方法: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如书中55页图11-36甲所示,不能像图丙一样连接;图甲图丙如果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就会导致用电器短路。就会把电流表烧坏,甚至是起火等事故。2.介绍调零:在黑板上画一个电流表的示意图,指针不在0刻度线处,告诉同学这是初始状态,接入电路后指针偏转到某一示数,请同学读数。这样读数不方便,所以要在一开始使时用表盘下面的调零按钮把指针调到零刻度线处,调零后读不容易出错。3.介绍量程:教师转动电流表演示板,让指针指到1的位置,让同学读数。1A或者0.5A都是对的,因为我们没有说明量程,引入学生对量程的概念。教师讲授:电流表量程,分为0-0.6A和0-3.0两种。上面的示数是大量程的,上面的量程一共有30个小格,每个小格代表0.1安培。下面的示数是小量程的。下面的是小量程,一共是30个小格,每格是0.02安培。上下分度值是5倍关系。如果电流小于0.6A,应该使用0~0.6A这个量程,把标有“-”和“0.6”的接线柱接入电路;如果电流大于0.6A小于3A,就使用0~3A这个量程,把标有“-”和“3”的接线柱接入电路。4.讲解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表盘垂直。观察指针指在第几格,第几格的格数乘以对应的每小格的安培数就是电流的大小。5.讲解试触:在实际测量前,我们不清楚实际电流有多大,所以为防止损坏电流表,可以先使用大量程试触,将开关瞬间闭合再断开,看指针的偏转情况。若超出量程,要换更大量程的电流表;若指针的偏转没有超出量程,但是大于0.6A,应当用0~3A的量程测量;如果小于0.6A,则应当改用0~0.6A的量程进行测量。这样能更准确地读出数值。 学生记录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积极回答教师提问。 讲解电流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问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设置易错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量程会有不同结果,加深学生印象。
课堂训练 当堂练习题目 观看和书本上的题目,小组间讨论并举手回答。 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其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八、板书设计
电流
1.电流 概念: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
方向:(人为规定)
闭合电路电流方向:
单位:安培
2.电流表 1.串联接入电路
2.调零
3.看量程
4.读数
5.试触
九、教学反思
(一)教师上课要有一种饱满的状态,要有热情要有激情,需要一种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状态。
(二)教师要学会“抓住”学生,讲课时语言要熟练流畅,眼睛要盯住学生,语言上要有交流,眼神上也可以有交流。
(三)对课堂时间上的把握有不足,不太会安排并就课堂情况做出及时调整。
(四)语言上还要不断打磨,尽可能从简单生活现象入手,用最简明的现象引出物理规律,用最简洁的语言说明现象及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