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6张PPT。地理·必修2(中图版)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栏目链接一、转变观念基 础 自主 梳 理 栏目链接传统观念向____________观念的转变将是根本的、深刻的,它会带动整个____________的转变。可持续发展人类文明发展片面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基 础 自主 梳 理重新认识和评价环境使用废物 栏目链接基 础 自主 梳 理和谐平衡消费 栏目链接二、调整行业:____________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基 础 自主 梳 理政府 栏目链接基 础 自主 梳 理1.目标:实现由传统模式向新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
2.要求:建立真正的____________关系,坚持《21世纪议程》中保护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责任原则。三、加强国际合作:全球伙伴共同的但有区别的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知识点一 在可持续发展中,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每年为满足人们“中秋”“国庆”两大节日的消费需求,各种野生的动植物便成为各大商家和消费者的新宠,你认为这样合适吗?为什么?互 动 释疑 解 惑探究活动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不合适。因为人类的不合理消费,市场的不恰当行为,很可能破坏人类与自然生物界的和谐平衡的关系,若过度消费其他生物资源,则会带来更多的生态破坏,产生更多环境失衡问题,最终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知识归纳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1.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完成(1)~(3)题。强化训练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1)分析上表可以看出(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该国水资源特别丰富B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2)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BC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第(1)题,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并结合各国人数进行计算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法国,但水资源总量远远高于法国,故A项错。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大约是美国的9.82倍,接近10倍,故B项正确。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我国平均水平的4.05倍,故C项错。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并不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而是因为人口总数少造成的,故D项错。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第(2)题,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设备更新慢,再加上国民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使得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于其他国家。第(3)题,依据上题分析可知: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其具体措施是发展科技,更新设备,保护水源,唤醒人们的节水意识。 栏目链接知识点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谈一谈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转变观念,养成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提倡节俭,不高消费;要绿色消费;购买带有环保认证的产品等等,养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互 动 释疑 解 惑探究活动 栏目链接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在工业经济结构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其具体内容表解如下:互 动 释疑 解 惑知识归纳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强化训练2.(2013·湛江质检)读图,完成(1)~(2)题。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1)图中A、B、C分别代表( )
A.资源 市场 环境 B.环境 市场 资源
C.环境 资源 市场 D.资源 环境 市场
(2)在此循环经济体系中( )
A.各产业之间以主产品为原料发生联系
B.所需要能源完全由余热发电提供
C.污染物实现了零排放
D.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CD 栏目链接 第(1)题,读图判断,将生产和生活达标排放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中,为工业生产提供的是资源,工业生产的产品最终流向市场。第(2)题,在此循环经济体系中,可以得出在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各产业也有副产品的联系,所需能源有煤,达标排放也不是零污染排放。学 业 达标 演 练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改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改变损害环境的各种行为,尽快地恢复被损害了的环境,减少以至于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新损害。据此完成1~2题。
1.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包括可持续的、区别于传统观念的( )
①发展观 ②资源观 ③价值观 ④环境观 ⑤消费观
⑥伦理道德观 ⑦生育观 ⑧世界观 ⑨健康观学 业 达标 演 练A 栏目链接A.①②④⑤⑥ B.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⑦⑨
2.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坚持( )
A.鼓励消费,刺激生产 B.多投入,多产出
C.多利用,少排放 D.不投入,不产出学 业 达标 演 练C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读以下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图,完成3~4题。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3.工业化起飞阶段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 )
A.发展观 B.环境观
C.伦理道德观 D.消费观
4.可持续发展要靠公众行为的调整才能得以实现,下列属于公众应该做的事情是( )
A.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BC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B.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快餐盒、打火机等
C.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
D.绝对不用一次性物品,包括注射器等 栏目链接 在工业化初期和起飞阶段,人们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的保护。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使用一次性物品都是传统的消费观,注射器必须使用一次性的。
学 业 达标 演 练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下图示意某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雏形,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5~7题。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5.图中a、b、c分别代表( )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C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6.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
A.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
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
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
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
7.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
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BC 栏目链接 第5题,解答此类题目应依据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来推理。由图可知,海水淡化后的副产品应为海盐,而海盐是化工厂的原料,火电厂的废渣可以作为建材原料。第6题,由图可知,发电厂的废弃物中只有废渣得到了有效利用;建材厂有效利用的是发电厂的废弃物;化工厂的废弃物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制盐的副产品是化工厂的原料,得到了有效利用。第7题,该产业链中有海水淡化这一环节,故该地应位于沿海。选项中只有冀东位于沿海。学 业 达标 演 练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读以下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8~9题。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8.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B.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应形成一种环境伦理意识
C.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C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9.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宜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
A.海南省 B.四川省
C.广东省 D.河南省D 栏目链接 循环经济提倡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持续发展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学 业 达标 演 练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2013·梅州模拟)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读表完成10~11题。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10.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
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C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1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C 栏目链接 第10题,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及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不会影响我国稀土资源的储量。第11题,大力开采稀土资源或一味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不利于稀土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学 业 达标 演 练 栏目链接12.阅读材料,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以190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提出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下图所示。学 业 达标 演 练 栏目链接材料二 《人民日报》1990年4月3日报道,咸海渔产丰富,沿海数百万居民受益。而今的水面缩小了40%,周边寸草不生,成了盐碱化严重的不毛之地。
咸海蒙受灾害的根源在哪里?几千年来,阿姆河和锡尔河给了它生命。后来,两河沿岸为发展棉花生产,挖水渠,修堤坝,不断扩大灌溉面积,结果棉产量翻了一番,咸海的生态平衡却被打乱。两河流入咸海的水量大大减少,补偿不了消耗掉的湖水,水面逐年下降,干涸面积日益扩大。学 业 达标 演 练 栏目链接(1)据图分析,今后人均占有粮食将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模型曲线上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目前应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 业 达标 演 练下降耕地面积减少,人口数量增多控制人口数量,保护资源,防治环境污染 栏目链接(3)材料反映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此为借鉴,为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我国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 业 达标 演 练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有的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甚至引发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环境问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搞好国土整治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栏目链接13.清洁生产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读下图并分析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河南某酒精厂的清洁生产流程图。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 材料二 车用乙醇汽油是酒精(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这种新型燃料排放的CO2等废气明显减少。经过几年的试用,我国一些省市开始推广这种车用燃料。
(1)与传统的末端治理相比,清洁生产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洁生产实现了____________效益和____________效益的双赢。学 业 达
标 演 练污染物排污量减小,资源消耗减少,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且不存在污染物转移的问题经济 环境 栏目链接 (2)在河南省建酒精厂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玉米转化为酒精,再将酒精转化为车用燃料,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 业 达
标 演 练河南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原料丰富有利于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民收入,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有利于大气环境保护;有利于解决卖粮难的问题 栏目链接(3)与吉林省相比,河南建设酒精厂的优势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酒精生产厂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 业 达
标 演 练河南省纬度较低,气温较吉林省高,减少能耗,可降低生产成本 有利于延长农业生产链,增加就业和农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栏目链接 第(1)题,传统的末端治理是污染物产生后再处理,而清洁生产从生产的全过程来控制污染,产污量减少,资源消耗减少,也消除了污染转移。第(2)题,酒精是用粮食发酵制成。其作为燃料使用,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大气环境保护。第(3)题,由材料可知,酒精生产需要蒸煮、发酵、蒸馏等环节,在气温越高的地区越有利于生产。第(4)题,该生产流程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注重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现了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要求。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地理·必修2(中图版)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读以下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
解析:从该地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中的种植业以大豆、玉米和牧草为主,以及该地有野猪、狍子和山鸡等可以判断该地最可能位于松嫩平原。
答案:B
2.该乡农业产业结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地域性原则
解析:该农业生产模式属于循环农业,实现了农业产业链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农业循环产业链活动能使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小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产品消费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答案:C
3.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最有利于( )
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解析:由上题解析可知D项正确。
答案:D
据报道,有一位法国的老太太到中国北京旅游,在天安门广场,当她把使用完了的照相机废电池用纸包好,小心翼翼地放回自己的口袋里时,旁边的导游小姐奇怪地看着她。这位法国老太太平静地说:“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很大,而你们中国目前还没有专门回收废电池的机构和措施,这颗电池来自法国我将带回法国,以便回收。”
据《武汉晚报》报道,一段时间,武汉的街头树起了一个个专门回收废旧电池的箱子,但好长时间过去了,箱子里的废电池寥寥无几,并且箱子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回收废电池的计划不了了之。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对垃圾的描述,你认为最贴切的一项是( )
A.是人们在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无用废物
B.将垃圾填埋是处理垃圾的最好方法
C.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D.为了减小对环境的污染,需将垃圾深埋
5.上述两则材料中不同人群对垃圾的不同认识和处理,反映了( )
A.生活习惯的不同
B.科学文化素质的不同
C.社会伦理观的不同
D.身体素质的不同
6.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是( )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B.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C.尽快提升国民经济实力
D.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治制度
4~6.解析:垃圾能变废为宝,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不同人群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其行为。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答案:4.C 5.B 6.A
陕西榆林地区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曾“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发展高耗能工业。近年来,该地区在经历了“黑三角”的教训之后,正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据此完成7~8题。
7.经济发展初期,当地大力发展的工业与直接导致的环境问题搭配正确的是( )
A.洗煤工业——温室效应
B.高耗能工业——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C.能源工业——臭氧层空洞
D.建材工业——酸雨
8.下列关于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 ③该产业链延长模式,增大了环境治理成本,无经济效益 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8.解析:第7题,材料中显示:陕西榆林地区在经济发展初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粉尘等污染物质。第8题,该发展模式使产业链延长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境治理成本,但使“废弃物”得到回收再利用,并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答案:7.B 8.C
都市网 “21世纪中国新农村建设论坛”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继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尽快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据此并结合图完成9~11题。
9.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主要表现为( )
A.农药化肥的使用 B.暴雨洪涝
C.土地沙化 D.矿物燃料的使用
解析: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会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陡坡开荒、乱砍滥伐山地林木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会导致自然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生态问题的出现。
答案:A
10.下列关于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扩大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的种植面积 ②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 ③增加农产品的进口 ④增进国际间的环境合作与交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提高维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效力;要调整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国家对农业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科研、技术开发与环境教育,扶持基础性的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推广;要增进国际间的环境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国际间环境保护工作的合作。
答案:C
11.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重视农业技术开发与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林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
A.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
B.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和三江平原
C.江南丘陵和华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和鄂尔多斯高原
解析:三江平原、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等地势平坦、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鄂尔多斯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区应“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答案:D
12.英国一对情侣于2009年5月上旬结束了长达297天、行程7万多千米、途经18个国家和地区的环球之旅。他们没有乘坐飞机,选择了低碳排放的交通方式,用行动证明环球旅行与环保可以兼得。据统计,两人一共乘坐了112次汽车、61次火车、18次船、骑了6次自行车、2次摩托车,甚至还骑过一次大象。两人这次环球旅行共产生不到3 000公斤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乘坐飞机旅行会多排放6倍。
(1)这对英国情侣的环球旅行(双选)( )
A.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B.体现了市场行为的调整
C.属于公众行为的调整
D.体现了全球合作
(2)这对英国情侣的旅行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生活中你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这对英国情侣的旅行有利于环境的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此观念下调整了自己的行为,属于对公众行为的调整。从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公众的参与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非常必要,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具体做法有很多,要体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生物和谐共存等。
答案:(1)AC
(2)公众的参与对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非常必要,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选购环保产品、适度消费、节约利用资源、参与环保行动、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等。
13. 2009年8月1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召开,论坛指出我国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解决我国生态问题关键在生态文明观念。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止沙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建设的巨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地区出现酸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地区出现的问题说明了我国面临着深刻的________。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国面临庞大的________和________所造成,这些都是阻碍我国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因素。
答案:(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2)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使植被遭到破坏 三北防护林
(3)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侵蚀作用强烈 植树种草
(4)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危害 综合治理,回收利用或减少排放量
(5)环境危机 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