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1950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的中心。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21·cn·jy·com
A.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D.美国经济实力独霸天下
解析:选B。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直接原因,只有B项符合。A项是外部原因;C项是贸易,只是经济的一个方面;D项是根本原因。
2.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被称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包括对重要经济组织标志的掌握,④是亚太经合组织,不属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www-2-1-cnjy-com
3.阅读下面“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趋势图”,图中关税与贸易发展变化的趋势最能反映出( )
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B.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C.各国关税壁垒森严
D.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解析:选A。分析“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趋势图”,可了解到1945~1995年间的五十年中,世界关税平均水平不断下降,而贸易总额不断上升,反映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A项正确。B项不符合本题,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世界货币体系与关税和贸易无关;C项说法与材料不符,关税总水平在不断下降;D项只说明了贸易总额增长,而没有反映关税水平下降这一情况。
4.巴里·艾肯格林在《嚣张的特权》中写到:“上个世纪以来,美元主导着全球货币,不仅美国人使用美元,而且还有许多其他国家也使用美元。美元的崛起记述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兴起。”“美元的崛起”反映了( )21·世纪*教育网
A.美元成为各国通用的货币
B.世界经济发展的体系化和制度化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市场经济体制被各国一致认同
解析:选B。“美元的崛起”是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实现的,这标志着世界经济发展的体系化和制度化。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因为当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将美元当作通用的货币;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在“美元的崛起”之后,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模式不相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下列关于区域性合作组织模式的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模式4
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A.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
B.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
C.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
D.模式4——欧洲联盟
解析:选C。模式1符合欧盟的特点,排除A;模式2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排除B;模式3符合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故C符合题意;欧盟在当今区域性合作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模式4是上海合作组织,故D错误。2-1-c-n-j-y
6.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感慨地说:“今天,欧洲终于圆了欧元梦!”欧洲媒体将2002年1月1日这一天称为“E日”,与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D日”相提并论,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正式启动说明了( )【来源:21cnj*y.co*m】
A.欧元已完全成为广为流通的世界货币
B.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C.欧洲在政治上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
解析:选B。欧元的发行表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B项符合题意。欧元不是全世界通行货币,在政治上欧洲一体化刚开始,欧元是政府强制使用的货币,故A、C、D项错误。
7.研究表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加拿大的两个省之间的贸易量,大约是加拿大的一个省与另一个同等距离、同样人口的美国州之间贸易量的20倍。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两国地理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B.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内部矛盾重重
C.加拿大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超美国
D.主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两国贸易
解析:选D。材料说明的信息是:加拿大国内不同省之间的贸易额远超同等水平的国际贸易额。A、B项与之无关,C项说法明显错误,D项说法与之相符。www.21-cn-jy.com
8.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其共同特点是( )
A.欧洲经济一体化已经实现
B.亚太地区实现贸易自由化
C.世界贸易体系开始确立
D.呈现出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解析:选D。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共同特点”,第一幅图是欧盟货币欧元,第二幅图是2013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故两者的“共同特点”应选D。21教育网
9.“中国加入世贸,就好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 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解析:选C。本题用诙谐的语言考查学生对中国加入世贸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的理解,题中观点过分夸大了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出处:21教育名师】
10.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扩张到全球范围内
解析:选B。“民族企业”难以生存,说明这些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走出国门,建立跨国公司,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这说明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11.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和平与文明的未来都取决于世界各大文明的政治、精神和知识领域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种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作者意在强调( ) 21*cnjy*com
A.文明的冲突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
B.文明冲突是全球化的结果
C.文明冲突已取代政治冲突
D.不同文明应相互理解与合作
解析:选D。由材料中的“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种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可知A、B、C均不是作者的本意,故选D。
12.下图漫画描绘了一个全身穿着中国货的外国人叫嚣着抵制中国货。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漫画中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B.漫画体现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引起部分国家的恐慌
C.漫画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显著
D.漫画中的现象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漫画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漫画显然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产品的抵制,说明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受到世界的重视,漫画主旨是反映经济全球化下部分国家对中国经济抵制,与改革开放没有关系,故本题选择A。【版权所有:21教育】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曾经,世界是“欧洲”的。一度,世界是“美国”的。又有人说,将来的世界是“新兴国家”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cnjy*com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二战后)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看作是美国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们的构成成分可以解释为世界性。但实际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左右,而且它们本来就是在美国的倡议下产生的。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
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材料三 发达国家将继续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只有1%,而且形式各不相同:日本稳步增长,美国小幅减速,欧元区则进一步收缩。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产出中所占的份额从2000年的22%上升到2012年的36%。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将以类似去年的速度增长,增速分别略高于4.5%和2.5%,约占2013年全球产出增长的三分之二,仍将是拉动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的中国的影响力正日益增大,未来国际社会有好多游戏规则需要中国参与制定。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2013年贸易与发展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是通过什么途径?(4分)
(2)材料二中美国用以“左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国际金融机构”有哪些?说明美国能够控制上述金融机构的根本因素。(10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全球化现状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为应对全球化,中国政府在新世纪之初做了哪些努力?(6分)
解析:第(1)问重点理解材料一中“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进而调用有关近代欧洲和亚洲关系的知识回答。第(2)问要把握住材料中“二战后”和“受美国的左右”“在美国的倡议下产生”等关键信息,并调用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重建的知识回答。第(3)问调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趋势的知识综合回答。
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活动(或扩张、掠夺)。
(2)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根本因素:二战后美国实力空前膨胀(或二战后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3)影响: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宗商品的全球流动使经济全球化初露端倪。……在之前的几个世纪,丝绸之路的繁华、香料与茶叶从东方到西方、黄金从非洲到欧洲,都可以说是全球化的初级阶段。
——《大宗商品与全球化》
材料二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燕生教授认为,从1870年一直到1913年,这是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时期,从1950年到1973年,这是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时期。“从我们改革开放以来这三十年,应当讲我们的GDP的规模,现在是世界第二,超过了日本。……我们把握住了从上个世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这一轮的经济全球化是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把握住这个机会,我们的经济取得历史性进步。”
——《“中国GDP超日本”是历史性进步》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经济全球化的起点是什么?当时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手段是什么?(4分)
(2)材料二认为,1870年至1913年、1950年至1973年,分别是经济全球化的第一、第二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得出此认知的依据。(8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材料二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抓住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机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是如何抓住这次机遇的?(8分)2·1·c·n·j·y
解析:该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第(1)问,由材料中“全球流动”可知“起点”为地理大发现;“主要手段”由材料中“大宗商品的全球流动……”可得。第(2)问,结合不同时期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和表现组织答案。第(3)问,作答时一要注意时间,二要抓住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大举措。
答案:(1)起点:新航路的开辟。手段:大宗商品的全球流动。
(2)第一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巨大进步,进一步方便了全球之间的联系;重工业的发展要求资源实现全球性的配置。第二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使国际资本流动和贸易开始向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获得了更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机会;21世纪以来,中国提出和平发展战略,获得更多国家的认可。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