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图片中的内容分别表示人类历史进程中几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式。那么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21·cn·jy·com
解析:选B。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在社会经济形态上仍是以男耕女织为主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上述选项中A属于原始经济,C是北宋时期的商业经济,D是资本主义殖民经济,只有B项符合题意。www-2-1-cnjy-com
2.1874年,某官员在奏疏中说:“夫日本,东洋一小国耳。新习西洋兵法,仅购铁甲船二只,竟敢籍端发难……若再因循汇沓,而不亟求整顿,一旦变生,更形棘手。”为此他主张( )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向日本派遣留学生 D.创办近代海军,巩固海防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由材料中日本“新习西洋兵法”“购铁甲船”等信息可知,其中心含义是为了对付来自海上的日本的威胁,故选D项。2-1-c-n-j-y
3.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死亡和衰落。”对于近代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 )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C.资产阶级发起“实业救国”
D.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挤压
解析:选B。根据一般规律,“割断”农业小生产命运的应该是资本主义萌芽,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更没有占据主流,故并没有完成“割断”农业小生产命运的使命。此处的“割断”实指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21*cnjy*com
4.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 )【版权所有:21教育】
A.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B.垄断了中国航运权
C.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D.实现了自强与求富
解析:选C。洋务运动只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未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A、B、D均是绝对性的表述,不正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其企业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 D.华北地区
解析:选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最早的通商口岸地区,这些通商口岸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故选C。
6.观察下列图表,指出1895~1900年我国出现这种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
C.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空前提高
D.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的推动
解析:选A。注意时间限制“1895~1900年”,这一时期民族资本总额增长迅速,这是因为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故选A。
7.据记载:1892年,作为山西布政使的胡聘之,从省库拨资2万元,购置外国机器,创办了太原火柴局,由于经营困难,1902年把它卖给了山西头等票号商渠本翘,渠本翘又与他人合办并将之更名为“双福火柴公司”,它是太原第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据材料可知双福火柴公司( )
A.是山西最早的民办企业
B.属于官商合办企业
C.是徽商融资的产物
D.由商业资本推动产生
解析:选D。从“双福火柴公司”的资金来源看,其发展是由商业资本推动的,故选D。渠本翘是晋商而不是徽商,故排除C;渠本翘的合伙人并非官府,故B项排除;“双福火柴公司”是太原最早的民办企业,但不一定就是山西最早的民办企业,故排除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1894年,华盛纺织总厂投产之后,李鸿章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
A.保证洋务派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B.反对在传统手工业领域发展近代机器生产
C.通过限制生产规模抵制外商企业的经济渗透
D.满足帝国主义通过在华投资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
解析:选A。华盛纺织总厂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投产后李鸿章下令各口岸的其他纺织企业十年内规模不能超过“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这反映了洋务派力图保障自己的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本题选A项。其他各项说法错误。www.21-cn-jy.com
9.(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把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由材料信息可知,清政府对机器工业发展的态度是“厉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态度的转变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当时的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偿还对日战争赔款和“赎辽”的费用,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据此分析应是19世纪90年代。C项正确。2·1·c·n·j·y
10.某位同学用古诗词来形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哪一时期的状况最为贴切(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D.民国初期
解析:选D。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由材料中的信息“春风”“千树万树”可知这应是形容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的春天”,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最红火的时期。A适合用“千呼万唤始出来”来形容,B适合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来形容,C适合用“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
11.据《中国近代史教程》统计: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1919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1亿元。8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其中,纺织业新设厂27家,投资额2 998.4万元,缫丝业新设厂96家,投资额799.5万元。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解析:选B。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12~1919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1914~1918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本加紧侵华,侵占青岛,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使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兴起。这些因素使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的春天”。B项开始于1935年。21*cnjy*com
12.下面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简单图示。图示中两个“低谷点”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帝国主义的侵略
C.法西斯侵华战争的破坏
D.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挤压
解析:选B。本题考查民族工业发展的两个低谷阶段。由图示可知,两个低谷点分别在1927年和1949年。前一个低谷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一战后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等,后一个低谷出现的原因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美国商品的排挤、官僚资本的剥削、通货膨胀等。故其共同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
年份
民国
元年
民国
二年
民国
三年
民国
四年
民国
五年
民国
六年
民国
七年
民国
八年
工厂数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材料二 下面是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图。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原因。(8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个时期?对联中的“卖国”具体指把国家利益出卖给哪个国家?“一手遮天”又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第(1)问,先将民国元年到民国八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即1912—1919年,由此得出这是一战前后,再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了短暂的发展,其原因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说明。第(2)问,根据时间可以判断出这属于国民政府统治的前期(1927—1936年),再根据统计图可以看出这一阶段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其原因依据教材知识即可说明。第(3)问,从对联中“卖国内战蒋宋孔陈”等可以看出其反映的是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出卖国家利益、实行经济垄断的情况。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状况:从民国元年到民国八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状况: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中的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原因:国民政府推行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热情。
(3)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家:美国。说明: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实行经济垄断,压迫、剥削民族资本。【来源:21cnj*y.co*m】
14.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出处:21教育名师】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
新办民族工
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
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
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
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 500
16.7
750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与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4分)
解析:第(1)问要注意给出的答题角度“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根据这一角度分析材料一,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综合回答。第(2)问首先要从材料二的图示中提取出关键结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产生的影响。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回答。21教育网
答案:(1)政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2)影响:政治: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21cnjy.com
(3)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遭受双重压迫;不能独立、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