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冀少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一节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二、血管
第二章 循环系统与物质运输
生命观念:理解血管作为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收集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学习出血急救措施,培养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
素
养
目
标
据报道,在一部电视剧的拍摄过程中,一位女演员不小心划破手腕,血流不止,到医院处理后医生说:“再晚到几分钟就会有生命危险了。”我们平时不小心划破
手或胳膊,只是出一点点血,时间不长
就好了。为什么同样是划破手臂出血而
危险程度却不同呢?
导入
PART 01
血管
观看视频:小鲜肉受伤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人体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三种血管的结构、功能不同,损伤后出血状况也不同。
血管
找血管
每组找一个比较瘦的同学,先观察他手臂上的静脉;摸一摸他的手腕,感受动脉跳动的情况。
用绷带扎紧这位同学的前臂。随后,再摸一摸他的手腕,感受动脉跳动有什么变化;观察在绷带以上和
以下部位的静脉有何变化。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动脉和静脉中血液的
流向。
血管
观看视频:血管的特点
特点:
管壁厚
弹性大
管内血流速度快
把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
管腔小
1.动脉
特点:
管壁薄
弹性小
管内血流速度慢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运回心脏
管腔大
2.静脉
静脉瓣
位置:大中型静脉(四肢静脉)
作用:防止血液倒流
特点:
数量多、分布广
管经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毛细血管
PART 02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实验目的
1.尝试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现象。
2.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材料用具
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纱布(或脱脂棉)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观看视频: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宜用凹面反光镜还是平面反光镜,为什么?
答:宜用凹面反光镜,因为小鱼尾鳍一般含有色素,需要光线明亮才能观察清楚。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2.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血流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 心脏 ↙
静脉
毛细血管
动脉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PART 03
止血方式
血管名称 动脉血管 静脉血管 毛细血管
出血状况
止血方式
鲜红色,喷涌而出
暗红色,缓缓流出
红色,渗出
近心端止血A
远心端止血B
自行止血
出血点
全身
心脏
止血方式
在自己身上找到常见动脉血管的止血部位,同学间相互配合,模拟练习止血包扎
止血方式
血管 方向 管壁 官腔 弹性 速度 血压 出血特点 止血方式
动脉 心脏→全身 厚 小 大 快 高 鲜红色,喷涌而出 近心端
静脉 全身→心脏 薄 大 小 慢 低 暗红色,缓缓流出 远心端
毛细血管 小动脉→小静脉 最薄 最小 最 小 最慢 最低 红色,渗出 自行止血
课堂小结
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辨别毛细血管的最显著特征是( )
A.管腔较细 B.管腔较粗
C.血液流向心脏 D.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2.下列各项不属于动脉特征的是( )
A.管壁厚、弹性大 B.运血出心脏
C.血流速度快 D.血管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
D
课堂练习
3.小明在野外游玩时不小心手臂受伤,伤口出血,血色暗红,血流速度缓慢。他初步止血的正确方法应是( )
A.在伤口近心端压迫止血
B.在伤口处压迫止血
C.在伤口远心端压迫止血
D.让血液自然凝固
C
课堂练习
4.抽血或输血时,在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往往需要用胶皮管捆扎。你知识这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吗?请解释这样做的理由。
答:针刺入的是静脉血管。用胶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可使静脉血回流受阻,静脉膨胀明显,利于针头的刺入。
课堂练习
特色作业
模型制作:
用橡皮泥或粘土制作血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