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冀少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第四章 泌尿系统与废物排出
生命观念: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差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措施,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素
养
目
标
我们每天都要排出一定量的尿液,通过排尿把体内的一些废物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那么,尿的来源是什么?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导入
PART 01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图3-17是肾单位中尿液的形成示意图。对比分析中表1和表2中各种成分的名量。想一想,原尿的成分与面浆的成分有什么异同?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哪些成分可以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对比分析图中表2和表3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想一想,原尿的成分与尿液的成分有什么异同?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哪些成分全部或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
1.尿液的形成
观看视频:尿液的形成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球:滤过作用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尿夜的形成示意图
尿夜
肾小管
毛细血管
肾小球
肾小囊
原尿
(150L)
水、无机盐、尿素
流出肾脏的血: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
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
血液:水、葡萄糖、无机盐、蛋白质、血细胞和尿素
全部葡萄糖
大部分的水
部分无机盐
1.尿液的形成
第一步: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血液
原尿(与血液相比没有了血细胞和蛋白质)
第二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
尿液(与原尿相比少了葡萄糖;与血液相比少了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
1.尿液的形成
尿液的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泌尿系统
形成尿液
输送尿液
暂时贮存尿液
排出尿液
2.尿液的排出
1.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为什么?
膀胱可以暂时贮存尿液,排尿受大脑支配。
2.人体排尿有什么意义呢?
(1)排出废物;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
(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PART 02
泌尿系统的卫生
某人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作为医生的你推测,这位病人可能哪个部位出现了问题?如果出现葡萄糖呢(排出糖尿病外)?
答:如果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可能肾小球出现了问题;如果出现葡萄糖,可能肾小管出现了问题。
1.每天应该喝适量的水。
2.一旦有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
3.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
4.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引起肾小球炎等。
泌尿系统的卫生
观看视频:人工肾
肾单位
肾小体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血液(血细胞和血浆: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等)
肾小球(滤过作用:把血细胞和蛋白质过滤掉)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把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里)
肾小囊(原尿:没有了血细胞和蛋白质
尿液(水、无机盐、尿素)→输尿管→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处毛细血管
课堂小结
1.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越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L左右,这是由于(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汗腺的排泄作用
D.膀胱的贮尿作用
B
课堂练习
2.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养料增加
B.尿素减少
C.氧气增加
D.二氧化碳减少
B
课堂练习
3.下列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
A.排汗
B.呼出气体和水分
C.排出尿液
D.排便
D
课堂练习
4.下列哪项与尿液的形成无关?( )
A.肾小球
B.肾小管
C.输尿管
D.肾小囊
C
课堂练习
5.下列关于排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排泄是通过肾脏、皮肤、肺等器官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物质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B.排泄主要是通过呼吸系统来完成
C.排泄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和蛋白质的生理过程
D.排泄是指排出体内的食物残渣的生理过程
A
课堂练习
特色作业
模型制作:
用橡皮泥或粘土制作肾单位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