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冀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运动的完成》教学设计
课题 运动的完成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运动的完成》的内容。教材通过介绍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引出脊椎动物(以人为例)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学习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学生能够理解运动的基础和运动的完成机制。教材还涉及了脱臼的处理方法和骨骼肌的特性,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运动健康,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理解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培养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关注自身及他人的运动健康,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理解关节的结构如何保证其灵活和牢固;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利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花样溜冰的视频,提出问题:“运动员的每一个高雅、优美的动作的完成都需要一定的结构基础。脊椎动物(以人为例)的运动系统是由哪些结构构成的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授新课 1:运动方式 教师活动: 展示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图片,如奔跑、飞翔、游动、跳跃等。 提出问题:“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各种动物的运动都以一定的结构为基础。那么你知道运动的基础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活动: 展示运动系统模型,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详细讲解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如骨的支撑作用,骨连结的连接作用,骨骼肌的收缩特性等。 提出问题:“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关节的结构有哪些适合运动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活动: 展示关节结构模型,介绍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软骨等。 详细讲解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如关节软骨的光滑和弹性,关节囊的坚韧,关节头和关节窝的相互吻合等。 提出问题:“关节在人体内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增加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4:脱臼的处理方法 教师活动: 讲解脱臼的定义和处理方法,结合示意图进行说明。 提出问题:“脱臼后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强调脱臼后的正确处理方法,避免盲目活动或推拿。 5.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活动: 展示骨骼肌模型,介绍骨骼肌的结构,包括肌腱和肌腹。 详细讲解骨骼肌的特性,如受刺激后收缩的特性,骨骼肌的收缩力是运动的动力等。 提出问题:“骨骼肌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观察图片,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 积极回答问题,初步理解运动的基础。 观察运动系统模型,跟随教师的讲解认识各结构。 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记录各结构的功能。 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引出运动系统的结构。 通过直观的模型展示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突破教学重点。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方式、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脱臼的处理方法、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板书设计 《运动的完成》 一、运动方式 二、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三、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1. 关节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软骨 2. 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 - 灵活性:关节软骨、滑液 - 牢固性:关节囊、关节头和关节窝 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运动系统模型,标注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了解了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探讨了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脱臼的处理方法和骨骼肌的特性。希望同学们能够关注自身运动健康,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保护好我们的运动系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