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河流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八年级学生
目 标 确 立 依 据 课标 分析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16页的内容要求与本课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河流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河流的主要因素。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建议学生运用地图册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落实河流的分布,并思考其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如果是外流河,还要找出其注入的海洋。读内流区与外流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的分布特点。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学生应当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本节课将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的学习做重要铺垫。
教材 分析 《河流》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三节内容。第二章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与河流。河流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与地形、气候等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同时,河流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要求非常好地体现出人地协调观的基本理念。由于河流的分布、发展受到地形的制约,河流的水文特征受气候影响,因此本章三节内容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是对前面“地形地势”“气候”的拓展和延伸,同时又为学习下一章中国自然资源中的“水资源”的基本状况打下基础,因此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 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并掌握《河流》这一节就简单多了。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地图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地图、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学习 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区域认知)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南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综合思维) 3、了解河流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并用于描述京杭运河的作用。(人地协调观)
重难点 重点: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外流河、内流河,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难点:结合地图,对比归纳河流的水文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学生自主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导入】播放雅鲁藏布江视频,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河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导入,这样的开场能够快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授讲 以外流河为主 河流的作用 河流对人类有重要意义,除了生活和农业用水外,还具有航运,防洪,灌溉,养殖,旅游,调节气候等功能。 【活动1-认识我国的主要河流】 结合中国地形图,找到中国主要的河流以及注入的海洋,认识我国的内流河和外流河。 【展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 找出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 说出它们最终注入的海洋。 引导学生读图,帮助学生认识外流河、内流河以及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对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概念进行区分。 【外流河和内流河概念】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河: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 【外流区和内流区概念】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 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小结:】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大多数外流河向东流,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河流注入印度洋,注入北冰洋只有唯一的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转承】明白了内、外流河的基本概念,那我们再来看看内、外流河分布情况怎样? 【展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 5、读图并结合材料,描述我国内外流区域的面积与水量比例。 问题1:我国内流河、外流河分别主要分布在哪里? 问题2:结合“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观察图中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大致经过那些山脉? 我国内外流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问题:】思考一个问题,这条分界线它是绝对的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吗? 【注意:】东南部不全是外流区;西北部不全是内流区。 【展示图片】 6、【思考】仔细读图,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这两张图中哪条分界线相似大体一致? 小结: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相似、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转承】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和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情况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活动2-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7、河流的水文特征: 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 【读图描述】读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同桌间讨论,并完成下列问题与表格。 【展示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 【水位、流量】 问题: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大、水位高? 外流河主要的补给是夏季降水补给,夏季降水水量大,水流量大,水位高。 秦岭-淮河以北河流除降水补给,在春季还有冰雪融水再一次补给河流。 【汛期】 松花江春汛:冰雪融水补给 夏汛:降水补给 【思考:】西江、长江、黄河三条河流的汛期长短变化规律? 【展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 小结:我国河流汛期的长短由向北逐渐变短。 【结冰期】 问题:水结冰的条件是什么? 【展示图片】 问题:有结冰期的地区,松花江和黄河哪一条河流结冰期比较长?原因? 【含沙量】 【展示黄河和长江图片】进行含沙量的对比。 问题:为什么长江的含沙量少,黄河的含沙量多? 【展示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1)、黄河流经哪个地区?植被类型? (2)、长江流经哪个地区?植被类型? 小结:讲到这我们就知道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主要是以植被的覆盖率有关,植被也不是唯一的要素,除了植被还有水的强度,坡度,流速等。 【归纳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阅读材料】 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运河 【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起止点、长度。 (2)、经过的省市区、沟通的水系。 (3)、连通的水系及历史上和现在的作用。 【学生探究活动】 学生在中国河流分布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认识这些河流的基本位置。 【学生回答:】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 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塔里木河没有流入海洋。 【学生回答】 1、我国内流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全国总面积占比1/3。全国河流总水量占比不到5%。 我国外流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全国总面积占比2/3。 全国河流总水量占比超过95%。 2、学生读图并回答内外流区分界线大致经过山脉的走向。 学生读图并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不是绝对。在内流区有 一条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在外流区有内流河,在东北平原地区和在黄土高原。 【学生回答】 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相似、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学生读图并完成表格中的问题。 夏季降水水量大,水位高。 【学生回答】 松花江结冰期比较长,因松花江纬度高,气温低,而黄河纬度相对低,气温相对低。 【学生回答】 黄河流经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 长江流经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植被类型以森林为主。 【学生回答】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800千米;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唐江五大水系。 、历史上:沟通了南北交通。 现在:江苏、浙江境内的运河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输水管道。 以学生位主体地位,为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提供充足的机会,通过读图以及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己归纳。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河流分布特征,提高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 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描述河流水文特征,引导学生总结河流水文特征的一般描述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用准确的地理语言回答问题能力。 提供图文资料,给予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提高思维能力。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对比认识差异,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在差异中发现规律。 学生自主了解京杭运河。
学习检测 图为“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 图示四条河流,均分布在( ) A. 第一级阶梯上 B. 东南沿海地区 C. 外流区 D. 华北平原 2. 一般来说,长江的汛期主要出现在(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 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大致与下列哪条线吻合( ) A. 秦岭—淮河一线 B.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C.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 黑河—腾冲一线 4. 我国东部河流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地形因素 C. 太阳辐射 D. 季风气候 5. 我国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汛期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 气温、夏季风 B. 夏季风、冬季风 C. 冬季风、夏季风 D. 夏季风、气温 6.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和以南的河流相比,北方的河流最显著的特点是( ) A. 水量更丰富 B. 含沙量更小 C. 汛期更长 D. 有结冰期 随堂练习,巩固基础,课堂达标。
全课总结 巩固本节课所学。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