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设计为单元写作任务,所选篇目主要为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新闻评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也涉及到单元中的三篇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
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单元写作任务为“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本设计将单元写作任务的指导与议论文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进行例证写作。教学设计的重点是通过合作探究制定合理的例证写作量表体系,并据此开展自评与互评;学会筛选并组织典型事例,确保文章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2.学情分析
议论文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谓重中之重,但现实是写作课程经常以描述性知识为主,缺乏过程指导。这种教学导致教学者依据经验批阅,学习者凭借感觉创作,写作成为师生共同的痛点。
高一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了解有限,对议论文写作也较为陌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设计尝试把《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进行例证写作作为突破口,基于写作评价量表来设计活动,打通单元学习任务。以一周的授课时间,帮助学生提高对材料的提炼和转化能力,从事例的选择、裁剪、表述等方面对例证法有所掌握,并能够根据文章观点创作合适的例证。好的事例就像白雪一样能够“遇象能鲜,即洁成辉”,让文章的论点更加鲜明、鲜亮、熠熠生辉、无懈可击。
【学习目标】
1.梳理课文行文脉络,筛选、提炼人物典型事例
2.归纳制定事例写作评价标准,促进自我评估和互相评估
3.建构事例写作思维框架,并在实用性文本写作中迁移应用
【教学任务】
任务一:梳理文章,理清思路(1课时)活动1:了解新闻评论文体特点,阅读《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文章,完成以下任务:
(1)理清行文思路;(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
(2)析取工匠精神的内涵,明确其时代价值与意义:(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在原文中标注,梳理内涵之间的层次关系)
(3)小组合作探究,组内分享并完善成果
构建思维导图作用是在于引导写作的基本走向",影响事例的选择与安排。本活动旨在能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有清晰的把握,并通过分解文章题目与阅读全文,了解核心念内涵的几个层次。(了解新闻评论标题具有提示议论范围的作用,不可小觑。)
通过生生互动,必要时由教师补充引导,基本明确以下内容:
文章结构:层递式结构
工匠精神的内涵层次:
工匠精神
匠/技层面
职业品质、专业精神
生命哲学、人生信念
时代品质
活动2:请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评论添加鲜活的事例,你会选择怎样的事例,又如何来裁剪与表述,结合必修上P56“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的启发,将其移用到上述写作任务中去。
(挑选其中两个不同段落各写一则例证,选取典型事例,表现其精神品格,契合文章内在逻辑结构)
该活动学生可以适当查阅资料,课后完成。事例写作可帮助学生根据新闻评论的观点选择合适的事例,初步感知事例服务于评论的立场,以及新闻评论直面现实、有的放矢的文体特点。
任务二:评写一体,以评促改(2课时)活动 1:集思共享,典例相析
(1)头脑风暴。同学共享个人所选事例根据上述文章结构初步评判事例类型和所在文章段落位置是否得当。
(在头脑风暴环节中,一学生提出质疑认为所选事例应该更加广泛,涵盖古今中外,但大家所选的事例呈现出的特质多是在当下和中国,因而论证的广泛性不足。此时教师请其他的学生来帮助解疑答惑,有学生提到这是源于《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的时代性,该篇新闻评论出自《人民日报》,直面社会现实,具有舆论引导性。)
(2)典例呈现。通过对典例的共同鉴赏由学生给出评价,分享个人对事例写作的初步认知,从而明确客观评价标准对写作的指导和修正作用。
呈现某学生为第3段所写事例:
工匠精神的形成,饱含着一个技术工作者对自己工作的无比热爱与坚定信念。西北的泥哇鸣是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但早已无人问津,愿意传承此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少,而杨达吾德先生却一辈子扎根于西北那荒凉壮阔的山川原野之中。他放弃了工作,牺牲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院子里堆满了各种形状、音调的泥哇鸣。他用“地里地气”来形容泥哇鸣的声音。他说,听到这声音,就如同回到了故乡。正是因为杨先生对此的热爱与坚持,才使这门技艺没有失传,成为西北独树一帜的风景。屋外是贺兰山迅疾的风而屋内是杨先生苦苦研究泥哇鸣音调,制作更多调式泥哇鸣的身影。这又何尝不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呢
活动2:(1)结合新闻评论文体特点、该文文章结构及写法要求等,试着从“选材结撰"和“语言运用”两个维度来建立评价标准,生成本次写作评价量表,并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在课堂呈现。
补充内容:例证法的定义以及具有说服力的例证法需要注意事项:
①作为论据的事实必须与论点相统一;
②)列举事实之后必须加以分析论证,让它和论点紧密地联系起来:
③论证中必须防止以偏概全,以点概面;
④注意论据的排列顺序。通常可以按时间(从古到今)空间(由中到外)以逻辑顺序来安排,如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正面论据到反面论据等。
事例写作核心任务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选材 结撰 评价解析 评价层级优秀/合格/待改进
语言运用
评价解析:事例是否鲜活、典型,是否契合《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中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分析是否恰当,与段落观点是否有逻辑关联,裁剪是否得当,是否结合时代特点,点明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表述是否清晰,是否有真情实感思维是否有深度,结构是否精巧,是否做到立意准确、语言丰富、语法准确、修辞得当细节是否贴着人物、真实有效。因“细节”容易让学生误会为记叙文的细节描写,故而删掉,改为“描述的是事例人物独有的而非普遍的,并指向精神内核”。
经过细化,以及学生的小组讨论与展示补充,修改如下:
事例写作核心任务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选材 结撰 评价解析 评价层级优秀/合格/待改进
事例典型,契合工匠精神内涵,段落适宜
有例有析,分析得宜,有逻辑关联,过渡流畅
裁剪得当、文体分明(议论非记叙)
符合文章结构,详例简例安排得当
语言运用 无错别字,语法准确无误,词汇丰富,修辞得当有真情实感,表述清晰,表达精当
(2)根据学生在合作探究下生成的事例写作核心任务评价量表,重新评价活动1中呈现的典例。
明确:评价的过程是为了修改。综上所述,可以保留原作语言表述的优点,我们提取出该生语言的独到之处,保留“屋外是贺兰山迅疾的风,而屋内是……”这一诗意表达;同时删削冗长表达,将人物的特质与贡献浓缩,在论证中要与第3段的段落观点建立逻辑关系。
修改示范:
屋外是贺兰山迅疾的风,屋内是杨达吾德醉心于泥哇鸣的身影。一辈子传承,只为热爱;几十年坚守,技艺不绝。方寸之间,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命;斗室之中,切实改变着世界。
活动3:根据量表自评与互评,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小组讨论,互评互析。依照评价标准,对前置任务中自己创作的事例开展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发掘自身潜能,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
(吕叔湘强调:“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故而此环节需反复修改,多次实践,构建事例写作的思维路径。围绕着评价量表,在反复的写作实践中,根据原作、修改后的作品,自评、组内评价,教师可进行更细致准确的指导。小组内可挑选出最佳修改成果优秀作品,由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修改思路与结果。
任务三:一隅三反,写作升格(2课时)
第二单元的新闻作品除新闻评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外,还有《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人物通讯。以例证写作的任务为线索,整合单元群文阅读,围绕论点筛选、提炼材料,探求材料的典型意义和深邃内涵。
活动1:自读三篇人物通讯,任选一人,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下面表格。
课文人物 人物典型事例 精神品质 例证位于《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具体位置型事例
袁隆平
张秉贵
钟扬
活动2通过合理裁剪典型事例与细节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评论创作合适的例证;并根据评价量表在小组内进行自评与互评。
(该活动的设计在于通过单元课文阅读,将之与写作任务相结合。进一步锻炼学生梳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有意识地根据写作量表,通过例证写作及不断地修改,增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课堂总结】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作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应该关注时代立足当下,从典型事例中感受时代脉搏,于评价量表中构建写作范式,在不断的写作过程中进阶思维,在反复的实践训练中裨补缺漏。行文有道,取则致远:基于量表的例证写作设计,尝试帮助学生通过可视化的操作方法来提升例证写作能力,并培养其能够在事例论证中联系当代社会的现实和需要展开论证的意识。(共21张PPT)
预习检测
读准下列生字的字音。
雕琢( ) 挑剔( ) 精湛( )
造诣( ) 卓越( ) 锉( )
zhuó tī zhàn
yì zhuó cuò
预习检测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精湛:
造诣:
雕虫小技:
炉火纯青:
巧夺天工:
出类拔萃:
精深。
运用学问、文武、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境界、水平。
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梳理文章,理清思路(1课时)
活动1:了解新闻评论文体特点
任务一:
文化常识
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
①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
针对性和准确性;
②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③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④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阅读《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文章,完成以下任务:
(1)理清行文思路;(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
(2)析取工匠精神的内涵,明确其时代价值与意义:(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在原文中标注,梳理内涵之间的层次关系)
(3)小组合作探究,组内分享并完善成果
以工匠精神
雕琢时代品质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引出工匠精神的话题
从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总结全文
2-4段
工匠精神是改变现实的力量
工匠精神深藏生命哲学、人生信念
工匠精神的内涵
(1)理清行文思路;(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
炉火纯青的技术
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
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
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
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工匠精神
内涵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析取工匠精神的内涵,明确其时代价值与意义:
文章结构:层递式结构
工匠精神的内涵层次:
工匠精神
匠/技层面
职业品质、专业精神
生命哲学、人生信念
时代品质
活动2:请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评论添加鲜活的事例,你会选择怎样的事例,又如何来裁剪与表述,结合必修上P56“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的启发,将其移用到上述写作任务中去。
(挑选其中两个不同段落各写一则例证,选取典型事例,表现其精神品格,契合文章内在逻辑结构)
任务二:评写一体,以评促改活动
1:集思共享,典例相析
(1)头脑风暴。同学共享个人所选事例根据上述文章结构初步评判事例类型和所在文章段落位置是否得当。
(2)典例呈现。通过对典例的共同鉴赏由学生给出评价,分享个人对事例写作的初步认知,从而明确客观评价标准对写作的指导和修正作用。
呈现事例:
工匠精神的形成,饱含着一个技术工作者对自己工作的无比热爱与坚定信念。西北的泥哇鸣是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但早已无人问津,愿意传承此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少,而杨达吾德先生却一辈子扎根于西北那荒凉壮阔的山川原野之中。他放弃了工作,牺牲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院子里堆满了各种形状、音调的泥哇鸣。他用“地里地气”来形容泥哇鸣的声音。他说,听到这声音,就如同回到了故乡。正是因为杨先生对此的热爱与坚持,才使这门技艺没有失传,成为西北独树一帜的风景。屋外是贺兰山迅疾的风而屋内是杨先生苦苦研究泥哇鸣音调,制作更多调式泥哇鸣的身影。这又何尝不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呢
活动2:(1)结合新闻评论文体特点、该文文章结构及写法要求等,试着从“选材结撰"和“语言运用”两个维度来建立评价标准,生成本次写作评价量表,并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在课堂呈现。
例证法的定义以及具有说服力的例证法需要注意事项:
①作为论据的事实必须与论点相统一;
②)列举事实之后必须加以分析论证,让它和论点紧密地联系起来:
③论证中必须防止以偏概全,以点概面;
④注意论据的排列顺序。通常可以按时间(从古到今)空间(由中到外)以逻辑顺序来安排,如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正面论据到反面论据等。
评价解析:事例是否鲜活、典型,是否契合《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中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分析是否恰当,与段落观点是否有逻辑关联,裁剪是否得当,是否结合时代特点,点明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表述是否清晰,是否有真情实感思维是否有深度,结构是否精巧,是否做到立意准确、语言丰富、语法准确、修辞得当细节是否贴着人物、真实有效。因“细节”容易让学生误会为记叙文的细节描写,故而删掉,改为“描述的是事例人物独有的而非普遍的,并指向精神内核”。
事例写作核心任务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选材 结撰 评价解析 评价层级优秀/合格/待改进
事例典型,契合工匠精神内涵,段落适宜
有例有析,分析得宜,有逻辑关联,过渡流畅 裁剪得当、文体分明(议论非记叙) 符合文章结构,详例简例安排得当、 语言运用 无错别字,语法准确无误,词汇丰富,修辞得当有真情实感,表述清晰,表达精当
示例:
(2)根据在合作探究下生成的事例写作核心任务评价量表,重新评价活动1中呈现的典例。
明确:评价的过程是为了修改。综上所述,可以保留原作语言表述的优点,我们提取出该生语言的独到之处,保留“屋外是贺兰山迅疾的风,而屋内是……”这一诗意表达;同时删削冗长表达,将人物的特质与贡献浓缩,在论证中要与第3段的段落观点建立逻辑关系。
修改示范:
屋外是贺兰山迅疾的风,屋内是杨达吾德醉心于泥哇鸣的身影。一辈子传承,只为热爱;几十年坚守,技艺不绝。方寸之间,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命;斗室之中,切实改变着世界。
活动3:根据量表自评与互评,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小组讨论,互评互析。依照评价标准,对前置任务中自己创作的事例开展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发掘自身潜能,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
任务三:一隅三反,写作升格
第二单元的新闻作品除新闻评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外,还有《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人物通讯。以例证写作的任务为线索,整合单元群文阅读,围绕论点筛选、提炼材料,探求材料的典型意义和深邃内涵。
活动1:自读三篇人物通讯,任选一人,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下面表格。
课文人物 人物典型事例 精神品质 例证位于《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具体位置型事例
袁隆平
张秉贵
钟扬
活动2通过合理裁剪典型事例与细节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评论创作合适的例证;并根据评价量表在小组内进行自评与互评。
【课堂总结】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作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应该关注时代立足当下,从典型事例中感受时代脉搏,于评价量表中构建写作范式,在不断的写作过程中进阶思维,在反复的实践训练中裨补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