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古代世界的帝国和文明的交流,认识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和相互联系。
核心素养
1.梳理古代世界帝国的兴衰历程,分析其扩张的影响,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探讨古代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和表现,理解文明交流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3通过对古代世界帝国和文明交流的学习,认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相
互联系,增强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国际视野)
知识导航
一、古代文明的扩张
1、农耕文明对外扩张的潜能
人类最初的文明之间相互独立,联系甚少。但社会分工比较发达,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社会结构和管理系统较复杂,具备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农业的发展让国家得以对外扩张。
2、古代文明的扩张
(1)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张,鼎盛时期还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
(2)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3)亚述帝国:组建了包括步兵、骑兵、战车兵、工兵等在内的多兵种部队,数百年时间里几乎战无不胜。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
(4)古代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他们利用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3、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是奴隶制帝国兴起的重要条件。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1.波斯帝国(前6世纪——前4世纪):
(1)扩张概况: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2)巩固统治措施:
①中央:君主专制制度、君权神授、王权至上,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与军事长官相互制约。
③从中央到地方有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3)灭亡: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
2、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前323年):
(1)扩张概况: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击败波斯军队的抵抗,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灭亡了波斯帝国,并进一步向东扩张,征服了印度河流域,继波斯之后再次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制度的承袭: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3、 罗马帝国(前27年—4世纪):
(1)扩张概况: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蕞尔小邦。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它凭借强大的由公民组成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其中包括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形成的一系列国家,以及今天的法国和英格兰,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在扩张过程中,罗马把被征服地区的大量居民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
(2)顶峰:由于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地中海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1—2世纪达到繁荣的顶峰。
(3)分裂和灭亡:
①原因:3世纪以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
②分裂: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③灭亡:5世纪后期,在内外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
三、文明的交流
1、文明交往总趋势:不断加强,互相影响也不断扩大。
2、传播概况
(1)农耕技术: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
(2)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3)文化传播: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神话的重要内容。
3、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
(1)起源于西亚地区的,由22个字母组成
(2)演变: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3)影响: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达标检测
1.(2024高三下·渝中月考)《摩奴法论》是古印度国家有关宗教、道德和哲学的法律汇编。它规定了家庭成员、四种姓、君王、修行者等应有的权利和责任。其中第7、8、9章都被冠以“国王的法”之名,国王出身于刹帝利种姓,直接行使司法权,所作出的裁决任何人不得违抗。这说明在古代印度( )
A.君权神授理念根深蒂固 B.世俗王权呈现强化趋势
C.国王权威具有法律保障 D.种姓制度与佛教相融汇
2.(2024高一下·滨州期末)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都采用过迁移居民的做法,波斯帝国与罗马帝国都曾修建大规模的道路系统,印加帝国采用了和亚欧大陆的帝国几乎相同的统治措施。这体现了历史发展的( )
A.多样性 B.统一性 C.曲折性 D.同步性
3.(2024高一下·滨州期末)罗马帝国初期军队人数约为20万,至3世纪下半叶则多达60万左右。举行凯旋式是罗马对军人的最高奖赏,罗马凯旋门之多、凯旋次数之频繁都是古代世界绝无仅有的。这反映出罗马文明的突出特征是( )
A.武力扩张 B.分权治理 C.法治 D.荣誉至上
4.(2024高一下·滨州期末)如图为古代世界主要文明示意图。据图可知( )
A.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形态 B.农业起源标志着文明的形成
C.农耕文明区域不断扩展 D.古代各文明逐步联系为整体
5.(2024高一下·江门期末)据希腊神话传说,克里特岛的米诺斯国王曾修建一座神秘的迷宫。20世纪初,深信这一传说的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斯发掘出了迷宫和王宫的遗址,证实了米诺斯文明的存在。这一发现说明( )
A.历史真相必须通过考古加以证实
B.神话和传说并不具备史料价值
C.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原貌
D.多元互证有助于探寻历史事实
6.在中亚地区的尼萨古城曾出土了 60余只公元前2世纪的象牙角杯,檐口通常雕满了各种希腊神话与生活主题的图案,杯口边缘饰有希腊式的波浪形葡萄纹和波斯式的直线连珠纹。这些角杯印证了()
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西移
B.波斯帝国推行文化包容的政策
C罗马帝国内文化交流加强
D,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7.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了马其顿王位。两年后,他开始了著名的东征。在东征途中,他一路上建立希腊式的城市,并把许多马其顿人和希腊人强行安置在其中,这些城市多位于商贸要道上。其中最大的是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这一举措()
A,客观上改变了希腊文化的落后面貌
B加速了横跨东西方的民族迁移
C促进了帝国内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D打破了东西方之间的阻隔状态
8.有学者研究了公元前3世纪埃及文献中村长和村庄书吏的名字,统计发现:希腊名字的村长有46人,村庄书吏3人;埃及名字的村长有3人,村庄书吏20人;既有希腊名字又有埃及名字的村长15人,村庄书吏1人。由此推之,当时()
A.希腊人成为埃及的统治阶层
B.希腊文化取代了埃及文化
C.希腊化成为埃及的社会风尚
D.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9.公元前5世纪,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据此可知,当时波斯()
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
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
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
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10.(2024.湖北高考.11)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为了维护统治,建立禁卫军并给予他们特殊待遇。后续皇帝不但遵循给禁卫军发放大量赏金的惯例,而且发放金额越来越大。禁卫军甚至认为皇帝的任命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这显示罗马帝国()
A,军人集团威胁政权稳定
B,经济繁荣提升军人待遇
C,皇帝赏赐增强军队战力
边境压力增加军费支出
答案
CBACD DC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