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班级 姓名
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
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核心素养】
参照课本,识记封君与封臣的契约关系、特定仪式、政治意义,庄园的性质与规模、人口与土地构成,庄园法庭的地位与作用等基本史实,认识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所体现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唯物史观】
把握中世纪的历史分期;根据《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了解拜占庭帝国发展的基本历程;【时空观念】
感悟中世纪欧洲区域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古今相映,在学习拜占庭帝国的"盛"与"衰"中形成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怀。【家国情怀】
知识导航
一、西欧封建庄园
1、特征 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
(1)时间:8世纪形成
(2)内容
地方领主为封君,其家族和亲兵为封臣。
封君为封臣提供土地,封臣要向封君效忠,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土地实行层层分封,各级贵族等级森严。
(3)评价
国王或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与各级封建主一起成为统治阶级。
封建主在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出现分裂割据局面,造成王权衰落。
3、西欧庄园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
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和城市
1、王权集中
(1)由衰落到逐步加强。
表现
15世纪,法国国王基本完成法兰西的统一;
英国逐步形成比较强大的王权;
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形成。
2、教会显赫
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地位显赫。表现:
(1)经济上,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征收什一税;
(2)组织上,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3)思想上,居民几乎都是教徒,从生到死影响一生。
3、城市自治
(1)背景:
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10-11世纪兴起许多城市。
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
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
(2)方式: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
(3)影响: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兴办大学,培养人才;支持王权,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
三、拜占庭帝国(476-1453年)
1、又名东罗马帝国。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2、强盛 6世纪、查士丁尼执政时期。表现:
(1)不断向西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编订《査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
《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3、衰亡
(1)原因:对外征服严重消耗了资源,游牧部族的冲突,内部矛盾的激化。
(2)表现:7世纪中后期,丧失大片土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帝国灭亡。
四、俄罗斯的历史
1、9世纪(882年),基辅罗斯建立,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2、13世纪,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3、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兴起。16世纪初,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
4、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成为沙皇,强化了中央集权。
5、17世纪末,俄罗斯扩张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
达标检测
1.中世纪,欧洲某帝国以昌盛的文化和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并在欧洲古典文化与近代文化之间发挥着中介和传承的作用。该帝国是()
A.波斯帝国
B.印加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俄罗斯帝国
2.有学者认为,中世纪欧洲盛期的政治文化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顾炎武在明末竭力倡导又未能实现的政治理想,即"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这种观点是基于这一时期的欧洲(
A.建立了以农奴和庄园制为特征的封建经济
B.实现了封君封臣制和城市贵族统治的结合
C.形成封建君主和城市贵族共治天下的格局D.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国王权力逐渐加强
3英国学者韦尔斯在其著作中写道:"君主对于他们的臣民来说,都是有名无实的统治者;乡村被强者所占据,宣称自己是国王授予的勋爵。贵族聚集起来修建城堡,某些工匠集中在一起,在周围的村
庄里从事农耕工作。"作者描述的是()
A.工商业城市在非洲兴起
B.中世纪初期欧洲社会状况
C.阿拉伯帝国的统治状况
D.印加帝国王权的不断加强
4.中世纪的西欧法律规定,具有封臣身份就意味着必须要履行对封君的随从作战、经济援助等责任,不得背弃封君。除非封君有不公正地奴役他、未尽保护之责等行为。这说明()
A.领主实行专制集权的统治
B.封君封臣制具有双向制约性
C.封君封臣制以血缘为纽带
D.庄园经济强化了封君封臣制
5.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这使得庄园中的农民逐渐失去了土地
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奴)缴纳迁徙税和购买劳役豁免权后,可以自由选择职业。这些状况()
a.使得城市社会结构单一化
B,致使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减弱了王权对社会的控制
D.推动了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
6.13世纪前后,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先后以领主名义与英国国王宣战,缩小英王在法国领地;召开由神职、贵族、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获得国内不同阶层的支持;重用研究罗马法的学者,编写法律全国通行。这些举措意在( )
A.建立民族国家 B.脱离教会控制
C.强化封建王权 D.发展商品经济
7.12世纪后流行于西欧的《列那狐传奇》擅长以“兽”喻人。在故事中,生病的狮子象征国王,凶横的熊比喻大封建主,掠夺成性的狼影射骑士,呆笨的驴暗指教士,鸡、兔等动物则代表下层民众。当主角列那狐与狮子、熊、狼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灵巧狡猾的列那狐,但它也会欺压小动物。“列那狐”的形象折射出( )
A.世俗王权走向衰落 B.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C.新旧教派冲突加剧 D.骑士文学跌落神坛
8.中古时期的大学兴起于12世纪,它是由愿意学习的人们自由组织的。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古时期教育中“最美好的花朵”,这时最大的大学是巴黎大学,它是后来牛津、剑桥、布拉格、维也纳等诸所大学效法的榜样。中古后期大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B.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的复苏
C.西欧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阿拉伯文化在西欧的不断传播
9.12世纪中期的西欧,教皇要求所有的教区都要兴办教区学校,即由教会举办面向一般世俗群众的普通学校。这类学校主要教授拉丁文和初步的宗教知识等,并要求学生必须信仰《圣经》,绝对服从牧师,且纪律严酷,盛行体罚。这说明在当时的西欧教区( )
A.教会严控思想文化 B.教育服务于贵族阶层
C.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D.教会注重抓习惯教育
10.英国某史家指出:当国家不断扩大,并开始统治大量人口之后,它们可以被称为帝国。在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些著名的帝国,如下图所示,它们都( )
①曾拥有过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疆域
②曾大力推广希腊文化
③促进了东西方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④控制了商路井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DBBD CB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