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亚洲文明的多样性和交流互鉴。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古时期亚洲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包括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印度和日本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分析中古时期亚洲各国的发展特点和相互之间的交流,理解亚洲文明的多样性和包性。(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认识中古时期亚洲文明的重要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家国情怀)
知识导航
一、阿拉伯帝国
1、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1)6世纪: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2)7世纪初,伊斯兰教创立。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到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3)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4)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1)政治: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最重要的是宰相、枢密院、财政部等。宰相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与文告,财政部负责收支。
(2)经济: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洋贸易。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3)文化:阿拉伯人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建立
(1)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两河流域上游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2)14世纪中期,他们逐步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3)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4)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1)政治: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在帝国中,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2)经济: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三、印度
(一)笈多帝国
1、 建立过程
4世纪初期,北印度地区陷入分裂,战乱频繁。恒河中游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地区;
笈多帝国直接控制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他地区仍处于分裂状态。
2、 印度教的产生
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转化而来的印度教逐渐成为印度主要的宗教。
(二)德里苏丹国家
1、 建立过程
7世纪后,北印度地区陷入分裂状态,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
2、 政治体制
德里苏丹国家实行政教合一,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掌握国家最高的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行省,行省总督有苏丹任命,重要职务由穆斯林担任。
四、日本
1、兴起:秦汉之际,中国移民迁入,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2、大化改新:从646年开始,日本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3、幕府统治:
(1)背景:10世纪后,庄园和武士集团逐步形成。
(2)建立:12世纪末,镰仓幕府建立,幕府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利,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在这种体制下,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武士和将军结成主从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
(3)德川幕府: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
五、朝鲜
1、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10世纪初:高丽王朝建立,仿效唐制,三省六部、地方十道、土地国有、科举考试、儒家经典、词章之学
3、14世纪末,李成桂建立李氏朝鲜
4、16世纪末,中朝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维护朝鲜独立
习题巩固
1.(2024高一下·铜仁期末)阿拉伯半岛西部红海沿岸地区曾是拜占庭帝国通往印度和非洲东岸的通商大道。中国的丝绸、印度的珠宝、马来群岛的香料、非洲的黄金和奴隶都是从海上运到也门,再由驼队通过汉志商道向北运往地中海沿岸地区。据此可知,当时阿拉伯( )
A.中转贸易繁荣发达 B.将造纸术传播到欧洲
C.建立起广袤的帝国 D.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
2.(2024高一下·楚雄期末)8世纪下半叶,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将翻译希腊典籍列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文化工程。到第七任哈里发马蒙(813—833年在位)时期,阿拉伯翻译运动达到顶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基本被翻译成阿拉伯文。据此可知,阿拉伯翻译运动( )
A.凸显了阿拉伯文化的领先地位 B.旨在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
C.极大地推动了政府的科技创新 D.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
3.(2024高一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期中)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4.(2024高一下·百色月考)9世纪,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创建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馆”,有组织地翻译了大量来自印度、希腊,罗马等地的典籍,持续百余年,被称为“百年翻译运动”,有学者指出:“受翻译运动的影响,那些早已遗失的希腊语版本古希腊哲学和其他科学著作才得以成为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现代欧洲文明体系的形成,正是得益于这些来自沙漠的游牧人旺盛的好奇心和他们对古代文化的不懈学习与吸收”这一观点( )
A.论证了阿拉伯人引领文化发展潮流
B.指出了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和特点
C.旨在强调阿拉伯人吸收创新的意义
D.意在揭示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5.(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1453年,征服者征服君士坦丁堡,一个新的纪元,帝国的纪元,正式开始了。这个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屹立,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踏在欧洲。”材料中的“这个新的巨人”是指(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6.在日本,较完备的律令制度是在8世纪初建立的,大化改新也是在8世纪初完成的。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并论,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这一改革的中心问题是( )
A.改革中央官制以及统治机构
B.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C.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
D.塑造日本的民族品格
7.(2024·连云港高一期中)1192年,日本天皇正式册封源赖朝为“征夷大将军”,随后源赖朝在镰仓地区建立幕府,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幕府体制下( )
A.将军为首幕府听命天皇
B.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C.武士集团的重要性减弱
D.天皇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8.(2024·宁波高一期中)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汉谟拉比法典》详细规定了臣民义务及违反法律后的具体惩罚 体现了轻罪重罚的法律思想
B 中古西欧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与广袤土地,还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维护和强化了世俗王权
C 10世纪初,高丽王朝建立后,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 高丽王朝效仿中国制度
D 拜占庭与俄罗斯皆信奉东正教 拜占庭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
9.(2024·珠海高一阶段练习)新罗仿唐设医学博士讲授中国医书《本草》《针经》,设算学博士教授缀术、九章等;日本法隆寺传法堂是按唐式结构建造的,日本遣唐留学生吉备真备带回《大衍历立成》《大衍历经》等,对日本历法改革起重要影响。以上材料说明( )
A.东亚各国文化独立发展
B.唐朝文化辐射周边国家
C.唐朝吸收周边国家文化
D.唐朝文学已发展到顶峰
10.(2024·济南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古代曾出现过的一些著名帝国示意图。这些帝国都( )
A.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
B.主动与中国建立了密切联系
C.控制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D.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答案
ADCCD BDC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