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城区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主城区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06 19:2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上)期末考试高2027届历史试题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试总分100分
3.试卷页数8页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涂在指定位置)
1. 如图所示为湖北屈家岭遗址的聚落格局。这可以用来说明屈家岭文化时期( )
A. 社会贫富分化已经日益明显
B. 生产力已经有一定程度发展
C. 出现了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
D. 可铸造较高水平的青铜农具
2. 邗沟是我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是吴王夫差在公元前486年派人开凿(如图)。北宋《太平寰宇记》写到“吴将伐齐,北霸中国,自广陵掘江通淮,运粮之水路也。”据此可以推知,春秋时期邗沟的开凿( )
A. 推动了中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B. 有利于经济重心的迅速南移
C. 客观上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
D. 根源于分封制度的彻底瓦解
3. 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部分思想家的主张。下述主张的共同点是( )
思想家 主张
老子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孟子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墨子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韩非子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A. 要求积极地变法革新
B. 体现思想家的济世情怀
C. 主张仁政、顺应自然
D. 旨在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4.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重要算术书,分为九部分,其中的“方田”“均输”“少广”“商功”等四章的内容分别与“籍田令”“均输令”“符节令”“钟官令(掌铸钱)”等官职相关。这可以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 )
A. 主要服务于农业的需要
B. 具有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
C. 是政府统治的重要工具
D. 发展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
5. 下表所列内容皆涉及汉武帝即位之初的部分社会现状。这可以反映出( )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汉书·董仲舒传》
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匈奴列传》
A. 文景之治名不副实
B. 西汉政权未吸取秦朝灭亡教训
C. 无为政策亟待调整
D. 汉初尚未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
6. 下图是汉朝某一时期行政中枢的结构图,这反映了当时( )
A. 三省制有助于强化皇权
B. 中央决策的科学性提高
C. 尚书令已成为百官之首
D. 三公九卿的职权被弱化
7. 东汉时期,外戚、宦官干政现象很多,造成了当时政治局面的黑暗。进入魏晋以后,这类现象明显减少,外戚影响力依然存在,但在效力、持续时间上都远不如前。材料可以反映魏晋时期( )
A 九品中正制促进皇权强化
B. 监察制度得到完善
C. 儒学的传播促进政治转型
D. 专制皇权有所弱化
8. 下表所述税制( )
课税对象 拥有土地和财产的人
纳税期限 夏秋两次
纳税种类 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
A. 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B. 不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C. 使国家的税收工作变得更繁琐
D. 保障了王朝的长期稳定统治
9. 唐代“诸州及镇、戍之所,各自有城。……纵无城垣,篱栅亦是”;宋初曾令江淮诸郡毁废城垣,以至两宋时期的内地州县治所大部分都没有完整的城郭,基本上处于无城状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宋朝( )
A. 统治阶级完全轻视武备
B. 改革五代弊政结果
C. “三冗”问题造成积贫
D. 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
10. 辽在地方上实行双轨政区制度,紧临北宋边境的南京道和西京道仿唐式的州县施政:中京道和东京道,以州县制和反映北边游牧民族的部族制对半参置:上京道,以政区部族制为主兼置州县制。同时,在同一道里面,套置州县和部族两类政区,如上京道至少套置36个州(军、城)和州同级的21个部族。这种政区建置( )
A. 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
B. 表明辽实行严格的民族隔离政策
C. 不利于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特性
D. 表明辽沿用了汉文化的羁縻政策
11. 两宋之交的农学家陈敷说,湖州安吉县农户“唯藉蚕办生事”。据南宋洪迈记述,湖州地区的某些村落中,已不乏“递年以桑蚕为业”的农户。苏州太湖洞庭山方圆数十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材料可以说明宋代( )
A. 坊市制度开始逐渐解体
B 自然经济出现某种程度分化
C. 农业多种经营较为普遍
D. 重农抑商政策已被政府放弃
12. 宋代士大夫在选用诗歌创作的素材之时,往往青睐很多“其言至俚”“街巷鄙人多歌”的俗曲。苏东坡对“街谈市语”,“全不拣择,入手便用。如街谈巷说,鄙俚之言,一经坡手,似神仙点瓦砾为黄金,自有妙处”。这可用来说明宋代( )
A. 理学通过生活化的方式传播
B.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 各个阶级普遍接受市民文化
D. 文学创作的平民化趋势
13. 有学者研究,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当时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还对地质学化石、宇宙起源、大地自转、日食与月食等问题都有见解阐述。材料可以反映出,朱熹的研究( )
A. 带有一定的唯物主义色彩
B. 主要方向从人转到自然
C. 体现发明本心的研究方法
D. 充分吸收借鉴佛道文化
14.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 )
A. 加强了北方的军事防御 B. 削弱了南方的经济地位
C. 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D. 改变了民族的分布格局
15. 下图为近代某运动的形势图。该运动( )
A. 根源于中外民族矛盾的尖锐
B. 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C. 推动汉族地主阶级实力上升
D.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16. 1876年郭嵩焘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时,有人专门写了一副对联嘲骂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见容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湖南长沙准备乡试的考生扬言要捣毁他的住宅,开除他的湖南籍。老友刘坤一也质责他:“何以面目归湖南?更何以对天下后世?”这反映了( )
A. 传统观念影响晚清外交的近代化
B.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17. 1901年,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奏请“暂行裁撤京师大学堂”,理由是:“创建大学堂之意,原为讲求实学、中西并重,西学现非所急,而经史诸门,本有书院、官学”,不必另立学堂。这( )
A. 导致了科举制度的废除
B. 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C. 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实施
D. 反映社会变革存在阻力
18. 1914—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推动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 )
①民国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②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官僚资本凭借权力聚敛财富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 自新文学诞生以来,人力车夫作为劳苦人民的代表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如胡适的《人力车夫》、鲁迅的《一件小事》、郁达夫的《薄莫》等。据此可知,新文学( )
A. 提倡民主与科学 B. 关注平民命运
C. 主张推广白话文 D. 抨击封建礼教
20. 1920年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立的《劳动界》周刊首次出版,它采用了生动活泼的版式,内容包括演讲、时事分析、调查、通讯、国内外劳动动态、读者投稿、小说和趣闻等多样化栏目。此外,还有北京的《劳动者》,广州的《劳动者》《劳动与妇女》等等。这些刊物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具体案例向工人阐释劳动创造价值。这说明( )
A. 马克思主义学说得到了初步实践
B. 劳工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C. 舆论宣传成为劳工运动主要方式
D.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1.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对于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工人阶级来说,不能单靠自身的孤军奋斗;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不能享受起码的民主权利,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工人斗争都受到反动政府的武力镇压。为此,成立初期的中共提出( )
A. 坚持无产阶级的专政 B. 推动革命力量联合
C. 加快革命根据地建设 D. 完善党的组织架构
22. 口号一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口号按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④“突破乌江,到遵义去过年”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②①④③
23.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经济领域采取系列举措,诸如在国内推进币制改革,将货币发行权收归一统;在国际方面宣称关税自主,且屡次修订税则以抬升进口关税税率。这些举动( )
A. 保障了国内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B. 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局面
C. 基本实现了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D. 增强了民族工业发展信心
24. 1929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对无锡农村的调查指出,“在昔日,纺纱织布换棉花,如此循环不已。其后纱厂发达,徒手纺纱无利,于是改变方针,购买厂纱,分发织户,织成土布,行销于江北及安徽一带。”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 传统棉纺织业彻底没落 B. 生产模式向工业化转变
C. 经济结构实现全面转型 D. 民营资本占据主导地位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 中国古代儒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正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制度的过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的政治动荡、文化下移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为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条件。
——摘编自张力红《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材料二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
——摘编自韩愈《谏迎佛骨表》
材料三 以“理”为宇宙万物本质的本体论哲学观逐渐形成,这既论证了封建纲常的永恒性、合理性,又孕育了一种与之相抗衡的理性精神。更重要的是,两宋理学从宇宙本体论的高度论证了人性,使得传统儒学的“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等精神,真正融化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摘编自王育济《理学对传统儒学的变革及其意义》
材料四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摘编自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愈主要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的主要社会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6.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朝先后建立福建、南洋、北洋三支海军,仿制西式战舰,并派遣留学生出洋学习以充实海军。面对海防吃紧的形势,“两江总督左宗棠奏筹办海口防务,创设渔团,精挑内外洋熟悉水性勇丁,以资征防”。清末朝廷决策圈也逐渐摆脱传统国防观念的束缚,从决策西北与东南两个战略方向并重,到调整国防方略基本架构全力注重海防。
——摘编自方堃《晚清国防转型与近代海防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型……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变法必然要向旧制度、旧秩序宣战,守旧势力也必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抵触和反对改革。此外,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寄希望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最终变法昙花一现,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颜柄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海防建设的特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的主要思想主张,并分析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2024—2025学年(上)期末考试高2027届历史试题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试总分100分
3.试卷页数8页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涂在指定位置)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A
【17题答案】
【答案】D
【18题答案】
【答案】B
【19题答案】
【答案】B
【20题答案】
【答案】A
【21题答案】
【答案】B
【22题答案】
【答案】D
【23题答案】
【答案】D
【24题答案】
【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题答案】
【答案】(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制度转变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逐步为土地私有制取代;各诸侯国进行争霸战争;分封宗法制逐渐瓦解;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民间;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士阶层的崛起。
(2)主张:韩愈反对崇佛,掀起复兴儒学的运动;
背景:佛老思想盛行,儒学受到冲击;唐中期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3)影响:巩固了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强调理性思考与个人道德修养;影响了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重视;倡导修身治国平天下理念,激发了士人入世精神。
(4)主张:黄宗羲主张反对重农抑商政策,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强调为经世致用;
背景:明清封建君主专制强化;明中期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理学日益僵化,束缚人们思想;社会矛盾激化。
【26题答案】
【答案】(1)特点:建立现代海军,模仿西方技术;地方官员的倡导与实施;注重海防战略的调整。作用:增强了海防意识;有助于海防近代化;有利于巩固海防;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入侵;有利于沿海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后世海防建设提供经验教训。
(2)主张:推行君主立宪制、兴民权、设议院、改革政府机构、鼓励工商发展、废八股兴新学等。原因:守旧势力强大,对变法进行顽强抵制和反扑;改革缺乏社会基础,未得到广泛民众支持;维新派没有严密的组织,行动缺乏协调性和广泛的动员能力;寄希望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