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1溶液的形成课件(含课时作业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1溶液的形成课件(含课时作业及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4-26 09:52:42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4.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新 知 导 学 在20 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还能看到蔗糖吗? 一、溶液若换成食盐,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观看“氯化钠溶解在水中”的微观动画展示物质的溶解过程蔗糖溶解与氯化钠溶解的比较蔗糖溶液蔗糖分子扩散到水分子间蔗糖分子、水分子氯离子和钠离子分散在水分子间氯化钠溶液氯离子、钠
离子、水分子结论:食盐溶于水后,形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可以导电;蔗糖溶于水后仍然以分子形式存在,因此不能导电。 溶液:溶剂:溶质: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 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被溶解的物质医用酒精硝酸钾溶液硫酸铜溶液汽 水稀硫酸碘 酒石灰水氢氧化钙 Ca(OH)2H2O硫酸铜 CuSO4硝酸钾 KNO3酒精 C2H5OHCO2 等碘 I2硫酸 H2SO4酒精C2H5OHH2OH2OH2OH2OH2O指出下列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结论:
1.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3.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同。2.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水和乙醇能够互溶 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的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的现象,有的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的现象。
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猜猜看生活中衣物上的油污是如何除去的呢?三、乳化现象乳浊液乳化现象滴加乳化剂振 荡静 置液体分层振 荡静 置植物油有没有溶解在水中?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以极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 这种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洗洁精等常见乳化剂应 用:
洗头发(洗发露);洗澡(沐浴露);
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洗洁精);制农药【典例1】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生理盐水
B.“雪碧”汽水
C.碘酒
D.冰、水混合物D知识点一、溶液经 典 例 题知识点二、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B【典例2】小琪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的水结了冰。她加入的物质是
( )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氢氧化钠固体 1.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
(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
(3)蔗糖溶于水时,形成了透明的蔗糖溶液,所以它属于纯净物,而不属于混合物。 ( )
(4)澄清的石灰水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所得液体是溶液。( )
(5)具有均一、稳定、透明性质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 √ × × × 2. 在家中,小明取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
分搅拌,其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蔗糖
C.芝麻糊 D.植物油
3.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形成的溶液中,前者是溶剂,后
者是溶质的一组是( )
A.糖、水 B.硫酸铜、水
C.酒精、碘 D.氢氧化钠、水BC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洗洁精清洗油污后得到的液体属于溶液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溶于水才能形成溶液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D5.如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
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
侧U形管中液面上升,该物质是
( )
A.氢氧化钠固体
B.蔗糖
C.硝酸铵晶体
D.氯化钠晶体 A 6.汽油和洗涤剂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分别是什么?汽油除油污是溶解;洗涤剂除油污是乳化。一种或几种
物质另一种物质分散到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形成溶 液溶剂被溶解的物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质固体 液体 气体水 是 最 常 用 的 溶剂一、溶解的过程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9.1溶液的形成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冰块    C.花生油    D.蔗糖
【解析】选D。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中把面粉加到水中形成悬浊液;B中把冰块放入水中形成的是纯净物;C中把花生油加到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
2.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
A.汽油 B.氢氧化钠溶液
C.加洗涤剂的水 D.热水
【解析】选C。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清洗油污时,可以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做乳化作用,故C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g蔗糖完全溶解在100 g水里,得到101 g蔗糖水溶液
B.把1 g碳酸钙放入100 g水里搅拌,得到101 g碳酸钙溶液
C.10 mL酒精与20 mL水混合后,得到30 mL酒精水溶液
D.把5 g锌完全溶解于95 g稀硫酸中,得到100 g硫酸锌溶液
【解析】选A。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钙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分子之间有间隙,10 mL酒精与20 mL水混合后,得到的酒精水溶液小于30 mL;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把5 g锌完全溶解于95 g稀硫酸中,得到的硫酸锌溶液小于
100 g。
4.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溶剂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  )
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
【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质的溶解性。要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就是使碘充分溶解,根据图表可以看出碘在汽油和苯中溶解性最大,但是苯有毒,故选C。
5.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X
双氧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①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能生成大量的氧气,会使气球膨胀起来;②氯化钠溶于水后,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气球没有明显变化;③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烧瓶中气温升高,气体膨胀,体积变大,烧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来;④NH4NO3溶于水,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气球会变小。
6.下列关于溶液、乳浊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油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
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
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解析】选C。植物油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由于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均能透过滤纸,因此不能经过滤进行分离;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用洗洁精清洗油脂是利用乳化作用,得到的是乳浊液。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
7.(4分)一天小明同学不小心将碘酒洒到衣服上,他的妈妈立即用水和洗洁精清洗衣服,但怎么也洗不掉污点,还是小明给妈妈出了个好主意。你认为小明应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方法和用洗洁精除油污的方法比较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碘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酒精或汽油,因此除去衣服上的碘可将衣服浸泡在酒精或汽油中;酒精或汽油除去碘是碘溶解在酒精或汽油中形成溶液,洗洁精去油污是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答案:将衣服浸泡在酒精或汽油中 酒精或汽油除去碘是碘溶解在酒精或汽油中形成溶液,洗洁精去油污是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8.(10分)用水鉴别物质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其规律会使学习更轻松。王昊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它们是NaOH、CuSO4、NaCl、CaCO3,老师只提供蒸馏水,王昊同学认真考虑了一会儿,认为分别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成分,他的理由是:
(1)根据是否溶于水,可鉴别出________;
(2)根据溶于水时形成蓝色溶液,可鉴别出________;
(3)将溶于水时形成无色溶液的两种物质分为一组,根据溶液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可鉴别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中四种固体中只有CaCO3不溶于水,其余三种物质均溶于水,所得三种溶液中CuSO4溶液显蓝色,NaOH溶液和NaCl溶液均无色,且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NaCl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不变化。
答案:(1)CaCO3(或碳酸钙) (2)CuSO4(或硫酸铜)
(3)升高 NaOH(或氢氧化钠)[或不变 NaCl(或氯化钠)]
9.(12分)(探究创新)贝贝、欢欢、妮妮三位同学发现溶液的世界并不缺乏色彩。他们观察到硫酸铜溶液是________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________色的,氯化钠溶液是________色的。
为什么溶液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呢?贝贝、欢欢、妮妮他们猜测与溶液中的粒子有关,于是他们对硫酸铜溶液颜色与什么粒子有关进行了猜想和探究。
(1)贝贝认为与水分子有关,欢欢立即否定了贝贝的意见,因为水是_______;
(2)他们又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操作
现象
a.观察硝酸钾溶液
硝酸钾溶液是无色
b.观察稀硫酸
稀硫酸呈无色
c.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锌粒
溶液由________色变成________色
①他们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面的三个实验中与猜想无关,完全不必做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探究实验通常通过控制变量,做对比实验来进行。硫酸铜溶液中存在铜离子、硫酸根离子、水分子。b实验,观察稀硫酸无色,说明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与硫酸根离子无关;c实验,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锌粒,溶液中的铜离子转变为单质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说明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与铜离子有关;a实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钾离子、硝酸根离子,不含铜离子、硫酸根离子,完全不必做。
答案:蓝 紫红 无 (1)无色的 (2)蓝 无
①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与其中的铜离子有关,与硫酸根离子无关 ②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