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件(含课时作业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件(含课时作业及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4-26 10:22:01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3.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4.会使用pH试纸定性地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农业和工业上常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和处理酸性废水,你知道其中的原理吗? 同学们都被蚊虫叮咬过,为了减轻痒痛,你都采取了哪些方法? 可以涂抹肥皂水等碱性物质。肥皂水呈碱性,可以中和蚊子叮咬后分泌在人体内的酸性物质。 那么其他酸和碱是否也能发生反应呢?酸和碱之间的反应补充实验:在一支装有少量Cu(OH)2固体的试管内加入少量水,振荡。再向该试管加入稀盐酸,振荡。结论:Cu(OH)2和水之间没有发生反应;Cu(OH)2
和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酸和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活动与探究】问题:把无色的NaOH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在一起,它们之间又能否发生反应?【活动与探究】酸和碱之间的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
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 NaCl +H2O中和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的实质: H++OH-====H2O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2.处理工厂的废水试写出胃康—U治胃酸过多的原理。主要成分氢氧化铝3HCl+Al(OH)3====AlCl3+3H2O3.用于医药1.溶液的酸碱性如何来试验?
2.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如何来表示呢?想一想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 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溶液呈酸性pH>7时,溶液呈碱性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用pH试纸 测定时,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出溶液的pH。标准比色卡pH试纸pH试纸检测溶液的pH【活动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V/m L 2 1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溶液酸碱性变化的曲线图如下 : 10 1112987654 3 (1)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不足时,pH<7,溶液显酸性,HCl有剩余。
(2)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溶液显中性。
(3)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pH>7,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有剩余。 酸性食品
蛋黄、甜点、白糖、金枪鱼、比目鱼、火腿、鸡肉、猪肉、牛肉、面包、小麦、白米、花生、啤酒、海苔、巧克力、葱   碱性食品
葡萄、海带、柑橘、柿子、黄瓜、胡萝卜、大豆、番茄、香蕉、草莓、蛋白、柠檬、菠菜、红豆、苹果、豆腐、卷心菜、油菜、梨、土豆 温馨提示:食品的酸碱性与pH无关。【知识手册】(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的溶液里才能进行;
(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3)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情况。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人体内的一些液体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围 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光泽好较好正常不好很不好难较难易很易正常讨论: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对你选择洗发液有什么启示? 碱性物质对头发有损坏作用。所以洗发液应选接近中性的,不要选碱性大的洗发液,然后再用微酸性的护发素来保护头发。知识点一、中和反应C【典例1】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盛有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由红色变为蓝色 B.由蓝色变为红色
C.由红色变为无色 D.由无色变成红色经 典 例 题知识点二、溶液的pHC【典例2】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图,下列四种物质中酸碱性与众不同的是( )
A.肥皂水 B.牙膏
C.西瓜汁 D.玉米粥1.判断下列化合物属于盐的是( )
A.Na2O B.Mg(OH)2 C.H2SO4
D.NH4Cl E.Na2CO3
2.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BDE3.由Na+、Ca2+、OH-、Cl-、SO42-五种离子里的两种构成的物质中属于盐的共有( )
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C4.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C 5.小明同学取下列生活中的物质,测得其pH如下表所示: 由此判断:
(1)酸性最强的物质是________。
(2)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的物质是________
(填一种物质即可)。
(3)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小明生活的环境所降的雨水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酸雨。柠檬汁 肥皂水 属于 6.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性,还可能呈____性。酸中【实验验证】红酸性或中性【分析与思考】
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_(填写微粒符号)。
⑵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OH-有气泡产生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Zn+ 2HCl====ZnCl2+ H2↑1.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表示,用pH试纸可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7,溶液为酸性; pH=7,溶液为中性; pH > 7,溶液为碱性。
3.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宁可千日慎重,不可一时大意。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碳酸型饮料“雪碧”的pH<7,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变化无法判断
【解析】选B。碳酸型饮料晃动后会冒出许多的气泡,该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由于二氧化碳的逸出而使雪碧中碳酸的含量减少,酸性也随之降低,故该饮料的pH将变大。
2.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一定无关的是(  )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
C.在工业上,用熟石灰和二氧化碳制取牙膏中摩擦剂碳酸钙
D.在蚊虫叮咬处涂抹稀氨水可以减轻蚊虫分泌出的蚁酸造成的痛痒
【解析】选C。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A选项,氢氧化铝属于碱,胃酸的成分主要是盐酸,属于酸和碱的反应,故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B选项,硫酸属于酸,但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所以该应用过程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即可能是中和反应,也可能不是中和反应;C选项,熟石灰为氢氧化钙,属于碱,二氧化碳是氧化物,所以该反应不是酸和碱的反应,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D选项,蚊虫叮咬分泌出的蚁酸为酸,而稀氨水为碱,所以该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
3.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红色褪去变为无色,此时溶液的pH可能是(  )
A.5      B.9     C.12     D.13
【解析】选A。本题考查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溶液红色褪去变为无色,此时溶液的pH一定不大于7,可能显酸性或中性,一定不显碱性,故选A。
4.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西瓜汁呈酸性
B.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
C.肥皂水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
D.草木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解析】选C。西瓜汁的pH小于7,呈酸性,A正确;橘子呈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B正确;肥皂水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C错误;草木灰呈碱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正确。
5.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了几种溶液的pH,其结果如下表:
溶液
盐酸
CuCl2溶液
Na2SO4溶液

Na2CO3溶液
NaOH溶液
pH
<7
<7
=7
=7
>7
>7
该同学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B.pH>7一定是碱溶液
C.pH=7一定是盐溶液
D.pH<7一定是酸溶液
【解析】选A。CuCl2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Na2SO4溶液的pH等于7,显中性;Na2CO3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因此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Na2CO3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但是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水的pH等于7,显中性,因此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盐溶液;CuCl2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但CuCl2溶液是盐溶液,不是酸溶液。故选A。
6.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解析】选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时,氢氧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小至零;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盐酸前pH大于7,加盐酸的过程中,碱性减弱,pH减小,盐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pH小于7;反应中生成氯化钠,故氯化钠质量由零逐渐增加,待氢氧化钠反应完时,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盐酸中有水,当盐酸过量时,水的质量也会不断增加。
【知识拓展】中和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
(1)酸中加入碱溶液,酸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H+的数目减小,酸性逐渐减弱,pH增大,当加入的碱溶液与酸溶液中的H+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加入的碱溶液过量时,溶液呈碱性,pH>7。
(2)碱中加入酸溶液时,碱性逐渐减弱,pH减小,恰好反应时,pH=7,加入酸溶液过量时,pH<7。
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如图所示:
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入盐酸,得到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a点时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B.a点到b点时,溶液中盐酸的量不断增大
C.b点时,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D.b点到c点时,溶液中氯化钠的量不再增加
【解析】选B。a点已经滴入了一定量的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但溶液的pH仍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还有剩余,故溶液中既有氢氧化钠又有氯化钠;b点溶液的pH等于7,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从a点到b点溶液中滴入的盐酸完全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溶液中没有盐酸;b点溶液的pH等于7,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再滴入盐酸,由于氢氧化钠已消耗完,故溶液中氯化钠的量不再增加。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2分)
8.(8分)历经千年的乐山大佛因岩石风化、酸雨侵蚀等原因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溶蚀剥落。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次保护性修复,并对大佛周边的环境进行了合理整治,使大佛周围生态与自然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1)生产、生活中的煤燃烧时排放出的________、二氧化氮等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生成酸,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2)如图是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大佛附近三个地区采集的雨水样本所测pH(平均值)的柱形图,其中________地区的雨水是酸雨,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雨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其目的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煤中含有硫,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能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当雨水中的亚硫酸或硫酸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酸雨;(2)当雨水的pH<5.6时,形成酸雨,所以C地区的雨水是酸雨;(3)熟石灰呈碱性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1)二氧化硫 (2)C pH<5.6
(3)中和酸性土壤
9.(5分)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1)开始时________管溶液呈红色。
(2)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除酚酞外,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名称为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利用酸碱指示剂与酸碱作用产生不同的颜色来判断反应的进行和进行的程度。(1)碱性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酸性、中性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盐酸显酸性,故开始时左管溶液呈红色。(2)充分反应后,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溶液呈中性,也可能呈酸性,故除酚酞外,溶液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还可能有盐酸。
答案:(1)左 (2)氯化钠 HCl
NaOH+HClNaCl+H2O
10.(9分)以下是2014年某市实验操作考查的内容,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新物质。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药品仪器】
【实验步骤】
①取________(填“A”或“B”)中试剂加入D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②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向①中溶液滴加稀盐酸,直至红色消失;
③向②中溶液继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保持无色;
④用F蘸取③中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步骤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不使用酸碱指示剂,进一步确认步骤④中的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酚酞溶液在不同pH时的变色情况如下表:
pH
<8.2
8.2~10.0
>10.0
颜色
无色
红色
无色
某同学发现:向某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显无色;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先变红,后褪至无色。你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显无色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与现象):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实验原理】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发生的是中和反应,生成物为氯化钠和水;【实验步骤】①因为盛放碱溶液的瓶塞不能是玻璃的,故A瓶盛的是氢氧化钠溶液,B瓶盛的是盐酸,又因为酚酞的变色是遇酸无色,遇碱变红色,故取A中试剂加入D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②用胶头滴管滴加盐酸;【思考拓展】(1)步骤③的目的是充分反应掉所有的氢氧化钠;(2)因为氢氧化钠在溶解时放热,而氯化钠在溶解时没有温度的变化,故可取少量水将其溶解,观察温度的变化;(3)由酚酞溶液在不同pH时的变色情况可知,该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显无色的原因可能是浓度过大;为了证明这个猜想,我们可以取少量的浓氢氧化钠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如果颜色为无色,然后用水稀释,再滴入酚酞溶液,颜色变为红色,则证明猜想正确。
答案:【实验原理】HCl+NaOHNaCl+H2O
【实验步骤】①A ②胶头滴管
【思考拓展】(1)充分反应掉所有的氢氧化钠
(2)取少量水将其溶解,观察温度的变化
(3)浓度过大 取少量的浓氢氧化钠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如果颜色为无色,然后用水稀释,再滴入酚酞溶液,颜色变为红色,则证明猜想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