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单元主题:
历史传说故事
语文要素:
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感受。
孔融让梨
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人物简介
写好字要注意斜钩和撇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雅量”指为人具有宽广之胸怀、淡定之气度、优雅之涵养。
文章出处
书目简介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年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逸事。它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原本8卷,现存3卷。
王戎不取道旁李
道路旁边
李子
摘
课题的意思:王戎没有摘取路旁的李子
学文言文方法
熟读成诵
不理解的地方看注释和插图
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文言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结构分类
戎
尝
诸
请将这些生字按结构分类。
唯
独体字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竞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2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3取之,信然。4
初读课文
四句话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再读课文
读文言文时,句中词与词之间,要根据意思合理停顿。
精读课文
学习要求:反复诵读古文,试着解释译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曾经
理解文意
方法:结合注释
许多
方法:联系上下文猜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句意: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理解文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捉迷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爬树。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捉蝴蝶。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抓蛐蛐儿。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发挥想象,理解游字
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小儿竞走取之
走
今义:走路
古义:跑
争着跑过去
之
竞走取之
指代某一种事物
指李子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句意: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诸小儿会怎么问呢?
指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
这些
必定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句意: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生长在路边上,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取之,信然。
的确如此。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李子
之
指代某一种事物
指代某件事情
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它的意思
文言文讲述故事的方法
结合注释
发挥想象
思考: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李树长在道旁,如果李子又甜又好吃,人们早就摘下来吃光了。而现在满树都是果子,就说明树上的李子不好吃,是苦李。
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善于观察、善于动脑
聪明过人
写作方法
对比
反衬王戎的聪明过人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三思而后行
王戎 ,尝与 游。看道边李树 ,诸儿 ,唯戎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此必 。”取之, 。
七岁
诸小儿
多子折枝
竞走取之
不动
多子
苦李
信然
背一背
背诵顺序:游玩 伙伴摘李 王戎说出理由
背景——王戎与诸小儿游
经过
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人问缘由,王戎答曰:此必苦李
结果——取之信然
结构梳理
编写《王戎不取道旁李》
提示:
1、王戎的样子、性格等;
2、道路旁边李树的景象;
3、想象诸儿游玩的心情和景象;
4、想象诸儿与王戎对话的情节(语言、动作、神态)。
示例:一个小男孩好奇地问:“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呢?”
另一个大个子问道:“你为什么不动呀?”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时,王戎_________
课外拓展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世说新语·俭啬》
译文:王戎有良种李树,李子卖出去时,怕别人得到良种,总是先在李子核上钻个洞。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ánɡ shì jìnɡ zhēnɡ
( ) ( )
wéi yī zhū duō
( ) ( )
尝 试
竞 争
唯 一
诸 多
随堂练习
二、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尝与诸小儿游。 ( )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 )
诸儿竞走取之。 ( )
唯戎不动。 ( )
取之,信然。 ( )
C
D
E
A
B
A.只有。 B.的确如此。 C.曾经。
D.压弯树枝。 E.争着跑过去。
三、积累词语。
明察秋毫 认认真真 仔仔细细
目不转睛 兢兢业业 一丝不苟
凝心聚力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这些词语都是表示认真观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