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 学 设 计
课题 第五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程标准 1.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2.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三部分内容是因果相连的递进关系。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讲生产力发展及其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变化,后两者主要讲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变化对政治局面的两个突出影响:一方面是王室衰微,另一方面是诸侯争霸。运用唯物史观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能科学地阐释和理解这一现象。春秋时期的生产力发展,首先体现在铁犁牛耕出现这一技术革新上,这是人类在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工具时代——铁器时代。这种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使得在原来公田外大量开垦荒地成为可能,导致不向国家纳税的私田大量出现。为了多征赋税,增加国家财富,国君不得不进行改革,向私田征税,从而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和土地的私有权。在生产力引起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变化的经济基础上,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随之变化。一是分封制的瓦解,不仅周天子无法控制天下土地,实行分封,一些诸侯国对于新夺取的土地也不实行分封,而是设置由中央派官管理的郡和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为了自身的利益,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春秋五霸由此出现。在争霸的过程中,诸侯国不断被兼并,同时同周边的民族进行了长期的交往和争斗,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台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出土的铁器、牛耕文物图片等以及相关文献的分析,培养证据意识(史料实证) 2.通过对西周分封制和春秋分封制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史料实证) 3.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变化,知道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的生产力变革对政治制度的决定性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4.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分析,客观认识争霸战争的影响。(家国情怀、历史解释)
教学重难点 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变化,知道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的生产力变革对政治制度的决定性影响。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出示《春秋战国那些事儿》 <设问>同学们知道我们接下来要学习哪一个时间段的历史了吧? 没错,接下来我们将学习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念一下。 <过渡>那么,在学习春秋时期这段历史之前,我们要先来梳理一下时间线。上回我们学习了夏商西周以及西周衰亡的历史,那么西周是怎样衰亡的呢?刚刚我们看到视频中是不是也有提到。西周的最后两个王在位时,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至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哪个族给灭啦?生答:犬戎族。自此,西周灭亡。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开启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设问>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春秋和战国时期。东周前期为春秋,后期为战国。那有没有同学知道为什么这个时期被称为春秋时期呢? <过渡>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各方面变化迭起,社会动荡不安。如此动荡的局面是从那个领域开始变化的呢? <出示材料>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在农业方面的发展有哪些呢?同学们观看课本p29页找一下答案。 1.农业发展 <展示图片>在铁农具出现之前,人们使用过哪些生产工具呢?那么之前这些农具都有怎样的缺点呢? <展示图片>大家来看看这个图片,这个牛鼻子上戴了什么?是不是戴了个鼻环。这说明什么呀?是不是说明人们已经开始养牛了?养牛来干什么呀? <总结>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我们用四个字简单来概括就是“铁犁牛耕”,那么铁犁牛耕的意义有哪些?大家在书上找出来把它画出来。 2.手工业规模扩大 <过渡>在农业发展的同时,那个产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呀?手工业的哪些产业啊? 3.商业活跃 <出示材料>我们再往下看,是不是商业也得到了发展。 <过渡>那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东迁后的周天子和诸侯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设问>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和人口的增长,诸侯私田出现并增多,实力增长。然后我们看书里是怎么说的,一些诸侯国不在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怎么样啊? <总结>诸侯不再往下分封了,职位不再世袭了,是不是就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诸侯得到了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实力越来越强,周天子的实力也就越来越弱,导致周王室衰微。 <出示材料>那么周王室衰微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表格。 <总结>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分封制下的周天子有权、有地、有臣、有钱,现代呢?没权、没地、没臣、没钱。变成了“礼乐征伐从诸侯出”了。 <出示材料>那么王室衰微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呢,同学们来阅读这则材料。从史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便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的表现。 <设问>那么同学们结合课本思考一个问题,诸侯争霸的原因是什么呢? <出示图片>那么同学们知道的春秋霸主都有谁呢?谁是第一个当上霸主的人?简单了解春秋五霸。 <出示材料>那么诸侯争霸造成了春秋动荡的局面,同时还造成了哪些影响呢?观看史料结合p31页的课本同学们来和我一起总结一下答案。 <总结>“春秋无义战”春秋时期没有正义的战争,只要是战争就必定会造成伤亡,就会给百姓带来苦难。 [本课小结]春秋时,牛耕与铁农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手工业与商业也随之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呈现出迅速发展的面貌。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原有经济制度被打破,地方实力迅速发展,王室衰微,进而呈现出诸侯争霸的局面,使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社会大变革时代即将到来。 学生观看,了解春秋时期的基本情况 学生阅读本课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西周衰亡的原因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的原因 学生观看课本,回答关于“农业发展的表现” 学生观看出土文物图片,了解春秋时期出现牛耕,且有文物史料和文字史料的证明 学生观看课本,画下相关知识点 学生观看课本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课本,回答表格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了解和总结出春秋时期政治形势的表现 学生观看图片,了解春秋五霸的人物介绍和相关历史事件和故事 学生阅读和解读材料,了解和总结关于诸侯争霸的影响 课前导入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课堂内容。同时通过视频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如何从西周进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简单交代原因和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关于春秋时期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铺垫。 2.第一个设问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状态,引入本课课程内容。 3.在注重课本资源的同时,培养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 4.注重强调课本资源,培养学生从课本中获取内容重点的能力 5.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类型的史料,并学会从不同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初步掌握史料解读的方法。 6.利用动态图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现象。 7.利用图片加人物介绍的方式,使学生更具体地进一步了解“春秋五霸”的相关事件 8.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整理,梳理本课知识点。
板 书 设 计 动荡的春秋时期 动荡始,经济发展 1.农业发展 2.手工业规模扩大 3.商业活跃 动荡起,王室衰微 1.分封制瓦解 动荡频,诸侯争霸 1.春秋五霸 动荡之下,民族融合 1.春秋无义战 2.局部统一 3.民族融合 4.社会变革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注重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以及从史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需要让学生明白西周灭亡出现东周,东周大致分为两段,春秋和战国以及春秋五霸的人物了解;同时注重讲解这一时期诸侯在争霸的过程中与周边民族进行的长期的争斗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局部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