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 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4 11:5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秋的怀念》选自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散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至爱亲情,本文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他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秋天的景象,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来刻画母亲对他的关心与爱护,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赞美,同时又传递出对生命的感悟。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相比较小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处在积累和掌握的过程,在此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但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有限,情感感悟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对学生进行适当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并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彰显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顺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二)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悟文章中描绘的秋天,学会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感悟作者对生命真谛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态度。
四、教学过程
好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为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设计如下教学环节:新课导入、生字词学习、范读文章、划分层次、介绍作者、小结作业。
第一课时
课程导入
观看公益广告《Family》尝试概括小视频内容。引出关键词:反哺。但是史铁生永远失去了这样的机会,“每次提到母亲,我的笔总是跪着行走”为什么作者的笔会跪着行走,他和母亲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而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生字词扫盲
指定学生读生字词并纠正,最后全体同学齐读。展示部分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对字词有基本的了解。
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阅读是赏析文章的前提,在本环节,我会朗读全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1、作者的怀念是围绕哪件事展开的?2、划分文章层次3、找出母亲关心“我”的几件事。
概括课文,划分层次
本文以看菊花为线索展开,按照三次看菊花为依据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我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划分,以此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深入研读,完成表格
母亲生前曾2次提出“看菊花”,阅读文章,找出相关信息
“我”的情况 母亲的表现 母亲的话 “我”的表现 母亲的反应
第一次
第二次
我会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课文中找出原句。完成第一次看菊花的表格后,我会让学生男女分角色朗读母亲的话和“我”的话,体会母亲和“我”的情感。
感悟亲情,抓住琐事
说一说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会开展前后四人一小组的讨论。鉴于本阶段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尚不完善,我会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系统性总结,此环节的设置符合新课标的发展理念。
生平经历,作家简介
我将针对文章的重难点对学生进行引导,以“看菊花”为切入点,文章中出现了几次“看菊花”,有没有看成呢?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史铁生有没有遵从母亲的遗愿“好好儿活下去”,引出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代表作品。史铁生是我国当代作家,其代表作主要有《我与地坛》《合欢树》《务虚笔记》等,并从这些作品中摘取作者回忆母亲的片段,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即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与赞美,情感深沉。
(八)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让学生思考讨论是什么让作者实现由绝望到希望的转变。1、对母亲、母爱的理解。2、对生命的领悟。明确文章所传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在人生的挫折时刻,不要放弃,继续坚强的前行。此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