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2024—2025学年高三摸底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D D B D B C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A B A B A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1)向海拔较低的现代河流所在方向移动。
(2)距今8000-6000年,出土简单农具,以原始种植农业为主;距今6000-4000年,出土农具种类及数量先增加、后减
少,该地种植业发展先进步、后倒退;距今4000-2800年,下层出土先进农具,上层为马具等,当地从种植业转向
畜(游)牧业
(3)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黄土源面上红山-小河沿遗址所在地。
形成过程:红山文化时期农业发达,依赖于黄土塬面耕种,此时风积物未出现;红山文化末期,气候转干,北岸的风沙开始扩展,红山文化逐渐消亡;小河沿文化农业明显退步,表明气候持续恶化,此时风沙不断堆积,形成较厚的风积物。
18.
(1)受东北风(近岸风)的影响;受天文大潮的影响;入海河流水位较低。
(2)我国南方地区盛行偏北风;风向或和海岸线平行,或吹离岸风。
(3)(影响河流径流方面) 中上游节约生产生活用水;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中上游修建水库,调节下游入海水量.
(影响下渗方面)通过铺设渗水砖或生物措施增加雨水下渗;避免地下水过度开采或回灌地下水,避免沿海地区地下水位过低;采取工程措施阻挡海水从地下渗入陆地。
19.
(1)该区域位于断裂带交界处;岩层断裂下陷形成凹陷中心,地势低洼;第四系的温暖期,特别是近8000年来,该地区气候暖湿,流水在上游山区侵蚀作用强;带来大量泥沙;进入后沙峪地区流速降低,泥沙沉积,沉积物厚度大。
(2)断裂发育,断裂带岩浆活动频繁,高温岩体较多,地下水易被加热。地热疗养,地热养殖,地热发电,地热供暖等。
(3)有利条件:位于河谷,地形平坦,便于民居建设;土壤肥沃,利于农耕;靠近河流,生产生活用水便利。
不利条件:平地面积较小,聚落发展空间受限;位于山区河谷地带,易受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威胁。内部★启用前
玉溪2024—2025学年高三摸底考试
地 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区分布着二十多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图为“大别山区某国家级传统村落布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村落
A.水塘地势最低
B.民居环绕水塘
C.林地地形平坦
D.耕地在村中心
2.该地区几乎每个村落都修筑了水塘,其最初功能主要是
A.发展淡水养殖 B.提供消防用水
C.调节局地气候 D.方便灌溉和生活
3.要实现“祥烟瑞气起,便觉心归处”的乡愁回归,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修筑梯田,增加粮食产量 B.开山采石,增加村民收入
C.围垦水塘,扩大耕地面积 D.保护生态,发展特色产业
读我国四川盆地人口密度图。完成下面小题。
4.从图中可归纳出该区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B.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少
C.低纬度地区人口稠密,高纬度地区人口稀少
D.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5.甲地区人口稠密,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势平坦,气候湿润 ②农牧过渡带,商业活动频繁
③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④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高级生产性服务是指中心城市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为企业提供的服务。下图表示我国主要服务性城市为我国500家创新型上市公司提供服务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造成不同服务性城市服务企业次数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 B.经济腹地 C.销售市场 D.政策导向
7.创新型上市公司优先选择同城的高级生产性服务,主要考虑
A.服务范围的封闭性 B.服务职能的差异性
C.空间邻近的便利性 D.服务对象的排斥性
8.深圳与广州地理位置邻近,但与广州的联系强度远小于与北京、上海的联系强度,体现的原则是
A.交通最优原则 B.市场最优原则
C.等级优先原则 D.距离递减原则
2024年9月,由于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导致我国长江流域多省份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完成下面小题。
9.2024年9月,副热带高压位置较正常年份同期( )
A.偏东、偏北 B.偏东、偏南 C.偏西、偏南 D.偏西、偏北
10.2024年9月,华北地区可能较正常年份( )
A.气温偏高 B.大风日多 C.降水偏多 D.降水偏少
11.受此次高温天气影响最严重的农作物可能是( )
A.油菜 B.小麦 C.甘蔗 D.花生
蘑菇岩为呈蘑菇状的岩石产状形态,受盛行风的作用,蘑菇岩顶部迎风侧岩石和背风侧岩石的面积存在较大差异(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有利于蘑菇岩形成的条件是
①风力强劲,风向稳定性好 ②顶部岩石硬度小,底部岩石硬度大
③岩层均为垂直层理结构 ④岩石突兀高度较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该地的盛行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下图为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各海区的盐度
A.甲海区与同纬度海区相比高 B.乙海区从北向南逐渐增加
C.丙海区低于世界大洋平均值 D.丁海区从河口向外海递减
15.关于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沿岸降水减少 B.P、Q相遇形成大渔场
C.Q可降低海水表层温度 D.Q处多大雾,影响航行
16.海参养殖的适宜水温为6℃-20℃,适宜盐度为18‰—35‰。图中海区最适宜海参养殖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拉木伦河发源于内蒙古高原,流经地区属于农牧交错带。在主河以南有广泛的黄土堆积,以北为大片沙地。考古研究表明,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古人类活动十分活跃。下图示意西拉木伦河河谷南岸横剖面及人类文化遗址分布范围。下表示意不同文化遗址距今的时间和出土物品。
文化遗址 距今时间/年 出土物品
兴隆洼-赵宝沟遗址 8000-6000 以掘土用的石锄为主,也有翻土用的石铲,砍伐用的石斧和加工食物用的石磨盘、石磨棒等
红山一小河沿遗址 6000-4000 红山遗址出土铜器及种类、数量繁多、制作精美的石器;小河沿遗址出土了少量石斧和制作精良的石铲,但先进的翻土工具几乎绝迹
夏家店遗址 4000-2800 夏家店遗址下层出土大量先进的翻土石器和铜器,上层出土较多骨箭镞、骨匕首、马具、饰品等
(1)描述西拉木伦河河谷人类文化的迁移特点。
(2)分析距今8000-2800年,该地主要农业类型的发展变化情况。
(3)指出图示剖面风积物的分布特征,并根据古人类活动特点分析其形成过程。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报道,2024年10月23日,从江苏南通到辽宁省沿岸,多个沿海城市在没有明显寒潮、台风的情况下,突发海水倒灌。海水倒灌是指海水经地表到达陆地,而海水入侵则是指海水经地下到达陆地。下图为2024年10月21日(农历九月十九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1)推测从江苏南通到辽宁省沿岸地区发生海水倒灌的原因。
(2)据图说明我国南方地区未出现海水倒灌的原因。
(3)说明如何通过影响水循环环节来防治海水倒灌和海水入侵。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第四纪期间新构造运动继承性发展,北京地区活动断裂发育,形成一系列沉积凹陷中心,如后沙峪、平谷等。至今仍在活动的断裂,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下图为北京平原区第四系厚度图。
距今8000年以来,北京所在区域气候转暖,降水增多,北京平原区形成了厚度不一的第四纪沉积物,主要以洪、冲积物为主。
(1)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后沙峪地区第四系厚度较大的原因。
北京平原区地热资源丰富,开凿成功的地热井有300余眼,出水温度在40—88℃之间,出水量达到1000方/日。
(2)说明北京平原区地热资源丰富的地质条件,并列举地热的主要利用方式。
(3)评价图中聚落的选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