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06 19:4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学年期末考试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卷面分值:10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千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将答案书写在专设答题页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交试卷答题页。
第I卷 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题含30小题,每题2.5分,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三星堆出土的玉琮和良渚文化出土玉琮十分相似,在湖北石家河文化出土的文物玉人头像造型,外观神态与三星堆青铜人像十分接近。这说明( )
A.青铜器文明开始于古蜀 B.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
C.古代蜀地文明特色鲜明 D.区域之间文明交流广泛
2.“和”是儒家在探究“天下”、“人人”、“人我”关系中总结出来的处世智慧。其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长幼有礼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⑤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A.①②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
3.“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它所描述的字体是(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4.两宋农书数量最多的是两浙路,其次为福建路,两浙路23本(占宋代农书数量的16.31%)农书中有12本都是关于花卉的,福建路19本(占宋代农书数量的13.48%)农书中有14本都是关于植茶的。这反映出宋代( )
A.农业科技发展超越了前代 B.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
C.闽浙地区成为经济的中心 D.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受到冲击
5.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下列相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废承相 ②设立内阁 ③设置军机处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
6.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
A.翻译了外国书籍 B.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C.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 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7.太平天国运动制定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革命纲领是(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共同纲领》 D.《临时约法》
8.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9.19世纪末,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下列史实符合这一历史背景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10.建立民主共和国是中国近代化的主要成果之一。这一成果来自(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百度词条对“近代化”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一致的有( )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在现今之中国,民智未开,故共和难行,唯有效仿英吉利之宪政,才是中国之出路!
A.③④ B.①②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2.1913年的一篇新闻短评《袁总统之徒弟》中写道:“一日记者之车夫与一车夫相哄,站岗巡警过而叱两车夫曰:‘得了得了,知道吗,现在是共和时代,大家对付着罢了’”由此可知,作者真实的看法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众生活坚持共和原则
C.政府消极对待共和政治 D.共和制为当时唯一选择
13.1912~1919年时值北洋军阀统治中国,这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是( )
A.开始产生 B.迅速发展 C.日益萎缩 D.陷入绝境
14.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争论广泛而激烈,争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B.对中西文化持绝对肯定或否定
C.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 D.对救国之路存在着不同的选择
15.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
A.反帝反封建 B.爱国主义 C.无产阶级革命 D.追求真理
16.红船精神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奋斗精神。该精神的形成与哪次大会有关(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中共八大
17.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该根据地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川东革命根据地
C.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D.洪湖革命根据地
18.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19.红色旅游是当前旅游业的热点。假如你想考查民主革命历史上关乎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转折点的那段历史,应去( )
A.南昌 B.延安 C.井冈山 D.遵义
20.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陈雨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卡片横线上应填写(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1.导致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带来的危害 B.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C.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不够强大 D.王明分裂党中央的结果
2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根据地的教育工作。“天地间,人最灵。创造者,工农兵。男和女,都是人。一不平,大家鸣……”这些通俗易懂的《三字经》课本广为流传。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共( )
A.实现了男女在政治上的地位平等 B.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C.注重唤醒根据地民众的民主意识 D.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23.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主要是因为( )
A.中国是大国 B.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
C.战争的正义性 D.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4.学者胡素珊认为,国民党从抗日战争中获得的民族主义者的信赖和累积的声望,由于在战后无法满足大众的渴求,迅速消耗。这些渴求包括:对和平的渴求,对经济重建的渴求和对一定形式有求必应的政府的渴求。能为此观点提供部分佐证的史实是( )
A.国民党在战后打出“和平建国”旗号
B.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双十协定”
C.1946年由国共等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D.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召开
2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取得了充分胜利的政府军队出现了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越来越多的部队担任起守戍其占领地区的职责,实际作战部队便相应地减少了。”作者意在说明的“转折点”指的是(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国民党军队的实际作战部队从此减少
C.国统区人民厌倦了战争 D.中共军队人数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人数
26.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7.美国干涉朝鲜内政的表现是( )
①操纵联合国通过制裁朝鲜的决议 ②宣布援助韩国
③命令第七舰队开往台湾海峡 ④组成“联合国军”直接参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8.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后半期,中国的人民生活方式和科技文化都出现深刻的变化和发展,下列变化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军装和“干部服”成为人们着装的普遍选择
B.科技上取得了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等一些成就
C.当时的高校招生主要采取“群众推荐”制度
D.“八亿人口八个戏”成为当时文艺状况的真实写照
29.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灾难发生后,全国人民立刻给予极大援助,以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从这里可以提取的信息有( )
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体现了民族团结 ④各民族同舟共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0.解读下列表格,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 60 32
1975 304 156
1980 3755 1059
1985 3855 3840
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中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③中国经济总体上还很落后 ④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25分)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含2小题,31题12分,32题13分,共25分。)
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5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9周年。一些新闻媒体正在陆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讲述长征故事,追寻伟大足迹,重循红色之旅”活动。下面是有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几幅图,结合图和所学回答问题。
图一遵义会议会址 图二泸定铁索桥
图三红军走过的水草地 图四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1)“追寻伟大足迹,重循红色之旅”。请你写出红军长征起止时间是什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在哪里?依据图四依次指出中央红军当年长征经过的最主要的几个地方。(注:不少于四个)(6分)
(2)长征不仅在军事斗争中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举世钦佩的长征精神。什么是长征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弘扬新长征精神?(6分)
32.(13分)【忠与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郭巨,西晋隆虑(今河南林州)人……事母至孝。传说其妻生一男,他恐分减其母食物,欲加活埋,凿地时,得黄金一釜,中有丹书:“孝子郭巨,黄金一釜,以用赐汝。”……后世列入有元郭居敬所辑《二十四孝》。
——选自《辞海》
材料二 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选自《宋史·岳飞传》
材料三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与团队于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各项性能均超过美国1954年的第一艘核潜艇。他隐“功”埋名三十年,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亲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见他一面……1986年底,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回到老家,见到93岁的老母,他眼含泪花说:“人们常说忠孝不能双全,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摘自《人民日报》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一、二的史料价值。(6分)
(2)结合材料中的事例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忠与孝”的认识。(7分)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含30小题,每题2.5分,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D A C B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B B A A B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C D B C B B A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含2小题,31题12分,32题13分,共25分。)
31.(12分)
(1)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瑞金出发——突破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四渡赤水——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草地——进入甘陕——会师会宁(只要依次答出四个地名即可给分)(6分)
(2)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新长征精神:发扬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的新长征精神。(6分)
32.(13分)
(1)史料价值:材料一属于文献史料和传说史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孝文化(郭巨埋儿孝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材料二是官方正史,史料价值较高,对研究岳飞抗金、精忠报国有重要价值;传说史料真伪难辨,且孤证不立,需与其他史料相互佐证方能成为信史。(6分)
(2)认识:郭巨孝母体现儒家孝道思想;岳飞抗金、精忠报国彰显家国情怀,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黄旭华隐“功”埋名三十年,乐于奉献,忠于祖国,“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是对忠孝的最好诠释。忠孝思想对维护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优秀忠孝文化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传承优秀的忠孝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相结合,助推中国梦的实现。(7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