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荷花》教学设计
课题 《荷花》第一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独立识字学词,认识“蓬、胀”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等11个生字,会写“荷花、清香”等14个词语,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评价任务】 1.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并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2.能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等11个生字,会写“荷花、清香”等14个词语。 3.能用简洁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内容】 《荷花》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已经进入学习状态,所以在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基础之上再学习《荷花》不是特别难理解。《荷花》一文描绘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全文共 5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清早去公园,被荷花的清香所吸引;第二、三自然段描写了荷花的形状和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写作者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先后记叙了作者“闻到清香一观察形状一欣赏姿势一展开想象一回到现实”这一过程,思路非常清晰。
【学情分析】 《荷花》是本单元第三篇课文,学生在学习古诗之前已经初步了解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并且初步有了单元为整体的学习意识,但还不够。在前两篇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已习得方法,初步感受到古诗里生灵的可爱,为学习课文、感受课文里生灵的可爱奠定了基础。本文语言生动精彩,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彩之处,值得研究。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古香古色,赏荷花学生读古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欣赏古筝曲,并介绍荷花。 学生齐读课题荷花,了解作者叶圣陶先生。1.教师出示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并播放古筝曲《出水莲》,提问:谁想读一读呢?你能猜到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吗? 2.板书课文题目荷花,介绍作家叶圣陶先生:叶圣陶是中国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年任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文化教育界的巨匠,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火灾》《隔膜》,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能根据教师出示的古诗说出古诗描绘的是荷花。 能初步了解叶圣陶先生。 活动意图说明:配图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国画的选配再加上民族音乐的协调配合,从声音、图像、文字等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学生对荷花的感性认识,为下文地学习做好铺垫。环节二:自主学习,识字词(指向目标1.2)学习小能手朗读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完成自主检测单。 小组成员轮流指读、正音。注意读准“花瓣儿、花骨朵儿”的儿化音,读准轻声,并学习瓣字,区分形近字蓬和篷。 随文识字,学习多音字“挨”,能在句式中加以运用,如: 1.教师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和学习提示: 2.分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花瓣儿 花骨朵儿 莲蓬 衣裳 第二组:碧绿的大圆盘 嫩黄色的小莲蓬 雪白的衣裳 第三组:挨挨挤挤 翩翩起舞 自由读、指名读“花瓣儿、花骨朵儿、莲蓬、衣裳”顺势学习“瓣”字,观察瓣字的字形,并引导学生说出瓣的形近字,如辨、辩、辫等,花骨朵儿”,强调儿化音,读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正音:“莲蓬”“衣裳”这两个词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出示词语和图片,指导学生多种方法(同音不同字)理解莲蓬,并强调蓬的书写。 3.教师出示句子和图片:荷花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随文识字学习多音字“挨”、理解挨挨挤挤。 4.齐读、开火车读词语和句子。 大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能读准儿化音和莲蓬、花骨朵儿等词语,学习“瓣”字。 理解莲蓬的蓬书写,通过图片、同音字区分。 学习多音字“挨”,掌握2个字音并会运用。 活动意图说明:古人云:“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因此,在初学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通课文,带着要求读文,边读文边理解字词,从而在精读课文、品读课文时,能够对课文感悟、理解得更深刻、透彻。环节三: 再读课文,理层次(指向目标3)再读课文,从文中圈画出关键词语,并根据句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理解作者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荷花的姿态美”和“想象化身荷花” 两大部分。用文中“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回答。 仔细观察瓣字,根据要求书写瓣字。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观赏荷花的呢,读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用文中的话说一说)?(课件出示交流句式)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先写_______,然后写________,最后写_______。 2.交流明确:先写作者被一池荷花吸引,然后写荷花的形状和姿态,最后写作者的想象与感受,仿佛眼前出现了一幅满池荷花的画。(如果……了不起) 3.引导学生观察“瓣、蓬”字,发现其特点和结构。教师示范书写,讲解书写要点,强调重要笔顺。 (1)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2)展示学生书写作业。 能知道作者先写了什么内容,又写了什么内容。并用文中的话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能按照书写要求写瓣字。活动意图说明:带着问题读文,实则是引导学生把握思路、理清脉络, 这是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同时明确了下节课的目标。
【板书设计】 荷花 荷花的姿态美 想象化身荷花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一、我是理解小达人。
1.似乎;好像( )
2.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 )
3.向外透;往上升。( )
4.身体呈现的样子。( )
二、我是书写小状元。
瓣 蓬
三、我是注音小行家。
莲蓬( ) 花瓣( ) 饱胀( )
姿势( ) 仿佛( ) 舞蹈( )
四、我是感知小能手。
荷花这篇课文先写了( ),又写了( ),最后写了(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荷花》教学设计
课题 《荷花》第二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荷花的姿态美,体会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并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2.体会课文表达特点和表达作用,能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3.观察喜欢的植物,制作植物记录卡。
【评价任务】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荷花的姿态美,体会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并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2.能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3.观察喜欢的植物,能制作植物记录卡。
【学习内容】 《荷花》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已经进入学习状态,所以在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基础之上再学习《荷花》不是特别难理解。《荷花》一文描绘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全文共 5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清早去公园,被荷花的清香所吸引;第二、三自然段描写了荷花的形状和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写作者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先后记叙了作者 “闻到清香一观察形状一欣赏姿势一展开想象一回到现实”这一过程,思路非常清晰。
【学情分析】 《荷花》是本单元第三篇课文,学生在学习第一课时已经掌握生字词,并初步理解了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但还不够深入。教师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荷花的姿态美。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激活表象,欣赏美学生欣赏图片并简述:《荷花》一文描绘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 根据教师提示回顾课文内容。回顾欣赏: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音乐,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巩固课文内容:课文先写作者被一池荷花吸引,然后写荷花的形状和姿态,最后写作者的想象与感受,仿佛眼前出现了一幅满池荷花的画。 能根据教师提示说出课文讲述的内容。活动意图说明:复习第一课时的生字词语,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检测学生第一课时学习效果,为下文学习做铺垫。环节二:品读课文,领悟美(指向目标1.2)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自由读第2-3自然段,找出生动的语句,感受荷花的姿态美。 3.交流反馈1: (1)学生:“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冒出来。”我从“挨挨挤挤”中知道了荷叶非常多,都挤在一起。 (2)通过图片我看到荷花挨挨挤挤在一起,挨挨挤挤就是就是严严实实的,说明荷花很茂盛。 (3)“冒”字是一个动词,说明荷花在努力地生长。 (4)不能替换,因为“冒”字说明荷花特别着急的想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说明荷花的生命力非常顽强。 4.交流反馈2: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作者运用了3个有的,但是前两个是真实的。我感受到荷花样子很多。 小组合作朗读。指导朗读第 1 自然段。 (1)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的“一…… 就……” 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 学生回答后小结: “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 小作者这么急切,看来荷花一定很吸引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叶圣陶老爷爷去欣赏荷花吧。出示学习提示: 3.交流反馈1: (1)说一说在第2.3自然段中你从哪里感受到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2)教师相机板书多,顺势出示荷花挨挨挤挤的图片并提问从挨挨挤挤你感受到什么呢? 教师小结:你抓住了“挨挨挤挤”这个,通过借助插图的方法感受到了荷花的生命力之强大。那从“冒”字你又体会到什么呢? (3)那“冒”字可不可以换成“钻、冲、挤”呢?为什么? (4)师:是啊,你抓住了关键词感受到荷花的生命力,这句话同时又运用了比喻句,写出了荷花生长的生动,这就是从动词中体会画面,让我们加上动作一起读一读吧。 4交流反馈2: 你还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 比较三句话异同,你发现什么? 小结:作者运用了3个有的,联系语境我们可以知道马上要破裂似的关键词句,写出了荷花的旺盛生命力。这就是荷花的“千姿百态”,小组多种形式合作读,读出荷花不同的姿态美,体会想象的奇妙。 体会关联词的好处,感受小作者的急切心情。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荷花的姿态美,体会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能抓住动词、比喻的修辞手法等关键语句中体会感受。活动意图说明: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想象,让情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同时,关注了语言的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丰富了课文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环节三: 发现写法,试仿写(指向目标2.3)仿照第二段句式: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植物的样子。 交流分享。 桃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有的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马上要裂开似的。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像一把把透亮的小伞,真是千姿百态。桃花的颜色也是五颜六色的,白的像云,红的像天边的彩霞。小结写法:作者写了荷花的颜色、样子、姿势;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再加上想象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 尝试仿写片段。仿照第二段句式:用上作者的描写方法,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吗? 能仿照第二段句式,用上作者的描写方法,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花。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描写方法,反复巩固练习,并迁移拓展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环节四:聚焦荷花,创想象(指向目标1)因为作者十分喜爱荷花。 配乐读、分小组读、加动作读2-3自然段,通过不同形式地朗读读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3自由朗读第四段,运用学习第三自然段习得的方法去品读第四段。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阳光照耀着我,感觉非常温暖。微风吹拂着,我觉得非常舒服。 (2)我觉得自己非常开心,因为大家都在看我跳舞。我觉得自己非常高兴,因为我和其他的荷花在一起,不仅仅是我在跳舞,其他的荷花都在跳舞。 接读:蜻蜒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得好梦……继续创编: 小蜜蜂也飞过来了,告诉我他采的花蜜特别甜. 这个时候小青蛙蹦过来了,他告诉我,昨天晚上他还捉了害虫呢! 小蜻蜓也飞过来,告诉我他能陪伴我成长,特别开心! 5.跟随教师播放的音乐朗读。 6. 因为在作者眼里,荷花太美丽了,他沉浸在这荷花的美丽当中,所以把自己当成了一朵荷花。 7.和老师共读课文。 8.尝试背诵第二、三自然段。1.师:荷花在作者的笔下太美了,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确像作者所说,如果把眼前的一只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那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荷花呢? 2.师:是啊,正是因为喜爱,所以作者把荷花写的特别美丽,特别生动,那你能读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吗? 3由扶到放,小组合作自主朗读第四段,将优美的语句画出来,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你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可以把自己 读后的感受写在旁边。 汇报交流:(1)这时候你就是一朵洁白娇嫩的荷花,穿着雪白的裙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阵微风吹来,就翩翩起舞。小荷花,你站在阳光里的感觉如何呢? (2)这一切这么美好美丽的荷花,你和伙伴们在一起风中舞蹈,你的心情是怎么样呢? (3跳舞的感觉非常美妙,过了一会儿,风小了,慢慢停了,荷花仙子静静的享受着美好的清晨,这时候好朋友过来了——蜻蜒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得好梦…… 4.发挥想象,继续创编:可爱的荷花仙子们,除了蜻蜓和小鱼,还有谁也对你说了悄悄话呢? 5.配乐朗读、点拨朗读:师生合作共读,读出作者化荷的陶醉之情。 6.这美妙的画卷令人如痴如醉,心驰神往。 作者和同学们一样,沉浸在美丽的荷花世界之中,过了一会儿,他才想起自己不是荷花,他是自己在看荷花呢,看荷花的他怎么会变成一朵荷花呢? 7.作者之所以会有这些想象,是因为荷花太美了,这一池荷花是多么令人神往,老师也想变成一朵荷花,你们想吗?师生共读。 8.尝试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能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体会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习第三段使学生掌握方法,迁移并运用自行学习第四段,由扶到放,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环节四:拓展延伸,相比较(指向目标3)比较阅读并思考朱自清与本文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荷花写活的? 2.学写生字。1.拓展延伸,课件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 2.比较阅读:朱自清与本文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荷花写活的?(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美好景物) 3.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仿、佛、随、蹈、”等生字,观察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提醒学生注意:“蹈”右下部分“臼”的笔顺为:撇、竖、横、横折、横、横;“随”双耳旁的竖是垂露竖,“有”要写得窄瘦,为走之让出空间。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能对比两段材料的异同点。 能掌握重点笔画,按照书写规则书写。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比较阅读,使得学生更易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美好景物。
(
闻到
清香
)【板书设计】 (
一大幅活的画
) (
看到
挨挨挤挤
) 荷花 (
想到
变成荷花
)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一、我是写作小能手。
继续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开卷有益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而且,作者先总写再分写,层次很清晰,值得我们学习!
)锦囊妙计
(
作者运用比喻句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和形态,还用排比句写了荷花的样子,让我感受到荷花多而且形态各异。
)
小试牛刀
第2自然段采用总分结构,运用比喻和排比写出了荷叶和荷花的特点,请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二、我是小小观察家。
观察喜欢的植物,制作植物记录卡。
植物记录卡
植物图片:
名称
样子
颜色
气味
其他
记录提示:
1、观察时要观察植物的干、枝的大小、高矮、形状、色彩,叶的形状、色彩、变化,花的形状、姿态及颜色。
例如:观察梅花。先选一棵长得好的梅花,看看花是怎样排列在茎上的,是一排还是两排?是对排的,还是隔着排的?然后,再仔细看一朵花,它可以分成几部分,花瓣是什么样的形状,像什么?花中间还有什么?有多少?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像什么?风吹来的时候,花怎样,像在干什么?最后,你再走到远处,看看这一大片梅花,光照耀下,又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2、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把自己的感受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