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part one bacteria
细菌
人教版 生物 八年级 上册
contents
目录
细菌的发现
一
巴斯德实验
二
细菌的大小
三
细菌的形态
四
细菌的结构
五
细菌的生殖
六
第一部分
细菌的发现
一、细菌的发现
细菌的发现者
——列文 虎克
列文 虎克是怎样发现细菌的
虎克当年寄文章给英国皇家学会的信中所付的图之一
他惊叹地记录道:
“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
“在人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小居民,比整个荷兰王国的人还要多。”
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
列文 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雨水和牙垢等物质,发现了很多呈杆状、螺旋状和球状的小生物,有的单个存在,有的连在一起,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第二部分
巴斯德实验
(1)是肉汤里自然形成的细菌导致的
(2)是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肉汤导致的
肉汤腐败的两种猜想
巴斯德怎样证明细菌存在于空气中?
二、巴斯德实验
巴斯德在展示他的实验
经典的鹅颈瓶实验
二、巴斯德实验
二、巴斯德实验
根据巴斯德的实验,分析下列问题: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他根据问题和早期的研究,作出了什么样的科学假设
2.在巴斯德制订的计划中,鹅颈瓶妙在何处
3.根据研究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自然发生论
巴 斯 德
二、巴斯德实验
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细菌是由肉汤自然产生的
推翻
二、巴斯德实验
资料卡片:巴氏消毒法
低热消毒也称巴氏消毒,是利用低于100℃的温度对物品进行消毒。能够杀死繁殖型微生物,包括常见致病菌,而又最大限度保持食品结构及营养素,温度范围为60一95℃。多用于鲜奶、啤酒、酱油、某些饮料等的杀菌。包括63℃30分钟的传统巴氏消毒法,和72—95℃10一30秒的高温瞬间巴氏消毒法,后者生产效率高,杀菌效果相同。
第三部分
细菌的大小
电镜下头发上看到的细菌
针头上的细菌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起来,才有一颗小米那么大
三、细菌的大小
第四部分
细菌的形态
这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菌的几种形态,请你认真观察,并尝试将它们进行分类。
A
B
C
D
E
四、细菌的形态
大肠杆菌
枯草杆菌
炭疽杆菌
乳酸杆菌
四、细菌的形态
杆状
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四、细菌的形态
球状
肺炎球菌
金黄葡萄球菌
四、细菌的形态
螺旋状
霍乱弧菌
螺 旋 菌
第五部分
细菌的结构
DNA
细胞质
细胞壁
细胞膜
荚膜
(有些种类的细菌有)
鞭毛
(有些种类的细菌有)
四、细菌的结构
下面是细菌结构示意图结构示意图,请你认真观察,填写结构名称。
下面两副图片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你认真观察,填写结构名称。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液泡
细胞质
叶绿体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请你观察
请你认真填结构名称,并且比 较三者的不同。
比较项目 细菌细胞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特有结构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荚膜、
鞭毛
叶绿体
无
无
无
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DNA
特殊结构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和叶绿体
请你归纳
荚膜:保护细菌
鞭毛:使细菌能在液体中运动
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结构差异,决定了细菌的营养方式与植物不同。请你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呢?
请你判断
细菌分解雪梨使雪梨腐烂
细菌必须分解现成的有机物获得所需的营养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系统中的分解者。
第六部分
细菌的生殖
这是在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菌生殖的图片,请你仔细观察,你能判断出细菌的生殖方式吗?
细菌的生殖
细菌的繁殖很快,在适宜条件下每20——3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
细菌的分裂过程
计算: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100X28=25600(个)
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要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服,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
技能训练
芽孢: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一般条件下可以生存十多年,对不良环境 有较强的抵抗力,特别能够耐受高温和干燥。
技能训练
电镜下细菌的芽孢
技能训练
小而轻的芽孢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美国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卫星上携带了一台电视摄像机。两年半后,美国的阿波罗12号飞船到达了月球,宇航员把这台摄像机带了回来。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把摄像机的一小块塑料隔离板放在营养液中,几小时后观察,在培养液中发现了一串串链球菌。它25分钟繁殖一代,据此可以推算出,至少有一个链球菌生活在这个摄像机上。在人类登上月球以前,这个链球菌竟然在月球那么严酷的环境下不吃不喝生活了两年半!我们不得不佩服细菌的生活能力呀!
芽孢的抵抗恶劣环境的本事可能高得出乎我们的想象有一个真实的事情:
细菌
细菌的发现:列文 虎克
细菌的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细菌的结构:
细菌的繁殖:分裂生殖(休眠体——芽孢)
反馈练习
细菌的大小:个体十分微小
基本结构
特殊结构
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小结
1.芽孢的作用是 ( )
A.繁殖后代 B.生殖方式
C.通过休眠度过恶劣环境 D.贮藏养料
2. 细菌在细胞结构上区别于植物细胞的特点主要是:( )
①有细胞壁 ②没有叶绿体 ③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④有鞭毛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 细菌通常的生殖方式是 ( )
A.分裂生殖 B.形成芽孢 C.断裂生殖 D.营养生殖
动手动脑做一做
C
C
A
4.相关细菌的形态不准确的是 :( )
A.卵形 B.杆形 C.球形 D.螺旋形
5.关于细菌的表达中,准确的是: ( )
A. 用低倍显微镜能够观察到染色的细菌
B. 细菌细胞里也含有染色体
C. 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D. 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所以也有完整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动手动脑做一做
A
C
6.判断正误
①细菌与藻类植物一样,它们的营养方式都属于自养。 ( )
②形成芽抱也是细菌生殖后代的一种方式。 ( )
③所有的细菌都有鞭毛。 ( )
④细菌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 ( )
⑤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不过有DNA。 ( )
动手动脑做一做
×
×
×
√
√
thanks
人教版 生物 八年级 上册
谢谢观看细菌
一、课标要求
大概念:细菌虽有DNA集中区域,却没有成型的细胞核。(原核生物)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
重要概念:细菌的三种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细菌的结构
“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以及 鹅颈瓶实验的结论
3.次要概念:细菌的发现历程、荚膜及鞭毛的作用、形成芽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细菌》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以《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为基础,与下一节《真菌》相互独立。本节介绍细菌时,是从细菌的发现史引入的,引导学生在理解教村的基础上,沿着“不知细菌的存在——显微镜的发明观察到细菌——不知道细菌从哪里来的——细菌是自然发生的——巴斯德实验——细菌是由原来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发现多种细菌和真菌及预防细菌真菌污染的方法”的思路分析细菌发现的过程,感受技术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以及理性的怀疑精神和正确的研究方法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在介绍细菌的结构时,教材的编写突出了直观性,一是文字的直观,用“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表明了细菌个体的微小;二是图片的直观,用经过人工处理的颜色鲜明的细菌的电镜照片让:学生观察细菌的多种形态,每幅图片下标明放大倍数,让学生认识细菌的大小。用细菌的结构示意图介绍细菌,用细菌分裂的电镜照片帮助学生了解细菌生殖。在介绍了细菌以芽孢的方式度过不良环境,帮助学生理解之前学过的“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与上节内容相呼应。
三、学情分析
同学们通过对上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学习,对细菌有个简单的印象,有助于本节内容的开展。在对细菌的发现史的学习时,内容相较而言枯燥,加之八年级的学生对趣味性较强的事物更感兴趣,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应将发现讲述的更具有故事性,加上提问学生问题,增加互动性。细菌虽然无处不在,但因体积过小肉眼无法观察,讲解其形态与结构时,较为抽象,于是配以显微镜,让学生实际观察在与书本图片相对比,更容易理解细菌的形态,也更能保证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列文虎克发现细菌,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从而对科学发展有新的认识
2.通过细菌三形图与结构图,认识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3.通过动植物细胞结构图与细菌结构图的对比,区分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
4.通过对细菌生殖方式与芽孢的认识,明白细菌为何无处不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难点: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六、教学实施的程序
学习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 什么是菌落? 细菌真菌培养的步骤 2.用腐烂发霉的薯根引入,有什么气味,为什么会腐烂?思考以上问题,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1.答: (1)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1.对知识点的巩固复习
细菌的发现历程 我们现在知道细菌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我们是一开始就知道认识细菌的吗。其实在17世纪后叶以前,人们是不知道细菌这一类生物的存在。那么究竟是谁发现了细菌,又是怎样发现的呢? 提出问题: 谁发现了细菌,又是怎样发现的? 肉汤为什么会腐败? 引导学生做出两种假设 教师讲解巴斯德鹅颈瓶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读了以上故事,你对科学的发展过程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 列文虎克。列文.虎克制作了放大200 ~ 300倍的显微镜,在观察各种微生物的时候,无意地从一位老人的牙垢中发现了许多杆状、螺旋状和球状的小生物,它们有的单个存在,有的几个连在一起,他将这些微生物绘制成图,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刊上,从此,人们知道了细菌的存在。 2.(1)是肉汤里自然形成的细菌导致的 (2)是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肉汤导致的 3.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真菌的一种),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正是有 了这些成就,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4.列文虎克能发现细菌,是因为他用了显微镜,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观察工具的改进有利于生物学的进步:显微镜的出现离不开物理学的进步,因此,生物学的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将越来越来紧密。 1.使同学们了解细菌的发现历程 2.3.利用两种假设做对比,引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增强同学对该实验的印象。强调实验结果。 4.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同学的思考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细菌的形态 细菌很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般大小,所以我们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的形态。那么,它们形态究竟是怎样的呢? 通过书本以及多媒体展示的图片,认识细菌的形态。 小结:细菌的个体非常微小,其形态主要有球形、杆形、螺旋形,如: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 细菌的结构 使学生根据P73观察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细菌有几个细胞组成,通过观察P73的观察与思考,得出细菌的结构有哪些? 推测鞭毛和荚膜有什么作用? 利用动植物细胞结构图与细菌结构图相对比。回答以下问题: 动植物细胞结构与细菌结构相比有什么异同点?(引出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 植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是什么结构使它可以以这种营养方式生活? 相较得出细菌的营养方式(蓝细菌和硝化细菌除外)。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同学观察图片,并一起讨论细菌的形态。 答: (1)细菌有一个细胞组成,是单细胞生物;结构:荚膜、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鞭毛。 鞭毛的作用:可在水中游动,提供动力 荚膜的作用:保护 均有细胞膜、细胞质,动植物有细胞核,细菌只有DNA 自养;叶绿体 异养 (6)分解者 1.实际观察与理论相结合,更有助于理解知识点 2.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5、6)新旧知识相对比,既有助于巩固旧知识点,又有助于理解新知识点
细菌的生殖 展示细菌分裂的图片提出以下问题: (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怎样的,如何理解? 组织同学进行P74技能训练,计算100个细菌,每30分钟分裂一次,4个小时后细菌的数目。以及对搞好个人卫生的启示? 2.为什么细菌几乎无处不在? 芽孢是如何形成的,形成芽孢的意义是什么? 答: (1)分裂生殖;一个细胞通过复制之后,分裂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 (2)计算并得出答案,25600 细菌增殖速度快和可以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 3.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以随风飘散到各处,落在适宜环境,又能萌发成细菌。 1.形象理解细胞的生殖方式 2.强调细菌的增殖方式,同时引出芽孢及其作用 3.回顾细胞的特性
课堂小结 细菌的发现者:列文虎克 “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细菌的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 细菌的结构:无成型细胞核 (1)荚膜的作用:提供动力 鞭毛的作用:保护作用 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同学们认真记笔记 1.总结本堂课的知识点
教学板书
(一)细菌的发现
细菌的发现者:列文虎克
2.“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
营养方式:异养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区别
(三)细菌的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