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欧阳生
朝代:西汉
籍贯:千乘人(今淄博高青)
官职:博士
简评:西汉今文《尚书》
欧阳学说开创者
欧阳生自幼随伏生学习《尚书》,传授知识于倪宽,倪宽又授欧阳生子,八代相传,史称“欧阳八博士”,传授《尚书》近200年。
——百度百科
选必3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从《尚书》传承看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程标准】: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第十四课
一、 读在学校
二、 写于书简
三、 译传世界
目录
《尚书》传承
一、读在学校
观看视频,结合所学,思考1:
(1)为什么中国最早的书籍只有《尚书》流传下来?
(2)春秋时期私学兴起之前,学校教育的情况如何?
(3)汉代学校构成及《尚书》流传情况如何?
春秋
西汉
孔子编订
主流思想
《尚书》传承
孔子讲学图
弟子三千
贤者七十二
伏生授经
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欧阳生
汉武帝 董仲舒
思考2:《尚书》流传如何?学校发展状况?主要教授内容是什么?
——宋雅倩《唐代科举制下的学校教育研究及其反思》
唐代
表1
中国四大书院
河南嵩阳书院
河南应天书院
湖南岳麓书院
江西白鹿洞书院
宋代
学在官府——官府垄断学校教育和学术文化
(汉武帝)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
开始设立国子监——古代最高学府及教育行政机构
私学产生——以儒家的代表孔子影响最大
形成古代基层社会教育体系:学塾、村学、蒙学
书院产生和发展:应天、岳麓、嵩阳、白鹿洞书院
类型 时期 学校教育概况
官学 先秦
西汉
西晋
私学 春秋
唐代
宋代
阅读教材P80页,概括我国古代教育发展概况
基础梳理1
材料一 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科举制。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大兴“文字狱”。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
特点:起源早;官学与私学并存;学习儒学为主;政府主导。
作用: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保存与传播;
有利于传承典籍;
推动科举制的发展;
为社会发展培养大量人才;
促进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及其作用
问题探究1
思考3:《尚书》的学习在近代学校教育中发生怎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近代
洋务运动后期,西学课程和学习时间……一般均占到 80—90% 以上。……民国元年,改学堂为学校,以经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学”被彻底赶出学校教育的大门之外……新文化运动一开始,首先就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文化上反对尊孔读经与旧礼教旧道德
——栗洪武《民国初年由学堂向学校嬗变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断层及其补救》
1898年京师大学堂:
第一所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
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1912年改名北京大学
1916年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
观点:将大学定位于“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之学府”,变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殿堂。
影响: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的发展;
促进了思想解放;
有利于开展学术研究;
促进了近代大学的成长。
世界一流大学
洋务运动时期官派留学
20世纪初掀起的留日风潮
清末民初庚款留美
勤工俭学留法热潮
20世纪20年代赴苏留学潮
容闳
孙中山
胡适
邓小平
聂荣臻
近代
留学教育
作用:为中国培养了各类人才;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中,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等。
现代
孔子
编订
主流
思想
科考
内容
冷落
受挫
春秋
西汉
唐代
现代
近代
系统
研究
1949
1977
1983
1995
恢复高考
三个面向
科教兴国
1977年高考考场
邓小平书写“三个面向”
《尚书》传承
传承文化
培养人才
科学研究
《尚书》传承
二、写于书简
世称“八行本”,长期流落日本,(1884)始由杨守敬购归中土,今藏国家典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
长卷编号BD14681,20世纪90年代,国家图书馆开展敦煌遗书的抢救性修复,得到妥善的保护。
秦之前埋入地下,未经焚书影响,最大限度地展现先秦古籍《尚书》原貌,今藏清华大学图书馆。
清华简
敦煌唐写本《尚书》
南宋刻本《尚书》
思考4:《尚书》书写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哪些技术因素有关呢?
书写材质:竹简 纸书
书写方式:手写 印刷
一手史料
竹简
手抄本
印刷本
东汉蔡伦改进制成“蔡侯纸”
105年
2
①雕版印刷
1
公元前2世纪
甘肃放马滩
西汉早期纸地图
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
③金属活字印刷
《古登堡圣经》
②胶泥活字印刷:北宋
谷登堡革命
印刷书被视为“新一代的书籍”
材料二 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从印刷品的流通欲望与范围来看,是因为古代中国书籍出版内容主要是历书、农书等工具书和儒家经史子集等经典;而且,这些书籍一旦雕刻成版,“易成、难毁、节费、便藏”,且雕版技术已有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工艺……尽管科举考试之后,读书人进一步增多,但印刷品往往局限于科举范围之内;作为世界另一半的女性自古就被排斥在才识之外。
——摘编自李瑞娜《毕昇与古登堡为何无法对话》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主要印刷工具书;
科举制和儒家思想的制约,印刷品传播范围有限;
雕版技术历史悠久工艺成熟,更换印刷方法的要求并不迫切;
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文化传统的制约,女性读书少;
汉字数量大,排版繁琐,制作成本高昂;
对工人知识水平要求高。
为何宋代活字印刷未能如谷登堡印刷术产生革命性影响
问题探究2
阅读教材P84-86页,概括我国图书馆与博物馆的发展概况
基础梳理2
古代 近代 现代 作用
图书馆 官藏:设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征集、征集官,建藏书之所 私藏:明清突出,天一阁(明) 京师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
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 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服务公众。
博物馆 ①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院 ②上海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馆 ③南通博物苑(中国人自建第一个博物苑) ④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 ⑤故宫博物院(中国最大古代艺术博物馆) ⑥国立中央博物院→国立南京博物院 ①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 ②国家博物馆(世界上单体建筑 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国民教育的场所。
淄博市图书馆
淄博市博物馆
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贮藏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诺亚方舟,每一件藏品都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见证。请结合所学知识,给淄博市图书馆或者淄博市博物馆,写一篇场馆推介词。
问题探究3
《尚书》传承
三、译传世界
公元3世纪,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政治教科书”
《尚书》世界传播形势图
16世纪,新航路开辟,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利玛窦在《天主实义》中曾23次引用《尚书》原文。《尚书》经传教士之手,传播到了西方。东学西传。
我认为尚书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它是中国最早的史书,它向西方揭示了中国历史,从尧舜禹到夏商周,再到今天的连续性。除非你读尚书,否则我不认为你能理解今天的中国。
——彭马田(当代英国汉学家)
利玛窦
古代:古希腊产生欧洲最初学校形式
法国:大学区制度,确立了国民教育制度
德国:促成大学职能转变
美国:大学走向世俗化、商业化
近代:
学校教育
古代:埃及纸草书卷
近代:德国古登堡《圣经》采用了金属活字印刷书
书 籍
古代:修道院藏书。
近代: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
世界文化传承载体及发展
古代:埃及亚历山大博物馆,人类历史最早的博物馆
近代: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
博物馆
阅读教材,梳理世界文化传承载体及其发展概况
基础梳理3
思考5:《尚书》的世界传播对中华文化传承的意义
典、籍铸造了我们民族的灵魂和意志品质……它创造了非常伟大的精神世界……由于我们的汉字,由于我们从未中断的文献传统,一代一代哺育着华夏儿女,坚守着我们的精神、品质和意志。……而这种精神意志品质都是由我们的典籍所塑造的,由典籍的教育所塑造的。在典籍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尚书》。……《尚书》对加强国际交流,增强中国人的话语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钱宗武(扬州大学教授、国际《尚书》学会会长、央视《典籍里的中国·尚书》首席学术顾问)
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增强民族认同感。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2022年习总书记与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座谈讲话》典出《尚书·周书》
天道酬勤。
——《在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典出《尚书·周书·大诰》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 老老实实做人 干干净净做事》典出《尚书·伊训》
平“语”近人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生的智慧。
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促进世界文明交流。
春秋
西汉
唐代
现代
课堂小结
孔子
编订
主流
思想
科考
内容
技术
进步
冷落
受挫
宋代
近代
系统
研究
明清
传播西方
《尚书》传承
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文脉 提供中国智慧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