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顺义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04 07:3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顺义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分。
1.林则徐这一壮举不仅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还在国际禁毒史上树立了第一块丰碑。这一壮举是()
A. 虎门销烟 B. 金田起义 C. 黄海海战 D. 廊坊大捷
2.英军中校吴士礼在记述1860年的经历时说:“当我们第一次走进这些园林时,它们使我们想起童话故事中所描写的仙境。而10月19日我们从这里离开,身后留下了一片空旷荒凉的土地,到处都是无法形容的瓦砾。”上文记述的“仙境”毁灭是由于()
A.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B. 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
C. 英国强租威海卫 D.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3.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侵略者是()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美国
4.“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上述内容出自(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变法通议》 D. 《革命军》
5.以下是洋务学堂简况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 时间 数量(所) 地点
外语学校 1862—1864 3 北京、上海、广州
军事学校 1874—1894 9 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旅顺、威海、刘公岛
技术学校 1867—1886 16 福州、上海、天津、广州、武昌、南京、台湾
①重点培养军事和实用技术人才②维护了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③学堂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④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指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为此,左宗棠()
A. 设立翻译馆 B. 建立新式海军 C. 率军收复新疆 D. 进行改革
7.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可作为“黄海海战”可信史料的是()
①北洋舰队将领给李鸿章的报告 ②参与黄海海战官兵的回忆录
③对甲午沉船致远舰的考古成果 ④《1894·甲午大海战》电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下侧是某校学生搜集的关于中国近代一位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据此判断该历史人物是()
创立兴中会、成立中国同盟会 提出“三民主义” 筹建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A. 洪秀全 B. 曾国藩 C. 孙中山 D. 袁世凯
9.导致下表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变化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 列强侵略 B. 农民起义 C. 军阀混战 D. 文教发展
10.有历史学家评价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史事中,最能体现“群众运动”这一特点的是()
A.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B. 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C. 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D. 广泛开展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斗争
11.某学习小组要开展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探究。以下可选的素材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2.某同学在“重走长征路·忆峥嵘岁月”的研学活动中,制作了以下示意图。其中①处是()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13.1940年10月某报刊发文写到:“日军只能占领华北的几个城市,现在看正太路被截断一月余,迄在我军控制之下。可见日军连交通线亦无法控制了”。造成上述形势的战役是()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14.下图中的相关数据可以说明()
A. 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B.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D. 抗日战争扭转了中国近代反抗侵略的屡败局面
15.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的社评中写到:“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其中“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的原因是()
A. 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B. 人民看到了和平民主建国的希望
C. 解放区军民开始进行自卫反击战争 D.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16.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历史事件()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 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D. 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7.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材料一 西方列强以及后起的亚洲资本主义国家,胁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在近代中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条约制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合法外衣”,列强除获得割地、赔款的巨大利益之外,还相继攫取了领事裁判权、关税协定权、海关行政权、沿海及内地航行权、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特权、在华驻军权等特权,由此得以在中国行使“准统治权”,也使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亡国灭种危机。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①1865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成立 ②1872年,清廷批准设立轮船招商局 ③1896年,梁启超创办《时务报》 ④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⑤1898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后改为北京大学 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⑧1941年,《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
材料三
历史人物 主要经历
詹天佑(1861—1919) 广东南海县人。他以留学幼童的身份赴美,后进入到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回国后,他投身于铁路建设,十分注重技术的创新应用、维护铁路路权及培育工学人才。他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这是由中国筹款、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严复(1854—1921) 福建福州人。他被选派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回国后,他在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任教。甲午战后,他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等,号召通过变法救亡图存。变法失败后,他致力于翻译和教育工作,曾担任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
林觉民(1887—1911) 福建福州人。他在家乡创办私学、读报所,宣传革命思想,后自费前往日本庆应大学学习,在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他参与筹划广州起义,率敢死队进攻总督衙门,不幸受伤被捕,拒不投降,最终壮烈牺牲,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鲁迅(1881—1936) 浙江绍兴人。他曾经在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习,后决定终止学业,弃医从文。回国后,他加入教育部工作,兼任大学教师,同时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在此期间,他发表了大量小说、散文、杂文等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其中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分析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任选两张图片,参照示例,对其联系进行说明。(示例组合除外)
示例: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⑧1941年,《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这两种报刊,都报道了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了国内外时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3)依据材料三,归纳以上人物经历的共同点。谈谈你对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的认识。
18.某校开展了主题为“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综合实践活动。
材料一 重走红色之旅
①中共一大上海会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
②《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原文1919年李大钊发表于北京
③李大钊故居1920—1924年李大钊及家人居住的一处三合院建筑
④《两个工人的疑问》原文1920年陈独秀发表于上海
材料二 探索革命道路。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②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并于1928年2月建立起革命根据地。③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于井冈山。④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地区运用游击战开展武装斗争。⑤随着根据地的逐步巩固,1928年5月至7月,边界各县掀起分田高潮,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阶段划分 阶段特征 相关史事
第一阶段 “寻路阶段”——武装反抗攻城市 A:______(填序号)
第二阶段 “开路阶段”——革命摇篮井冈山 B:______(填序号)
第三阶段 “守路阶段”——武装割据燃星火 C:______(填序号)
材料三 追溯胜利原因。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及时而大胆地向敌占区进军,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四 活用红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当下,红色研学备受欢迎,一些学校紧跟时代步伐,原创开发了具有“全谱系+全学段”特征的“红色剧本+”系列产品,形成独特的“大手拉小手·红色搭档”研学模式,促进了精神谱系、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播;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一大文创”商店里,“树德里1921”AR矿泉水瓶身上,可以“饮水思源扫码学史”;人体感应、虚拟现实等技术也被应用于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和传播,通过多媒体屏幕,人们能用自信的笑容制作专属明信片,向百年先烈汇报当下美好的生活,为党“打call”……这些充分说明红色文化的主题尽管严肃,但也可以很有吸引力,厚重的党史也可以感染青年,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记录着一代代中国青年挺立时代潮头,勇担历史使命的行动。
——整理自《光明日报》等
(1)依据材料一,在①—④中挑选恰当的史料填在下列横线处。(多选、错选不得分)结合所学,说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属于文献史料的是:_____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_
(2)依据材料二,将史事序号填写到表格的相应位置。(多选、错选不得分)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历史经验。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说说“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的体现。
(4)依据材料四,概括当前运用红色资源的特点。结合自身对于红色资源的参观学习经历,谈谈“传承好红色基因,继承好红色江山”的意义。
19.从北京看近代社会的变迁。
材料一 门头沟煤矿是中国煤矿史上第一个中外合办的煤矿,也标志着北京近代工业的开始
时间 发展概况
1872年 清政府在区境内创办了北京第一家以蒸气动力为提升设备的近代工业——通兴煤矿(今门头沟煤矿前身)。
1896年 清政府因资金不足,请美国商人施穆与其合股开采。
1898—1908年 煤矿因技术不成熟,租给英商,成为英商独办。由于大清矿务章程规定不允许外商在京畿一带独办矿务,因此该矿又改为中英合办,改名为中英门头沟煤矿。
1912年 门头沟煤矿有竖井一口,采煤仅一层,产煤量少且运输不及时。
1914年 矿区修建了小铁路,煤炭开采后直接上车运到北京、天津各地。并且在前门和.西直门设有煤栈,门头沟煤矿发展成为当时北京最大的煤矿。
1937—1941年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进占平西矿区,掌握了运输大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对矿区实行法西斯统治,建立了炮楼。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经济部接收门头沟煤矿,矿权为国民党政府所有。
1949年 全国解放后门头沟煤矿收归国有,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其发展成国家大型矿井。
材料二 电灯的传入影响了北京的社会生活
材料三 百花齐放看北京,民间文艺润民生
北京民间文艺蕴含着民族的共同记忆与文化基因。进入近代以后,与宗教活动相关的庙会逐步衰落,而以物品交易为主的庙会日益繁盛,对北京人来说,逛庙会也是一种文化休闲的生活方式,其自由、开放式的消费娱乐空间对于北京独特的平民文化形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1918年,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开辟了“歌谣选”专栏登载,至1920年底,共征集歌谣1400多首,在学术和文艺方面推动了民俗学事业发展。20世纪30年代末期,中国民俗学家金受申开始在《立言画刊》上开设“北京通”专栏,介绍“曲艺”“评书”等民间文艺,他希冀“北京过去现在风俗”,或可为后人所借镜。北京民间文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认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练表达。
——摘编自《中国艺术报》等
(1)依据材料一,指出门头沟煤矿在发展中遇到的挑战。结合所学,说出1912—1914年门头沟煤矿迅速发展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北京照明情况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近代北京民间文艺发展产生的影响。请你从国家和个人两个角度,为继承和发扬北京民间文艺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B
17.【答案】(1)《南京条约》;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①1865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成立;②1872年,清廷批准设立轮船招商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是清政府为推进自强、保护国家利益而设立的近代工业和航运企业,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显示出中国在西方压力下探索自主发展的努力。
(3)在不同时期,他们都曾留学海外获取知识,并在回国后投身于不同领域的工作,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在国家处于困境时,个人可以通过获取先进知识、坚持理想信念,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为国家的自主发展和富强贡献力量。只有国家的强大才能提供个人实现理想的土壤,而个人的努力又反过来促进国家的发展
18.【答案】(1) ②、④;①、③。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A:①;B:②③;C:④⑤。
历史经验:结合国情,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全民族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中国共产党以及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一致,形成了统一的抗战力量,共同对敌,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结合时代科技,注重创新性和吸引力,通过互动体验和多媒体技术使红色文化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意义: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历史,铭记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并激励我们在新的时代承担起自己的使命,继续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19.【答案】(1)挑战:资金不足;技术不成熟;政策束缚;交通运输条件差;日本侵略;社会动荡。原因: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激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变化:由煤油灯到电灯;电灯照明逐渐平民化。原因:电力系统技术的进步;城市建设的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3)影响:蕴含着民族的共同记忆与文化基因;对北京独特的平民文化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学术和文艺方面推动了民俗学事业发展;北京民间文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认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练表达。建议:国家角度,在学校教育中增加传统艺术的课程,让学生从小接触和学习传统艺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社交媒体等,广泛宣传传统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民间文艺。个人角度,参观各种传统艺术的展览、演出,阅读北京民间文艺的书籍,宣传民间文艺等。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