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6 16:3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江城子 ·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面对现代城市快餐式的爱情,我们更渴望一份恒久绵长的不
老情,更想终身拥有一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的执着相依。 一千年前的王弗是幸运的,她不仅拥有一个男人
对她的千般依恋,还拥有这个男人亲人为她种下的三万株松树
。然斯人已逝,可是这份千年不老的爱情依旧温暖着现代都市
里的男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江城子 · 已卯正月二十
日夜记梦》
情境导入
1、了解悼亡题材诗歌,回顾苏轼有关文学常识
2、诵读作品,理清思路,把握诗歌内容
3、学习鉴赏本词的艺术手法
学习目标
文学常识
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 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 亡诗三首》。后题材扩大,现在广义的 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 的诗歌。代表诗人有潘岳、元稹、李商 隐、纳兰性德等。
文学常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 称
苏东坡,苏仙,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 家,画家。号称五绝:诗、词、散文、书法、画等成 就极高。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 “ 苏 辛 ”
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 一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画:擅长墨竹怪石枯木
文学常识
作品背景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乡贡进士王方之女。 “生十有六岁,而归于轼。”十六岁嫁给苏轼以后,她堪称苏 轼的得力助手,有“慕后听言”的故事。
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 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苏轼的《亡妻王氏墓志铭》 中记载着这样的故事: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 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 是人言 ”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
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
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 忘,她便从旁提醒。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王弗侍亲甚孝, 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作品背景
治平二年五月(1065年),年仅二十七岁的王弗去世, 苏轼依父亲苏洵言“ 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在王弗迁墓与 苏母合葬时所写的墓志铭中哀叹说,“君得从先夫人于九
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 妇何伤乎 呜呼哀哉!”,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 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
十年后,熙宁八月,苏轼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和,被转 迁至密州任知州,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 一的《江城子 ·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此时诗人四十 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 年。
品 读 诗 歌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凄婉哀伤
品读内容
上 阙 :
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写景、记事、抒情,以白描取胜
下 阙 :
梦见亡妻和相见之喜--写人、写事、写情,无声胜有声
品读内容
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表达了什么感情
在全词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这一句直接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和伤悼。
这种感情凄婉、沉痛,笼罩全篇。
生死相隔了茫茫十年,作者对亡妻的怀念始终没有淡化。虽时光易 逝,但真情难忘。追念之情,不能自已。“两茫茫”表面看是写自己也 写故去的妻子,实际上是写自己无边的惆怅和空虚的情怀。作为首句, 为全文奠定下了伤悼的感情基调。
品读内容
“不思量”,故作决绝语,实际上是思量得太深、太苦了;
偏生“自难忘”,刻骨铭心,自然推不去、躲不开了。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
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品读内容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
“千里孤坟”即言亡妻归葬之地与自己当时所在地相隔之遥。
“千里”,是对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补充,共同点出生
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
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
品读内容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和“十年”一句 有什么关系
凄凉包括词人与亡妻两个方面
“凄凉”:①思念亡妻;②政治仕途不顺,生活困苦
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 从侧面反映出亡妻生前是作者的知音,夫妻二人无话不谈。
品读内容
联系苏轼生平,思考“凄凉”包含了哪些复 杂的情感
纵使…是一个假想。
通过想象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深沉、悲痛,而又无奈,表现了作者对亡妻 的深切怀念,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应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包括反对新法 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所遭遇的不幸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
迁,流徙,历尽沧桑,备尝艰辛。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 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十年来,颠沛流离,历 经忧患,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
品读内容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纵使”一词有什么作用
上阕归纳:
一 、情感:写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二、主要手法:
(1)直抒胸臆
(2)想象(上片写尽了相思之苦,下片即转入写梦)
品读内容
“忽 ”是指梦境的恍惚迷离,悲中寓喜。亲切、熟悉,使梦境
更具真实感,足见上阕"思量"、“难忘”之言真实不虚。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白描
从这里,才入题“记梦”。
“夜来幽梦忽还乡”,是记叙,写自己梦中忽然回到了思念中的故乡, 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
“小轩窗,正梳妆”这是白 描的手法。小轩窗,是梳妆的环境、背景,
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梳妆,是王弗做的事情,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 正梳妆打扮。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
品读内容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思考:“忽”字换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
久别重逢,没有出现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是怎样
的情景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此时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可是,你看着我,我看 着你,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此时无声胜有声”,四目相视,两心相映,万千思绪尽在其中了。 更显凄凉之情,呼应上片“无处话凄凉”
品读内容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长着矮小松树的山冈,
承上片“千里孤坟”,指亡妻的坟墓。
既指已经过去的漫长的十年
亦指未来无尽的岁月。
前指孤坟
后指生者和死者。
1. “短松冈”指什么地方

2. “年年”指什么
3. “肠断处”指何处
断肠人指何人
品读内容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A. 对写,词人从梦中醒来,想象在千里之外的荒郊月夜,那长着小松树的山冈
上,妻子一定会年复一年地为思念丈夫而悲伤。写自己怀念亡妻,却料想对方为 怀念自己而柔肠寸断,语言平易质朴,将对亡妻的思念表达得深沉哀婉,感人至 深,催人泪下。
B. 用凄凉的环境衬托悲凉的心情。
C. 呼应开头,总束全词,浑然一体,使感情得到发展、强化,把感情推向高潮
品读内容
赏析“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
①虚幻世界和梦境。苏轼的《江城子 · 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 描绘了 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
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②想象和回忆。《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o
③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 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品读内容
下阕归纳:
下阕“记梦”,表达沉痛之情。
主要表现手法:白描,对写,虚实结合。
艺术手法
概括本词的艺术特色
A. 以虚映实,虚中见实
B. 情感真挚,以情动人。 C. 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D. 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用词写悼亡之
情,为苏轼首创。
该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
思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诗人自己。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
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
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