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6 16:3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桂枝香 金陵怀古
审美鉴赏
与创造
通过反复诵读, 品味感受诗歌语 言美、意境美、 情感美。
思维发展
与提升
了解作者借古 讽今的写作手 法,发掘作品 中所蕴含的情 感。
文化传承
与理解
理解诗人借古讽
今的思想感情, 培养积极入世的 人文情怀。
语言建构
与运用
读懂诗歌,从
意象入手分析 鉴赏并背诵。
仁宗庆历进士。他目睹时弊 给皇帝上
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
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巩固地
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拳
知政事,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前后两度为 因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
正的胜利。晚年退居金陵,世称荆 公 。 谥文。其文逻辑严密,辨理深透,笔力雄 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
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 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 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与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 世。
王安石
当历史遇见诗歌,便成就了一类
诗歌,名为“怀古诗 ”,
比如我们之前学过的《念奴娇 ·赤 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今天我们再来赏读一首怀古诗。
著名学家余世存:
历史是
中国人的宗教
林语堂却说:
诗歌是
中国人的宗教
教学导入
8
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
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明朝,李贽《焚书 · 杂说》
对 比 烘 托 用典
直抒胸臆借景抒 情
虚实相生借古讽今
感慨国运衰微昔盛今衰盛衰无常
抒发个人感慨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爱国情怀
揭露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手 法 情 感
怀古诗的结构
临古地 思古人 忆其事 抒己志
鉴赏步骤
1 弄清史实 2 揣摩意图 3 体悟情感 4 分析技巧
桂枝行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安
解题
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 ”。
词的题目。
金陵:今江苏南京,六朝古都。 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
题材:咏史怀古诗。
桂 枝 香 · 金 陵 怀 古
金陵
江苏省会南京
六朝古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十朝都会: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南京成为历代文人抒发感慨,怀古思今最多的地方。
该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后,被罢相做江宁知府时。当时,
北宋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 着种种的危机。廿年仕宦生涯,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
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 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
写作背景
桂枝香 月
金陵怀古
登 临 送 目 , 正 故 国 晚 秋 ,
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 练 , 翠 峰 如 簇 。 归 帆 去 棹 残 阳 里 , 背 西 风 , 酒 旗 斜 矗 。 彩 舟 云 淡 , 星 河 鹭

画 图 难 足 。
念 往 昔 , 繁 华 竞 逐 , 叹 门
外 楼 头 , 悲 恨 相 续 。 千 古 凭 高 对 此 , 谩 嗟 荣 辱 。 六 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 草 凝 绿 。 至 今 商 女; 时 时 犹 唱 , 后 庭 遗 曲 。
各用一句话概括上片和下片的内容
登高望远,金陵晚秋,雄伟壮丽
— 下阕
怀古抒情,借六朝旧事告诫世人
8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词义: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肃:肃爽,天高气爽。
句义: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 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
时令:晚秋;天气:初肃;
地点:故国(朝代更替);
人物:词人;方式:登临送目。
远。正值晚秋,秋色肃爽,
气势已是不凡。
开头三句把全词置于一个
凭栏远眺的角度,视野高
来往船只
。 归 帆 去 掉 残 阳 里 , 背 西
星 河 马 起 , 画 图 难 足
"难足”的图画之中,"精绝"在何处
澄江、翠峰、帆棹、残阳、西风、
酒旗、彩舟、淡云、星河、起鹭
雄伟壮阔
繁华热闹
化用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赏读:脱去“静如”,化为“千里”,将“澄江”静怡安详之态 变为奔腾不息之势,拉长了眼光所及,也拉长了思考维度。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赏 读:“似练”“如簇”,两个比喻,
写出了水的清澈和山的峭拔,高低结合, 将金陵山水立体化,金陵胜景,概见与 此。一山一水, 一纵一横,就确立了全 图主干。
残 阳:
补蟹 發 临 时 间西晟在億晚时下是黄 西 风昏 时 节 ,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酒
照应"里帔碍暗晚秋口黄昏里来来往往
的行旅,人事匆匆,由自然景物写到人的活
动,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萧索,以“悲情”为基调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远近结合×动景
水天融为一体,与王勃的《膝土商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
赏 读 ;远在天际的船罩上一层薄雾,水上的白鹭纷纷从银河上惊起, 共长
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观察的视
野——在广漠的空间上,随着船帆渐渐远去,水天已融为一体,分 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
“云淡”" 鹭 起”动静相生
远近交错
动静结合
旷远 雄健 壮阔
上片运用比喻、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色彩对比等手法, 选取了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星河、白鹭 等意象,描绘了金陵晚秋图。
提示:描写景物的方法
时空 (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感官 (嗅觉、触觉、 听觉、 味觉、 视觉) 动静 (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虚实 (虚写、实写、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色彩 (鲜明、斑斓、柔和)
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 点面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和细笔工描
要从政治上警告统治者们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
如果将下阙中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
x 作者并不希望只是对历史发出空叹,而是
"叹"些什么
繁华竞逐,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六朝旧事随流水
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文本探究。 —下阙
在下阕中,词人怀想的史实是什么 面对的现实又是怎样的
G6 史实
66 现实
以“念往昔”句作为过渡,紧扣上阙的秀丽江山美景,词人回忆过往,
“繁华竞逐”把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揭示了出来。
目的:王安石借古讽今,希望当权者引以为戒。
赏 读 :“念往昔”起过渡作用,由上阕的写景转为下阕的抒情,由 现实转为想象。
“繁华竞逐”指词人想象六朝的达官贵人竞相效仿攀比,过着奢侈 的生活。
本词是如何从写景转入到抒情的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门外楼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指南朝陈国亡国惨 剧。韩擒虎,隋朝名将。当他带兵攻至金陵朱雀门外时,陈后 主尚与其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寻欢作乐。见大势已去,陈后主 带着张贵妃、孔贵嫔两人躲于宫中一口枯井中。后被捉住,押 至韩擒虎帐前,陈亡于隋。
逐”,正是这种穷奢极欲、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
作法才造成了国破家残,败亡相续的后果!
作者忆六朝统治者“繁华竞逐”的典故是什么 结果
又是什么
表面是是贪恋女色、不理国事,实则是“繁华竞
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站不到应有
的历史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汲取教训。人们登高凭吊, 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
干古凭高对此 嗟 荣 辱。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偏义复词,耻辱。
徒然、枉然
王安石青少年时代,党项、交趾、契丹、
西夏就先后多次袭扰北宋边城,王安石入 仕及当政期间,契丹、西夏、羌人、交趾 更加频繁地屠城掠地,给北宋的安全造成 了极大的威胁。而北宋的冗官冗兵非但抵 御不了少数民族的袭扰,反而加重了国家 财政危机。政府的妥协退让,又使官僚、
豪强、大商人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造成 了劳动人民的饥寒交迫,以致农民起义此 起彼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北宋江山 的风雨飘摇已见端倪,统治阶级却还被表 面的繁华强盛欺骗,整日灯红酒绿醉生梦
时光液可理解繁赛烟蓑草凝绿”这是景色描写 只剩下寒爆
及六朝的兴广随着历中的长 惨淡 绿 草 衰 黄 睹 物 思 人
借景抒情,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情。六朝 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如今除了眼前的 一 些衰飒 的自然景象, 更不能再见到什么。
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 绪,抒发悲叹之情。
六朝相继覆灭的历史已随着长江水一起逝去,只有那秋风
寒烟中的衰草还一直在苍暗的绿着。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借景抒情
金陵城一派歌舞升
平、欣欣向荣的繁 华峥嵘之貌。
金陵城也曾这样繁
华峥嵘过,而六朝 的繁华却终是破没 衰败了。
眼前 六朝时
金陵秋景与六朝旧事的关系
共通点
至时这种情况仍然存在,告诫统治者要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 今时的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
至 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 指《玉树后庭花》,被看作亡
庭国之音,是荒淫误国的代名词
恨《泊, 犹》 后“ 不。
"

庭花
商女


隔江
秦淮
亡国
杜牧
今人有没有吸取前车之鉴呢
后庭
遗曲。
◆结尾典故蕴涵作者怎样的情感 你听到诗人的呐喊了吗
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 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杜牧生活的唐末到王安石所生活的北宋,如此长的 一段时间,这种繁华竞逐的生活依然不变。
用 典 ,提醒当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 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要有所改变,要居安思危,避免重蹈覆 辙 。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不是闲笔,而是最具表现力的直指朝廷积弊的投枪匕首,意在 说明责任不在商女,而在于让商女唱曲的统治者。是为了让统
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 让悲剧不再重演!
王翁之怒不在女,在乎荒淫之朝廷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 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 覆亡的历史。
②批评人们只是空发兴亡感 没有吸取历史教训。
③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对 社会现实的不满之情
④委婉劝告宋统治者不要重 朝灭亡覆辙,应励精图治,富 强兵,抵御外患。
⑤寄托了词人对当时朝政的 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千古凭高对此, 谩嗟荣辱。 借 古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 寒烟衰草凝绿。 青 讽 今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所思 手法 情感
淫导致
叹 ,
北宋
蹈六

担忧
文章
主 旨

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天气初
肃”,色彩绚丽,风光秀美,画面开阔,气势恢宏;
下阕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写出了六朝的 衰亡,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 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怀古伤今 立意高远 奋起变革 免蹈覆辙
体悟一种济世的情怀
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能感慨朝代兴亡,但 王安石却在本词中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他居安 思危,非常希望宋朝的统治者能够励精图治,实现富国强 兵。王安石摆脱了个人荣辱的小圈子,虽然第二次被罢相, 但仍然把眼光放在国家前途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立意高瞻远瞩——"我"之胸襟
>>“ 我”之色彩
》》 “我”之化用 》》 “我”之胸襟
写景开阔旷远
用典贴切自然 立意高瞻远瞩
语言苍劲 笔力刚劲 意境开阔 风格豪放
艺术特色
王安石的《桂枝香 ·金陵怀古》和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两首都是
怀古之作,都是借景抒发自身的感情,但从人文精神、人生体验上着眼, 二
人有没有差别
明 确 :苏轼的《念奴娇 · 赤壁怀古》主要是悲叹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
这是对于自我人生价值的关照,是道家个体精神的集中体现;
王安石的《桂枝香 · 金陵怀古》主要是对于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
是对社会的关照,这是儒家‘居高位则忧其民,退居江湖则忧其君'的兼济天 下精神的体现。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两大主流,对中国文人,乃至中国社 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伯夷②在 首 阳 ,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自从巨灵③.开,流尽千万秋。 行行潘生④赋,赫赫曹公5. 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二十岁献书阙下,对策落第之后。②伯夷:商末士君子。③巨灵:指河神, 此处指黄河。④潘生:指西晋文人潘岳。他曾西来长安,作《西征赋》。⑤曹公:即曹操,曾 西征韩遂、马超,过关斩将,立下赫赫战功。
诗歌鉴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 由题目“怀古”可知该诗与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题材相同,都 属咏史怀古诗歌。
B. 前两句中“暮春”"晚景"点明了诗歌所写的具体时间,而津楼也 因在暮霭中显得低矮。
C . 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在暮春时所见潼关景色为实,对 历史上人物故事的联想为虚。
D. 中间四句写诗人登上潼关楼阁所见的自然景色,极力描绘了眼前黄 河水流的汹涌与可怖。
诗歌鉴赏
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①求仕不成的失意、落寞之情。诗人对策落第,“欲济无舟楫”,于暮 春离开长安,内心充满落寞,漫漫归程缥缈在前方,使游子产生一种无 所归依感。
②对古人的仰慕之情。诗人来到潼关,不禁缅怀仰慕于此建功立名的古 人。
③对自己功名未立的惆怅。古人有丰功伟绩,为后人缅怀,而自己仕途 无着,壮志难酬,不禁凄凉满怀。
[注]①霸主:指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君主。②二江:宋代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
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③东府:指东晋简文帝的丞相,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④麦秀:即 《麦秀歌》,为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
思 考 :本诗与王安石的词《桂枝香 · 金陵怀古》虽内容相似,但作者对 金陵的感怀略有不同。试分析本诗与《桂枝香 ·金陵怀古》下阕表达的 观点有何异同。
金陵怀古(其一)
王安石
霸主①孤身取二江②,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③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④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相同点
诗词都剖析历朝衰亡的主要原因在于贪图安逸享乐。比如诗中感
叹“逸乐安知与祸双”指出子孙的奢华逸乐导致断送政权。词中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感叹统治阶级挥霍 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
贰都指出现实依旧画舫不断,余唱未休。批判当权者依旧沉湎酒色,
诗“后庭余唱落船窗”,词“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醉生梦死。
不同点
诗歌尾联认为千百年来,兴亡更替是常见现象。人们对此既无能 为力,那还是置之不论,一切付之酒杯,以免徒然的伤感。
词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 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却未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吸取历史 的教训。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 患意识。
(1)《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化用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
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是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后 庭 遗 曲”。
(2)《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深秋时节金陵 最具典型特征的山水景物的句子是“干 里 澄 江 似 练, 翠 峰 如 簇 11 o
(3)《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 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4)《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把目光投射到江天一色的远景,描写 景物动静结合,凸显“画图难足”的句子是“彩 舟 云 淡,星 河 鹭 起。
(5)《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 等人文景观的句子是“归帆去棹残阳里,背 西 风,酒 旗 斜 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