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课型
【教学内容】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祖国颂歌(二)第3课《御风万里+祖国慈祥的母亲》。
【教材分析】
《御风万里+祖国慈祥的母亲》是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祖国颂歌(二)第3课欣赏课。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郭文景在香港回归之前,应香港特区“庆委会”之约,专门为弦乐乐队和军乐队而作,于1997年7月1日首演。该作品不仅是对香港回归的热烈庆祝,更是对中华民族团结与和睦的美好祝愿。《御风万里》全曲曲式结构为“引子+A+B+A1+尾声”,速度上具有意大利式序曲的快慢快的特点。作者强调节奏和节拍的艺术化处理,多采用奇数拍和变节拍的技法以营造音乐的动感。A段和再现A'段,采用主调音乐的写法,形成主旋律加伴奏的织体形态。B段中使用复调的手法将汉、蒙、藏、哈萨克族的民歌融为一体,如《黄河船夫曲》《嘎达梅林》《囊玛》《哈萨克族民歌》等,寓意着五十六个民族间的团结与和睦。《祖国慈祥的母亲》该曲创作于1981年,由张鸿西填词,陆在易谱曲,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高音声乐作品。1979年改革开放后,全国各界都掀起了振兴祖国的爱国热潮,作曲家们纷纷以音乐来表达爱国情感,这部作品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歌曲以凝练的笔触、浓郁的感情,抒发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无限忠诚,曲风朴实自然,品味高雅,旋律优美流畅,词句寓意深刻,是中国乐坛不可多得的佳作。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音乐学习热情较高,处于变声期,对音乐感知力有所提升。在知识方面,能掌握基本音符、节拍,部分学生有一定演唱基础,但在音准、节奏把控上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对流行音乐兴趣浓厚,喜欢跟唱。然而,音乐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对复杂音乐作品理解不足。学习能力上,接受能力较强,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有时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有待提升。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初步了解作品中的复调创作手法,培养学生聆听复调音乐的能力。以探究学习方式分析作品的音乐主题、乐器音色、音响等音乐要素,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情感色彩。
(二)艺术表现
通过听辨作品,熟悉汉、蒙、藏、哈萨克族等四段民歌主题,以及双簧管、圆号、小提琴、短笛等主奏乐器。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从作品中感受和领悟民歌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以及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的美好愿景。同时,该作品也体现了对振兴中华由衷的感叹与欢呼,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和理解《御风万里》所表达的民族团结与和睦的主题,以及各民族民歌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二)教学难点
感受复调音乐的魅力,能够分辨出作品中不同民族的民歌主题,并理解其艺术处理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之前听过哪些交响曲?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什么是交响曲?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或较大型)套曲。一般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通常是快板,采用奏鸣曲式,有鲜明的主题和复杂的结构;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如慢板或行板,旋律比较抒情;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或诙谐曲,节奏明快;第四乐章又是快板,常带有总结性和辉煌的气势。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其第一乐章开头的“命运敲门”动机就很有代表性,通过弦乐和管乐等多种乐器组合,展现出强烈的戏剧性和情感力量。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交响曲了,那你们猜猜什么是交响序曲?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交响序曲是一种单乐章的管弦乐曲,通常是歌剧、舞剧等大型作品的开场音乐,用来提示剧情或营造氛围。它也会在音乐会单独演奏。比如《春节序曲》是用于春节联欢晚会等场合开场的交响序曲,节奏欢快,有浓郁的节日氛围,以锣鼓等民族乐器和管弦乐器结合,让人感受到喜庆的情绪。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中国交响序曲作品《御风万里》(书写板书《御风万里》)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音乐,听听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景?由几个部分组成?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郭文景在香港回归之前,应香港特区“庆委会”之约,专门为弦乐乐队和军乐队而作,于1997年7月1日首演。该作品不仅是对香港回归的热烈庆祝,更是对中华民族团结与和睦的美好祝愿。《御风万里》全曲曲式结构为“引子+A+B+A1+尾声”,速度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速度上具有意大利式序曲的快慢快的特点。作者强调节奏和节拍的艺术化处理,多采用奇数拍和变节拍的技法以营造音乐的动感。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下面聆听引子部分,听听这段音乐旋律有什么特点?情绪有什么特点?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引子部分以激情热烈的快板开始,如浩荡之风在祖国万里长空飞扬,为全曲奠定了激昂、宏大的基调。下面聆听A乐段,听听这个乐段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画面?情绪是怎样的?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A段采用主调音乐的写法,形成主旋律加伴奏的织体形态。这一段落的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下面边听音乐边用声势动作伴奏
预设:表现音乐
教师:下面聆听B乐段,听听这个乐段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画面?情绪是怎样的?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B段是作品的核心部分,使用复调的手法将汉族、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的民歌融为一体。这种复调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层次和色彩,更寓意着五十六个民族间的团结与和睦。下面聆听这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选自哪首民歌?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这段音乐选自高亢有力的民歌《黄河船夫曲》,表现出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用双簧管演奏的,大家说说双簧管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双簧管的音色的音色带有浓郁的鼻音,音质柔和、甜美,同时又有芦笛般的音色,比较细腻。双簧管的音色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在乐队演奏中可以清晰地凸显出来。而且它的音色表现力丰富,能演奏出抒情、忧伤、欢快等多种情绪的旋律,像在演奏舒缓的慢板乐章时,可以营造出非常宁静、悠远的氛围。下面边听音乐边模拟演奏
预设:模拟演奏
教师:下面聆听这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选自哪首民歌?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这段音乐选自与蒙古民歌《嘎达梅林》用圆号演奏的,你们知道圆号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圆号音色柔和、丰满。它的声音圆润、深沉,有很强的融合性,能跟木管乐器、弦乐器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让乐队的音色更加和谐统一。下面边听音乐边哼唱
预设:哼唱
教师:下面聆听这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选自哪首民歌?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这段音乐选自与藏族民歌《囊玛》用小提琴演奏的,你们知道小提琴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小提琴的音域宽广,高音区音色明亮、清澈、锐利,如同阳光穿透云层,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中音区的音色柔和、圆润,音质甜美,就像在平静地倾诉情感,非常适合演奏抒情的旋律,能传达出细腻的情感变化,低音区音色则较为深沉、浑厚,带有一种深沉的共鸣。下面边听音乐边模拟演奏
预设:模拟演奏
教师:下面聆听这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选自哪首民歌?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这段音乐选自与哈萨克民歌,用短笛演奏的,你们知道短笛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短笛的音色非常明亮,它比长笛的音高要高一个八度,声音尖锐、清脆,就像鸟儿在高空清脆地鸣叫。在管弦乐队中,它的音色可以轻易地穿透其他乐器的声音。同时,短笛的音色很有穿透力和光辉感,当演奏欢快、激昂的旋律时,能够增添华丽的色彩和灵动的感觉,能很好地表现出活泼、热烈的情绪。下面边听音乐边模拟演奏
预设:模拟演奏
教师:下面聆听第三部分,听听这段音乐你熟悉吗?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第三乐段是A段的再现A',同样采用主调音乐的写法,形成主旋律加伴奏的织体形态。这一段落的音乐在再现A段主题的同时,又融入了新的元素和变化,使全曲在结构上更加完整和统一。尾声部分是对全曲的总结和升华,音乐在激昂、宏大的气氛中逐渐结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整体聆听,边听音乐边表现音乐
预设:表现音乐
教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一首爱国的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首先了解一下该作品的背景:《祖国慈祥的母亲》该曲创作于1981年,由张鸿西填词,陆在易谱曲,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高音声乐作品。1979年改革开放后,全国各界都掀起了振兴祖国的爱国热潮,作曲家们纷纷以音乐来表达爱国情感,这部作品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歌曲以凝练的笔触、浓郁的感情,抒发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无限忠诚,曲风朴实自然,品味高雅,旋律优美流畅,词句寓意深刻,是中国乐坛不可多得的佳作。下面聆听歌曲,听听歌曲由几部分组成?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曲式结构:全曲为带引子、尾声的单二部曲式,由两个乐段加曲尾衬腔构成。下面聆听第一乐段,听听第一乐段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以一字一音的词曲结合为主,曲调流畅地在中低音区进行,似诵似唱地叙说对祖国的深切挚爱。下面边听音乐边哼唱
预设:哼唱
教师:下面聆听第二乐段,听听第二乐段旋律有什么特点?和第一乐段有什么区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第二乐段开始处音调大跳到全曲高潮,然后曲调逐渐下降,表达了人们对祖国母亲的赞美颂扬。下面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预设:打节奏
教师:整体欣赏
预设: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我们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音乐。主歌部分:哼唱,副歌部分:自由加入声势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通过视频感受一下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通过学唱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感受异国乐曲的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五、结语
在课堂学习中,我们深入领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从古老的编钟到悠扬的笛箫,从激昂的鼓乐到灵动的丝竹,每一种乐器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音乐理论知识、演奏技巧以及文化背景。通过聆听经典曲目,我们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感受到了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注重传授知识,还引导我们积极参与互动,让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大家认真聆听、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见解。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我们共同探索音乐的奥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友谊。
通过本次课堂学习,我们不仅对中国传统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六、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七、课堂达标
1.《御风万里》是一首 。
2.《祖国慈祥的母亲》中出现了2/4拍合3/4拍,这种一首作品中出现两种拍子以上称为 。
3.昆曲又名 ,被称为“ ”。
答案:1.交响序曲
2.混合拍子
【板书设计】
《御风万里》
交响序曲
全曲曲式结构为“引子+A+B+A1+尾声”
《祖国慈祥的母亲》
1=bA 2/4 3/4 中速深情地
带引子、尾声的单二部曲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