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 美术鉴赏 2.1 程式与意蕴:南宋山水——残山剩水忆难休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 美术鉴赏 2.1 程式与意蕴:南宋山水——残山剩水忆难休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2-04 21:16:42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扬州
▲绍兴


▲镇江
《千里江山图》局部 王希孟
《万壑松风图》 李唐
中国的山水绘画艺术中心由北方转向南方之后,南宋的画家们将会描绘出什么样的景色呢?
猜一猜
江南美景
南宋画家们会选择什么样的风格来描写这些山川之景呢?
欣赏南宋画家王洪笔下的山水画作品《渔村夕照图》。
想一想
秀美
淡雅
清新
灵动
画家笔下的南宋山水给你一种什么样的风格感受呢?
《渔村夕照图》王洪
李唐
李唐(约1066-1146),字晞古,河阳三城(河南孟县)人。是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期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全能式画家。其在南北交替的变化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山水画法,也成了两宋时期独具特色的山水画大家。是南宋“水墨苍劲”派的开创者,与刘松年马远、夏珪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他擅长山水,画风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山水造型章法以及笔墨上都明显更加概括简练。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等。
《万壑松风图》 北宋·李唐
《清溪渔隐图》 南宋·李唐
探究
章法图式

笔墨趣味

审美意境

探究
对比赏析 ·小组探究
构图:将所有的美景,一览无余的汇聚到一幅作品之中“以大观小”的绘画形式称之为全景式构图。
章法图式

《万壑松风图》 北宋·李唐 188.7cm*139.8cm
《溪山行旅图》 北宋·范宽 206.3cm*103.3cm
松林
云雾
浅滩
溪流
山石
章法图式

《清溪渔隐图》 南宋·李唐
构图:以写描写特定的局部景象为主要内容,构图精简,“以小见大”的构图形式,我们称之为截景式构图(边景式构图)。
渔夫
小桥
草屋
树林
山坡
远滩
河流
山石
为什么在构图上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北宋时期,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社会整体高度繁荣,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万壑松风图》运用相对写实的手法,描绘出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景象。
南宋靖康之乱后,百废待兴,加之南方社会环境因素,描绘出的是偏安一隅、清新秀美的截景式山水。
——社会政治因素
《万壑松风图》 北宋·李唐
笔墨趣味

《清溪渔隐图》 南宋·李唐
《万壑松风图》 北宋·李唐
笔墨趣味

刮铁皴
钉头皴
斧劈皴
小斧劈皴
《清溪渔隐图》 南宋·李唐
笔墨趣味

大斧劈皴
观《清溪渔隐图》,作品表面上给人以静止的观感,但无形中有一股自如的“气”萦绕于画面空间,给人无限的意想。由此可见,北宋到南宋的笔墨技法,由写实转向表意。
为什么在笔法上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地理位置、社会风貌、气候环境、植被生长等的差异。
南移后,由高原转移到水乡,所以用阔笔湿墨的画法,气韵生动的表现烟雨蒙蒙的画面,正是南方山水的在现。
——地理环境因素
《万壑松风图》 北宋·李唐
《清溪渔隐图》 南宋·李唐
审美意境

为什么在意境上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万壑松风图》画家采用“以大观小”的方式,从不同视角将景物组合在一个画面中,全景式大山大水是对自然的宏观审视,给人气象万千之感。
《清溪渔隐图》采用“以小观大”的视角,认真品味微观世界里的奇妙景象。以一角之“有”,反衬出全境之“无”,以有限通向无限,来表达作者心中情感,展现出一种悠远、空旷的意境。
——哲学因素
由此可见,从北宋到南宋,山水画不论是从构图、笔墨还是意境上都有很大的变化。李唐作为两宋时期的山水画大家,奠定了南宋山水画风的形成,马远、夏圭继承发扬了李唐的绘画风格,并将其进一步发展为特点更加独特和鲜明的“边角式”构图。
边角之风
《梅石溪凫图》马远
《雪溪放牧图》 夏圭
《松溪泛月图》 夏圭
《山坡论道图》马远
马一角,夏半边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附近),侨寓钱塘(今杭州)。南宋时期杰出的山水画家,其作品构思巧妙,精于布局,笔法细微,清远空灵。
初师李唐,却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兼画人物、花鸟,作人物有轩昂闲雅之气。与同时的夏圭,号称“马夏”,他善作平视或仰视构图。
《踏歌图》马远
仰视
俯视
边景式构图
稻田
山石

小路
《踏歌图》局部 马远

溪流
《踏歌图》局部 马远
松树
楼阁
仙山
云气
《踏歌图》马远
对比探究
1、虚——实
2、动——静
3、疏——密
4、雅——俗
问:在整幅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对比手法?
马远的画不是借由笔墨对客观场景的再现,而是在有选择的布局中,反复推敲,实现笔墨、画境、诗意三位一体,真正实现了诗书画印的结合,使中国画的艺术表达更为完整。
总结变化
到这里我们是否对南宋山水有了初步的认识呢?他具体有哪些变化呢?
总结变化
南宋山水画整体给我们的感受是清新、秀美、诗意的,他的意境表达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留白
《荻岸停舟圖斗方》马远
《山水图》马远
《松溪泛月图》局部 夏圭
《松崖客话图》夏圭

留白
《松崖客话图》夏圭
空白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白色的效果,而是为了营造一种空灵清秀的氛围,没有任何装饰和色彩就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纯净的美感。
为白而白——是为空白。
留白
《荻岸停舟圖斗方》马远
《山水图》马远
虚白不同于空白,他不是纯粹的白色,而是一种似白非白的色彩,能营造出一种深远朦胧的氛围,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意境美感。
似白非白,以虚入白——此为虚白。
《寒江独钓图》马远
渔船、垂钓老者、水波纹
留白
白是一种超越了空白和虚白的境界,没有固定的色彩和形状,而是通过心灵的感受和领悟表现美的存在。
见白非白,自由心生——此为无白。
倾独爱,空一白,悟我;
见天地,虚一白,见物;
现万物,无一白,依心。
空白,虚白,无白,是中国美学的留白三重境界。
通过留白的艺术形式表现出:见我,忘我,无我的人生三重境界。
南宋画家的山水不在只是简单的美景,而是南宋“偏安一隅,残山剩水”的表达,更是一种对山川湖水的终身托付。



听!
TRADITIONAL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