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三潭映月
雷峰夕照
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
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并掌握“饮”“初”等6个生字,积累
”潋滟“”空蒙““相宜”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所学生字的发展与变迁,加 深形象记忆,以达成长久识记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意趣,感受山水交融的秀丽,
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水利专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他的词开阔豪迈,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他的散文著述宏富,纵横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擅长书画,被列为“宋四家”之一。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饮
初
潋
滟
yǐn
chū
liàn
yàn
饮料 饮马
年初
起初
蒙
méng
启蒙 瞎蒙 蒙古
认识生字
yìn
抹
mǒ
涂抹 抹墙 抹布
mā
mēng
měng
mò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再读古诗,
读出节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断句朗读,把握节奏。
找出景物,想象情景。
剖析题目,明确大意。
结合注释,了解意象。
饮酒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正。
逐句释义
在晴朗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光粼粼,看起来十分美好,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亦】也。
逐句释义
雨天时,在云雾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逐句释义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的话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相宜】适合,适宜。
逐句释义
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深入研读
晴天、雨天。
水光潋滟、波光粼粼。
对西湖山水的喜爱,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1.文中都写了哪两个角度来描写西湖风景的?
2.晴天时的西湖是一番怎样的景色?
3.雨天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色?
山色空蒙、云雾飘渺。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是写西湖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