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版教材】中学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812序曲+第一交响序曲》课堂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新版教材】中学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812序曲+第一交响序曲》课堂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2-17 11: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课型
【教学内容】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序曲赏听》第2课《1812序曲+第一交响序曲》。
【教材分析】
《1812序曲+第一交响序曲》是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序曲赏听》第2课欣赏课。《1812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一部管弦乐序曲,完成于1880年。该作品是为了纪念1812年俄法战争(又称爱国战争)中俄罗斯人民的胜利而创作的,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812序曲》采用奏鸣曲式写成,音乐结构清晰,包括序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等部分。作品通过不同的音乐主题和节奏变化,生动地再现了战争中的各种场景,如战争的爆发、激烈的战斗、俄罗斯人民的反击以及最终的胜利庆典等。关峡的《第一交响序曲》是根据其2001年所作歌剧《悲怆的黎明》的主题音乐,于2003年12月重新编排而成的。结构分析:明确作品的结构,如经典的ABA三部性结构。A部:通常包含主题呈现,如弦乐队以波浪起伏的音型做背景,圆号、小号等乐器的加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 B部:为发展部或连接部,音乐在此部分进行变化和发展,如钢琴领奏、小提琴独奏等,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和音乐形象。再现部:回归主题,但可能有所变化或缩减,如全曲在乐队强大的轰鸣声中磅礴地结束。音乐特点:分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共同营造出特定的音乐氛围和情感表达。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音乐学习热情较高,处于变声期,对音乐感知力有所提升。在知识方面,能掌握基本音符、节拍,部分学生有一定演唱基础,但在音准、节奏把控上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对流行音乐兴趣浓厚,喜欢跟唱。然而,音乐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对复杂音乐作品理解不足。学习能力上,接受能力较强,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有时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有待提升。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欣赏《1812序曲》了解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及其音乐风格。
(二)艺术表现
分析《1812序曲》的音乐结构,识别主要音乐主题,并理解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掌握序曲的概念及特点,理解《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分析音乐结构和主题变化,感受作品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美。
(二)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音乐联想到具体的战争场景和历史事件,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外国有很多出名的艺术家,你们知道哪些?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他们都有哪些作品给你的印象最深?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你们了解俄罗斯作曲家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柴可夫斯基俄罗斯作曲家、指挥家,其创作涉及广泛的音乐体裁和形式。代表作品有《天鹅湖》《第钢琴协奏曲》《第六(悲怆)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柴可夫斯基的作品《1812序曲》(书写板书《1812序曲》)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同学们,什么是序曲?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序曲是指歌剧、舞剧等开幕前演奏的短曲,亦称“开场音乐”,由管弦乐队演奏,其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的旋律,它仿佛是剧情的缩影。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该作品的背景:《1812序曲》本作品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为纪念1812年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人侵,最终赢得胜利而创作的一首管弦乐作品,表现了俄国人民奋起反抗保家卫国的雄伟气魄。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通过聆听乐曲,你想到了什么画面?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本首作品采用了大型管弦乐队和合唱团的演奏方式,将战争的激烈和紧张感完美地展现出来。整首乐曲中,鼓点声音如同战鼓擂响,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乐曲中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曲调,有的部分凄美悠扬,有的部分激昂豪迈。整个乐曲的结构严谨,每个部分之间相互衔接紧密,音乐的发展逻辑清晰。
通过聆听我们判断这首作品由几部分组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1812序曲》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采用了奏鸣曲式的结构,全曲由序论、主题乐段、发展段、再现段和尾声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之间相互衔接紧密,音乐的发展逻辑清晰,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统一的艺术整体。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朗诵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下面聆听引子部分,听听这段音乐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引子以中提琴与大提琴的弱起节奏拉开序幕,提琴以平稳进行的和声缓缓进入,演绎《主啊,保佑你的子民》赞美诗。营造了一种安详而宁静的氛围,为接下来的战争场面做铺垫。
下面边听音乐边指挥
预设:指挥
教师:下面聆听主题部分,听听这段音乐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旋律有什么变化?速度有什么变化?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 随着管乐的加入,音乐逐渐进入主题乐段。管乐吹响优美的主题,仿佛描述着俄罗斯人民安详美满的生活。随着定音鼓的敲响和管乐的低鸣,音乐中开始透露出一种不安和紧张感。下面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
预设:做声势动作
教师:下面聆听发展段部分,听听这段音乐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旋律有什么变化?速度有什么变化?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发展段是整首序曲的高潮部分。军鼓的密集敲击象征着军队的逼近和战争的爆发。法国号和短号相继奏出《马赛曲》的旋律,与描写俄罗斯人民奋起抵抗的主题交错缠绕,斗争激烈。下面边听音乐边用军鼓伴奏
预设:伴奏
教师:下面聆听再现段部分,旋律有什么变化?速度有什么变化?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再现段中,音乐逐渐回归平静。尾声部分以教堂的钟声和炮声作为结束,音乐庄严而宏伟。随着《光荣颂》的主题响起(原为俄国国歌《上帝保佑沙皇》,“十月革命”后改为《光荣颂》),俄罗斯人民宣布了最终的胜利。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作品关峡的《第一交响序曲》,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该作品的背景:
这首作品是根据其2001年所作歌剧《悲怆的黎明》的主题音乐,于2003年12月重新编排而成的。下面聆听作品分析,该作品由几个部分组成?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作品为带有引子的复三部曲式,乐曲以史诗般的音乐描绘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满怀激情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情怀,营造出漫漫岁月中革命志士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下面我们聆听A部,听听这部分音乐有什么特点?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A部以波浪起伏的音型做背景,圆号、小号等乐器的加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下面我们聆听B部,听听这部分音乐有什么特点?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B部:为发展部或连接部,音乐在此部分进行变化和发展,如钢琴领奏、小提琴独奏等,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和音乐形象。下面我们聆听C部,听听这部分音乐有什么特点?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再现C部:回归主题,下面分析一下这两首作品有什么不同?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都以史诗为题材,用音乐讲述了历史,用音乐描绘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满怀激情地颂扬了民族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情怀,营造出漫漫岁月中革命志士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我们请同学上台用不同的形式表现音乐。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通过视频感受一下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通过学唱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感受异国乐曲的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
在课堂学习中,同学们通过欣赏、分析与讨论,深入了解了这部经典作品。从音乐知识层面,大家掌握了乐曲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感受到节奏的强烈变化,如弦乐的快速律动与炮声的轰鸣,体会到旋律的优美与激昂。理解了和声在营造氛围、推动音乐发展上的重要作用。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在欣赏过程中,能够准确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无论是战争的紧张、胜利的喜悦,还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通过小组讨论,大家分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提升了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通过这堂课,同学们不仅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在音乐欣赏与创作方面得到了锻炼,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
七、课堂达标
1.《1812序曲》由俄罗斯作曲家 作曲,是一首 合奏曲。
2.《第一交响序曲》由作曲家 作曲。
3.音乐符号“#”名称是: 。
4.“>”“<”的名称是: 。
答案:1.柴可夫斯基 管弦乐
2.关峡
【板书设计】
《1812序曲》
序曲
《1812序曲》
柴可夫斯基
全曲由序论、主题乐段、发展段、再现段和尾声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交响序曲》
关峡
复三部曲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