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04 10:5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课程学时 第2课时
所属学科 生物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课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主要内容是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细胞膜的生物膜系统。这部分内容为细胞的胞吞与胞吐和蛋白质的合成做了铺垫。通过同位素标记法了解分泌蛋白是怎么通过细胞器分泌到细胞之外。因此,本节课将详细讲解分泌蛋白的过程和生物膜系统。
二、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不完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前两章已经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种类等知识,这为进一步学习细胞基本结构奠定了基础。教师在讲解内容时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概念模型,把知识点系统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的了解,能够分析细胞中部分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2.通过细胞生物膜系统的观察,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形成生命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2)细胞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教学难点(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2)细胞中部分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五、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构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分泌和运输的概念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2.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分析生物膜系统组成和功能,形成生命观念。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一)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二)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制作模型的材料等。 七、教学设计思路流程图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学生朗读《爱你爱到细胞深处》 这首诗。【提问】诗中的不同细胞器之间是否也有分工作?【讲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节课,探究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学生思考观看学习目标 从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过渡 细胞器之间又是如何协调配合的呢?
一、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创设情境1】新冠康复患者的血清可以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者,由于血清含有特异性抗体,这类蛋白质属于胞内蛋白还是分泌蛋白?【提问】1.什么是分泌蛋白呢?【提问】2.除了抗体以外,分泌蛋白还有哪些?【播放】《我是分泌蛋白》的视频。【合作探究一】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1.分泌蛋白是在哪里合成的?2.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运用哪种科学方法?介绍这种方法的概念和应用。【创设情境2】在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标记氨基酸出现的先后顺序。3.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历了哪些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尝试描述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过程。4.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需要能量吗?能量由哪里提供?【模型构建】每个小组提供一张白色的卡纸、笔等材料,学生按要求构建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的概念模型。【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完善模型的结构。【练习1】分泌蛋白合成过程中,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面积发生怎么的变化?【练习2】从内质网到细胞外,分泌蛋白穿过了几层生物膜? 学生回答:分泌蛋白。学生回答: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这类蛋白质叫作分泌蛋白。学生回答:消化酶、一部分激素。学生观看视频。小组合作探究一:1.分泌蛋白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2.同位素标记法,介绍这种方法的概念和应用。学生看图回答: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3.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等结构。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内加工,由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做进一步的加工,再由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4.需要能量,如核糖体在将氨基酸肽链的过程中就需要能量,囊泡运输、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去的过程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是由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提供的。小组合作,构建概念模型。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学生回答: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学生回答:0层。 创设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利用视频,使学生很直观的认识分泌蛋白。通过阅读课本,设计问题串,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构建模型,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小组互评,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习题演练,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过渡 在细胞中,有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膜结构,它们在成分、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联系呢
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合作探究二】1.展示各种细胞器膜、核膜和细胞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膜的概念?【提问】(1)原核生物和病毒有生物膜系统吗?【提问】(2)生物膜系统是细胞中各种膜结构的总称,还是生物体内各种膜结构的总称?【提问】3.生物膜组成和结构上有什么联系?【提问】4.分析细胞生物膜系统的作用是?【与生活联系】4.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应用,人工合成的膜材料已用于疾病的治疗。(1)生物膜可以运载药物,水溶性药物晶体分布在磷脂双分层形成的膜泡内部,脂溶性药物晶体分布在磷脂双分子层疏水尾部包裹形成的疏水区中。(2)医学上采用透析型人工肾替代病变的肾行使功能。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血液透析膜就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膜材料,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让干净的血液返回病人体内。 小组合作探究二:学生回答:在细胞中,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学生回答道:没有,因为原核细胞内的生物膜分化不完善,只有细胞膜,没有核膜及具膜细胞器;病毒无任何膜结构,所以原核生物和病毒无生物膜系统。学生回答:是细胞中各种膜结构的总称,比如胃黏膜、肠系膜就不属于生物膜系统。学生回答:组成上:各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相似,都由脂质(主要为磷脂)、蛋白质及少量的糖类组成,但每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结构上:直接或者间接。学生回答:(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生物膜系统的广阔的膜面积为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所需的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3)将细胞分成一个个小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互不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学生学习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借助图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合作探究,形成生命观念。 通过引导学生从生物膜结构出发,分析生物膜的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通过与生活联系,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方面的社会责任。
四、课堂小结 展示PPT: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 回顾本节课的知识 构建知识网络图,有助于学生识记知识点。
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一、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概念2.联系3.作用4.应用
导入:朗读《爱你爱到细胞深处》 这首诗,引导学生思
考细胞中不同结构之间是否也有分工合作,引出新课。
合作探究一:通过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探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合作探究二: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分析生物膜系统组成和功能。
与社会联系,学习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