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课型
【教学内容】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天山之音》第1课《青春舞曲》。
【教材分析】
《青春舞曲》是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天山之音》第1课唱歌课。《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旋律生动流畅,节奏明快活泼。歌词描绘了青春的美好易逝,寓意珍惜时光。歌曲为4/4拍,G大调,由四个规整乐句构成,采用单一部曲式。其旋律大量运用切分节奏与附点音符,充满动感活力,凸显维吾尔族音乐特色。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音乐学习热情较高,处于变声期,对音乐感知力有所提升。在知识方面,能掌握基本音符、节拍,部分学生有一定演唱基础,但在音准、节奏把控上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对流行音乐兴趣浓厚,喜欢跟唱。然而,音乐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对复杂音乐作品理解不足。学习能力上,接受能力较强,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有时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有待提升。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哼唱、分析、小组讨论等,培养音乐感知、分析及合作能力。(二)艺术表现
学生能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流畅演唱,掌握维吾尔族音乐的典型节奏特点,提升节奏感与音准能力。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体会歌曲中对青春的赞美,增强珍惜青春、热爱生活的意识,感受维吾尔族音乐魅力,提升对多元民族文化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清晰表达歌曲欢快情绪,精准演绎切分节奏与附点音符,把握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
(二)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歌曲内涵,在演唱中融入情感,生动展现维吾尔族音乐韵味。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听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教师范唱《达坂城的姑娘》)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这首歌曲是作曲家王洛宾创作的新疆歌曲《达坂城的姑娘》,同学们知道新疆歌曲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新疆歌曲采用切分节奏,旋律跳跃性强。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首新疆歌曲《青春舞曲》(书写板书《青春舞曲》)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大家了解维吾尔族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维吾尔族的饮食风俗中,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烤羊肉串。维吾尔族人一般以面食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喜食肉类、乳类,蔬菜吃的较少,夏季多拌食瓜果。他们通常一日三餐,早餐吃馕喝茶或乌马什(玉米面粥),中午为面类主食,晚饭则是汤面或馕茶。维吾尔族人民长期重视园林生产,绝大多数维吾尔族群众都有自己的果园,因而有常年食用瓜果的习惯。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通过聆听我们能想象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它短小精练,虽简单之极,但韵味别致,唱起来朗朗上口。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歌曲的背景:1939年,王洛宾在甘肃酒泉搜集到这首民歌,回到青海西宁之后将它修改定稿。他在歌词上进行了很大的改动。原词中的“别的那哟哟”是维吾尔语的汉语译音,具有“小鸟哟”的意思。如果直译过来,既不符合诗词的格调,也很难与歌谱中的旋律音配合,更失去了民歌的味道。怎么办 必须对语言进行艺术加工!王洛宾灵机一动,把“别的那哟哟”变成这首歌曲的衬句,不仅使旋律中的十个音节都保留了,整体风格也不会割裂,还增添了一种新疆独有的少数民族风格。这首歌曲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轻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就不再回头。因此,这首歌词是在真挚地告诉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下面我们再次聆听歌曲,听听这歌曲有几个部分组成?(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歌曲为大调式,是4/4拍,A B二段体结构。由二个部分组成,下面我们学唱第一部分,大家看看第一部分由几个乐句组成?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第一部分由五个乐句组成,下面我们学习第一个小节
预设:学唱
教师:注意十六分音符、大音程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二个小节
预设:学唱
教师:注意十六分音符、大音程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三个小节
预设:学唱
教师:注意十六分音符、大音程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习第四个小节
预设:学唱
教师:这一小节大家熟悉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这一小节是第一小节的完全重复,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五个小节
预设:学唱
教师:这一小节大家熟悉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这一小节是第二小节的重复,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跟琴整体演唱第一部分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聆听第二部分,听听这部分音乐有什么特点?歌词有什么特点?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第二部分加入了衬词,节奏发生了变化,情绪方面进入了歌曲的高潮,下面我们学唱第一小节
预设:学唱
教师:注意附点音符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唱第二小节
预设:学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唱第三小节
预设:学唱
教师:这一小节大家熟悉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这一小节是第一小节的重复,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唱第四小节
预设:学唱
教师:这一小节大家熟悉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这一小节是第二小节的重复,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跟音频整体演唱
预设: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我们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音乐。
预设: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歌曲的曲作者:王洛宾(1913-1996)作曲家,北京人。他长期在新疆地区收集、整理、改编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的民歌。王洛宾一生创作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一千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奖”。《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已成为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你们听过他的哪首歌曲?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通过视频感受一下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通过学唱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中对青春的赞美,增强珍惜青春、热爱生活的意识,感受维吾尔族音乐魅力,提升对多元民族文化的喜爱。】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
在这堂围绕《青春舞曲》展开的音乐课堂中,同学们深入领略了这首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独特魅力,收获满满。
课堂上,通过聆听歌曲,大家一下就被那明快活泼的节奏所感染,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轻拍身体。在分析环节,同学们对歌曲中频繁出现的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进行剖析,深刻理解了这些元素是如何赋予歌曲热烈奔放的动感,从而牢牢把握了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通过这堂课,同学们在音乐知识、技能和情感认知上都取得了进步。希望大家课后继续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去探索更多优秀的民族音乐,让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 。
七、课堂达标
1.歌曲《青春舞曲》是一首 民歌。
2.歌曲《青春舞曲》的曲作者是 。
答案:1.维吾尔族
2.王洛宾
【板书设计】
《青春舞曲》
1=G 4/4 拍
中速 稍快
维吾尔族
王洛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