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训练9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1.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歼-20飞机上用到的氮化镓材料属于合金材料
B.“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其中的“火树银花”涉及到焰色试验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D.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但不适用于活泼金属引起的火灾
2.利用3-苯基丙酸催化脱氢制备异肉桂酸的反应如下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制备过程属于氧化反应
B.3-苯基丙酸的分子式为
C.异肉桂酸分子中最多有9个碳原子共面
D.异肉桂酸最多与发生加成反应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测现象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期现象
A 乙醇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颜色变浅或退去
B H2S溶液 Na2SO3溶液 溶液变浑浊、产生气泡
C H2O2溶液 淀粉KI溶液 溶液变蓝
D 浓氨水 AlCl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解
4.一种由前四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图所示)是一种用于合成药物的重要试剂。已知X、Y、Z、M、N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M位于同一主族,X、Y、N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M>N>Z
B.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M
C.化合物YM2与YZM均为共价化合物
D.化合物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5.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含键的数目为
B.晶体含有离子总数为
C.含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D.常温下,的溶液中,的数目为
6.固氮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一种新型人工固氮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转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元素均呈现了两种价态
B.反应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Li是催化剂,只有是中间产物
D.整个过程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7.科学家研发了一种绿色环保“全氢电池”,某化学兴趣小组将其用于铜片上镀银作为奖牌奖给优秀学生,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B.当吸附层a通入2.24L(标况)氢气时,溶液中有0.2mol离子透过交换膜
C.离子交换膜既可以是阳离子交换膜也可以是阴离子交换膜
D.电池工作时,m电极质量逐渐增重
每日训练10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1.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亚硝酸钠是一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可用于防腐、上色
B.铁粉与氧化铝发生的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铁轨
C.纳米级二氧化硅可用于制计算机芯片
D.通过石油的分馏可得到乙烯等化工原料
2.三醋精是一种食品用香料,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醋精属于油脂 B.三醋精的分子式为C9H13O6
C.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D.d的同分异构体不止一种
3.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大头针固定固体,塑料瓶盛放液体试剂。实验时先打开止水夹,手指压紧小孔并挤压塑料瓶,使液体试剂沿玻璃管上升至完全充满,排尽玻璃管中空气,立即关闭止水夹,一会儿后,手指堵住小孔,打开止水夹。下列所加液体试剂、对应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固体 液体试剂 现象 结论
A 钠块 水 钠块熔化成小球并浮在水面上;打开止水夹,点燃气体,火焰呈淡蓝色 钠块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B 铝条 NaOH溶液 先有沉淀生成,后沉淀溶解;打开止水夹,点燃气体,火焰呈淡蓝色 铝条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
C 铜丝 稀HNO3 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呈蓝色 铜丝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2
D 铁丝 食盐水 打开止水夹,并松开小孔片刻,关闭止水夹,发现塑料瓶中液面下降 铁丝发生了吸氧腐蚀
4.某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是一种家用杀虫剂。X、Y、Z、W、R为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与R不在同一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Z、W的氢化物均很稳定
B.阴离子的还原性:R>X
C.W、R两种元素均可形成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化合物,且褪色原理相同
D.元素Y与元素R均能形成三种以上的含氧酸盐
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H218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B.1mL2mol/LH3PO4溶液中H+个数小于0.002NA
C.2.3g钠用铝箔包裹与足量水反应,生成H2分子数为0.05NA
D.标准状况下,2.24L乙烯与Br2完全反应,断裂共价键总数为0.1NA
6.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降低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器中表现还原性
B.膜反应器中,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HI的平衡转化率
C.该工艺中和HI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碘循环”
D.碘循环工艺的总反应为:
7.铁碳微电池法在弱酸性条件下处理含氮废水技术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作时H+透过质子交换膜由乙室向甲室移动
B.碳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NO+12H++10e-=N2↑+6H2O
C.处理废水过程中两侧溶液的pH基本不变
D.处理含NO的废水,若处理6.2 gNO,则有0.5 mol H+透过质子交换膜
每日训练11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1.《蔡翁碑》上刻有“砍其麻、去其青、渍以灰、煮其身、洗以头、抄以帘、剧以壁,纸以成”;《政论》中记载“有蔡太仆之驽,及龙亭之剑,至今擅名天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造纸术可用“沤、蒸、捣、抄”四个环节描述,其中“捣”为粉碎
B.古代“弩机”多为青铜制品,青铜的主要成分为铜铝合金
C.“蔡伦纸”之前的竹简、绢帛均是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
D.造纸用的树皮、废麻、破布等原料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和淀粉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g乙醇中含有3NA个C-H键
B.标准状况下,2.24L氟化氢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
C.1L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OH-的个数为0.1NA
D.22.4L(标准状况)乙烯和甲烷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水分子总数为2NA
3.布洛芬(图丁)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下面是其一条高产率的合成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最多有8个碳原子共平面
B.乙转化为丙为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C.与丙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只有6种
D.丁与乙酸互为同系物
4.KMnO4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某实验小组利用Cl2氧化K2MnO4制备KMnO4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
已知:K2MnO4在浓强碱溶液中可稳定存在,碱性减弱时易发生反应:
3MnO+2H2O=2MnO+MnO2↓+4OH-。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试剂X可以是漂白粉或KClO3
B.装置连接顺序是c→a→b→e→d→f
C.装置C中每生成1molKMnO4,消耗0.5molCl2
D.若去掉装置A,会导致KMnO4产率降低
5.短周期主族元素R、X、Y、Z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中的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合物甲,另外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合物乙。常温下,甲为液态,乙为固态。甲+乙→白色沉淀+气体(臭鸡蛋气味),Y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 > Y > X > R
B.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 > Z
C.R、X、Z只能组成一种共价化合物
D.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备Y的单质
6.由乙烯制备2-氯乙醇(HOCH2CH2Cl)的原理为:CH2=CH2+HClO→HOCH2CH2Cl。用铂(Pt)作电极电解KCl溶液制备2-氯乙醇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连接电源的负极
B.电解时,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从左侧移向右侧
C.理论上,制取1 mol 2-氯乙醇生成气体b的体积为11.2L (标准状况) 。
D.电解时,左侧溶液pH逐渐减小,右侧溶液pH逐渐增大
7.砷酸()为三元弱酸,室温下向0.1mol/L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
B.室温下,离子的电离程度强于水解程度
C.向VL 0.1mol/L 溶液中滴加0.05mol/L NaOH溶液至时,消耗NaOH溶液体积大于VL
D.图中pH为4.7和9.8时均有
每日训练12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1.兔年春晚《满庭芳·国色》以中国传统色为切入点,使得桃红、凝脂、群青等有着优美名字的“中国色”扑而而来。其中“桃红”可从红花、铅丹、朱砂或赫石等原料中提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提取红花中的有效成分红花素时,可使用萃取操作
B.铅丹中价与价的个数比为
C.以朱砂(主要成分为)为原料提取的“桃红”不宜用于制作化妆品
D.赭石(主要成分为)可用于制作磁性物质
2.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1mol氯化铁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则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数为
B.标准状况下,和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C.标准状况下,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D.标准状况下,11.2L三氯甲烷所含的原子数为
3.某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9H8O2,其苯环上含有两个邻位取代基,且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苯甲酸互为同系物
B.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C.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该有机物和甲苯
D.与其具有相同官能团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4.实验室模拟制备亚硝酰硫酸()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已知:亚硝酰硫酸溶于硫酸,遇水易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中应使用70%的浓硫酸
B.装置B、D中浓硫酸作用不同
C.装置C中反应为
D.虚线框内的装置可以换为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5.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Y>X
B.Z和X形成化合物的稳定性大于Z的同族元素与X形成化合物的稳定性
C.Na2Y2与水发生反应时,Na2Y2只作氧化剂
D.在CaX2、CaY2和CaZ2三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6.利用废料制备的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极b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解总方程式:
C.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D.X可以是溶液
7.有机二元弱碱[RN2H4]在水中的电离原理类似于氨。常温下,向0.1mol L-1R(NH2)2溶液中滴加0.1mol L-1稀盐酸,溶液中各含氮微粒的分布分数δ(平衡时某含氮微粒的浓度占各含氮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随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交点a对应溶液中c(RN2H)=0.05mol L-1
B.RN2H4的第一步电离常数Kb1的数量级为10-8
C.RN2H5Cl溶液显酸性
D.图中交点c对应溶液的pH=8.7
每日训练13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生石灰脱燃煤中的硫,最终硫可转变为CaSO4
B.用作信息高速公路的石英光导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C.净水池中加入活性炭有吸附色素和除异味的作用
D.作反应容器涂层的聚四氟乙烯能抗酸、碱,耐腐蚀
2.具有美白功效的某化妆品主要成分Z的合成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1molX最多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
B.Y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
C.X和Y反应生成Z为加成反应
D.Z中苯环上一氯代物有8种
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28g14CO中含有中子数为14NA
B.1mol O2与一定量甲烷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4NA
C.1L浓度为0.1 mol L 1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数目为0.1NA
D.28g C2H4和C3H6混合物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目6NA
4.R、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R和Y位于同主族,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X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的原子序数。向这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Q的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Ba(OH)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Y> Z> R> X B.Q溶液中两种阳离子浓度相等
C.Z2R2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D.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Y
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补铁口服液中滴加几滴酸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补铁口服液中有Fe2+
B 向I2水中先加浓NaOH溶液,再加CCl4,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层, 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CCl4能萃取碘水中的碘,而NaOH溶液不能
C 向盛有1 mL乙酸乙酯的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 H2O、2 mLNaOH溶液,70 ~ 80°C热水浴 试管 a液体分层,酯层无明显 变化; 试管b酯层消失 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
D 向Fe(NO3)3溶液中先加稀HNO3 ,再加NaCl 溶液黄色先褪去,再变为黄色 HNO3的强氧化性将Fe3+氧化为无色, Cl-的还原性再将其还原为Fe3+
6.二氧化碳选择性加氢制甲醇是解决温室效应、发展绿色能源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常温常压下利用铜基催化剂实现二氧化碳选择性加氢制甲醇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变化图如下(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粒子用*标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能改变反应机理,加快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热
B.二氧化碳选择性加氢制甲醇是放热反应
C.该历程的决速步为
D.总反应为
7.如图为电解法处理含有Cl-、的酸性废水的工作示意图。已知在铁的化合物的催化机理中,H+吸附到b电极表面获得电子形成活性H再参与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起催化作用的是Fe(Ⅲ)
B.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阳极附近的pH变小
D.废水处理过程中Cl-浓度基本不变
每日训练14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泡沫灭火器可用于金属钠着火后灭火
B.SiO2和纯碱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O2,该反应利用的是较强酸制较弱酸的原理
C.氯气可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D.工业上采用“吹出法”进行海水提溴,该方法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
2.聚酰胺(PA)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中含有五元环 B.②是酯化反应
C.该合成路线中甲醇可循环使用 D.PA可发生水解反应重新生成Z
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8g熔融的KHSO4中含有0.5NA个阳离子
B.标准状况下,22.4L N2和H2混合气中含NA个原子
C.50ml 12mol/L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D.密闭容器中2mol NO与1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4.常温下,W、X、Y、Z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的pH(浓度均为)和原子半径、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Z>Y>X>W
B.四种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只有一种是强酸
C.Z的单质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
D.W、Y、Z都可能形成的氢化物分子
5.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大头针固定固体,塑料瓶盛放液体试剂。实验时先打开止水夹,手指压紧小孔并挤压塑料瓶,使液体试剂沿玻璃管上升至完全充满,排尽玻璃管中空气,立即关闭止水夹,一会儿后,手指堵住小孔,打开止水夹。下列所加液体试剂、对应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固体 液体试剂 现象 结论
A 钠块 水 钠块熔化成小球并浮在水面上;打开止水夹,点燃气体,火焰呈淡蓝色 钠块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B 铝条 NaOH溶液 先有沉淀生成,后沉淀溶解;打开止水夹,点燃气体,火焰呈淡蓝色 铝条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
C 铜丝 稀HNO3 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呈蓝色 铜丝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2
D 铁丝 食盐水 打开止水夹,并松开小孔片刻,关闭止水夹,发现塑料瓶中液面下降 铁丝发生了吸氧腐蚀
6.已知复杂反应的速率由反应历程中活化能最大的一步基元反应决定。卤代烃的取代反应有以下两种反应历程,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卤代烃的取代为放热反应
B.SN1 反应速率与c(Nu:-)和c(R3CX)相关
C.SN2反应速率与c(RX)和c(Nu:-)相关
D.SN1机理为两步反应,SN2机理为一步反应
7.微生物脱盐池的a极上加入了呼吸细菌,工作时可将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作时,a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流从b极流向a极
B.M为阴离子交换膜,N为阳离子交换膜,脱盐室最终可得到淡盐水
C.若b极上消耗标准状况下气体,通过N膜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D.呼吸细菌的作用为催化有机物分解
每日训练9
7.【答案】A【解析】
8.【答案】D【详解】A.加氢为还原反应,去氢为氧化反应,上述制备为去氢过程,属于氧化反应,A正确;
B.3-苯基丙酸的分子式为,B正确;
C.苯环所连接的原子和碳碳双键所连接的原子均为平面结构,且单键可以旋转,则异肉桂酸分子中最多有9个碳原子共面,C正确;
D.1mol苯环可以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mol碳碳双键可以和1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羧基不能发生加成反应,1mol异肉桂酸最多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9.【答案】B10.【答案】D
11.【答案】A【详解】A.乙醇溶液溶质CH3CH2OH分子中有O—H键,每个乙醇分子中一个O—H键,溶剂H2O分子中也有O—H键,每个水分子中两个O—H键;n(C2H5OH)= ==1mol,O—H键数目1NA,n(H2O)===3mol,O—H键数目6NA,所以O—H键数目共7NA,故A正确;B.由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离子构成,则含有离子总数为,故B错误;C.初始浓硫酸与镁发生反应,生成MgSO4、SO2和H2O,随着硫酸浓度变稀,稀硫酸与镁反应生成MgSO4和H2;如果只发生第一个反应,每两个H2SO4分子中有一个参与变价,转移电子2个(生成SO2),但有第二个反应发生,每分子H2SO4均参与变价,生成H2,转移电子2个,故0.2mol H2SO4中参与变价的H2SO4物质的量应大于0.1mol,转移电子总量应大于0.2NA,故C错误;D.溶液没有给出体积数据,无法计算微粒数目,故D错误;故选:A。
12.【答案】D【解析】A.根据转化关系可知:在转化过程中H始终呈+1价,A错误;B.反应②为,该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因此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Li是催化剂,和LiOH均是中间产物,C错误;D.根据分析,整个过程的总反应为氮气和水生成氨气和氧气,可表示为,D正确;故选D。
13.【答案】D【解析】由电子流向可知,左边吸附层a为负极,发生了氧化反应,电极反应是H2-2e-+2OH-=2H2O,右边吸附层b为正极,发生了还原反应,电极反应是2H++2e-=H2↑,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电池的总反应为H++OH-=H2O,则m为阳极,p为阴极;A.根据图知,吸附层a上,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吸附层a为负极,氢气失电子和OH-反应生成H2O,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故A正确;B.吸附层a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标况下2.24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转移0.2mol电子,则有0.2mol氢离子透过交换膜,故B正确;C.H+在吸附层b上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离子交换膜还允许H+通过,可以是阳离子交换膜,移向吸附层a移动,因此也可以是阴离子交换膜,故C正确;D.吸附层b为正极,则m为阳极,为了在铜片上镀银,则m电极材料为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Ag失电子生成Ag+,m电极质量逐渐减小,故D错误;故选:D。
每日训练10
7.【答案】A8.【答案】D【解析】A.油脂由丙三醇与高级脂肪酸反应形成的酯,而三醋精由丙三醇与乙酸反应形成的酯,不属于油脂,A错误;B.根据三醋精的键线式可知,三醋精的分子式为C9H14O6,B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错误;D.d为CH3COOH,其同分异构体可以为HCOOCH3、HOCH2CHO等,则d的同分异构体不止一种,D正确;故选D。
9.【答案】A【解析】A.若固体是钠块,液体试剂为水,钠块熔化成小球并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熔点低,且产生了气体,打开止水夹,点燃气体,火焰呈淡蓝色,说明产生了氢气,可以证明钠块与水反应产生氢气,选项A正确;B.若固体是铝条,液体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铝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不会产生沉淀,选项B错误;C.若固体是铜丝,液体试剂为稀硝酸,铜单质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选项C错误;D.若固体是铁丝,液体试剂为食盐水,食盐水呈中性,铁丝发生了吸氧腐蚀,打开止水夹,并松开小孔片刻,关闭止水夹,发现玻璃管中液面.上升,但由于塑料瓶直径较大,较难观察其液面变化,选项D错误;答案选A。
10.【答案】D
12.【答案】B【解析】反应器发生反应SO2+I2+2H2OH2SO4+2HI,反应生成的H2SO4和HI进入分离器,分离后的HI进入膜反应器,在500℃条件下发生分解生成H2和I2,生成的I2进入反应器,实现碘循环。A.反应器发生反应SO2+I2+2H2OH2SO4+2HI,SO2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A正确;B.膜反应器中的反应为2HI(g) H2(g)+I2(g),增大压强能提高反应速率,但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HI的平衡转化率,B错误;C.根据反应器中的反应和膜反应器中的反应,该工艺中I2和HI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碘循环”,C正确;D.将反应器中的反应和膜反应器中的反应相加,总反应为,D正确;故选B。
13.【答案】C【解析】在原电池反应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极微粒变化及元素化合价判断电极正负极、离子移动方向,并书写相应的电极反应式。A.由图可知电池工作时,碳电极是正极,H+会由负极移向正极,即H+由乙室通过质子交换膜向甲室移动,A正确;B.碳电极为正极,在甲室中转化为N2,所以电极反应式为,B正确;C.当转移10 mol e-时甲室溶液中消耗12 mol H+,但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只有10 mol,因此,甲室溶液中c(H+)减小,溶液的pH不断增大,C错误;D.处理含的废水时,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关系式为:,透过质子交换膜的H+与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处理6.2 g(其物质的量是0.1 mol)时,电池中有0.5 mol H+透过质子交换膜,D正确;
每日训练11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B【解析】A.甲中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共平面,和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也共平面,以该碳原子为中心,取代基上与该碳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与其共面,以此类推,取代基上还有一个碳原子与它们共面,所以总共是6+1+1+1=9,所以最多有9个碳原子共平面,A选项错误;B.乙转化为丙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碳氧双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是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B选项正确;C.与丙有相同官能团即含有-OH,除了苯环外,取代基有6个C原子,并且可以是一取代、二取代、三取代等取代方式,所以同分异构体种类远远超过6种,C选项错误;D.丁的分子式为,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分子组成上并不是相差n个-CH2-,故不互为同系物,D选项错误;答案选B。
10.【答案】C【解析】A.试剂X可以是漂白粉或KClO3与浓盐酸发生价态归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A正确;B.B装置生成氯气,通过A洗气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进入C中氧化K2MnO4制备KMnO4,装置D用于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故装置连接顺序是c→a→b→e→d→f,B正确;C.因氯气会与氢氧化钾反应,故装置C中每生成1molKMnO4,消耗Cl2物质的量大于0.5mol,C错误;D.若去掉装置A,挥发的氯化氢与氢氧化钾中和,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生成MnO2,会导致KMnO4产率降低,D正确;故选C。
11.【答案】B12.【答案】C【解析】根据上述装置图可知,用铂(Pt)作电极电解KCl溶液,左侧氯离子失电子被氧化为氯气,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氧化乙烯来制备2-氯乙醇,所以X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右侧Y电极为阴极,水得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溶液中钾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右侧,则推知气体b为氢气,溶液a为KOH溶液。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Y电极为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A正确;B.电解池工作中,阳离子移向阴极,所以上述装置中,钾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从左侧会移向右侧,B正确;C.当制取1 mol 2-氯乙醇时,消耗1molHClO,因生成的氯气与水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电极中电子转移数会大于1mol,则生成氢气的体积大 于0.5mol,即不为11.2L(标准状况),C错误;D.电解时,左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O与乙烯反应,但生成的HCl会使溶液pH逐渐减小,右侧溶液中“放氢生碱”,所以溶液pH逐渐增大,
13.【答案】C【详解】A.由图像可得,pH=11.3时,此时,反应的平衡常数,A错误;
B.当时,溶液pH=9.8呈碱性,所以离子的水解程度强于电离程度,B错误;
C.根据图像,当溶液pH=6.8时,溶液中,向VL 0.1mol/L的溶液中滴加等体积0.05mol/L的NaOH溶液的时刻,生成的与剩余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前者水解程度小于后者的电离程度(),此时溶液显酸性,若要使pH=7,需继续滴加NaOH溶液,所以消耗NaOH溶液体积大于VL,C正确;
D.在pH为4.7和9.8时均有电荷守恒关系式:,但两点的物料守恒(也叫元素守恒)式不同,pH为4.7时有,电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式作差可得:,pH为9.8时有物料守恒式,电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式作差可得:,D错误;
每日训练12
7.【答案】D8.【答案】B 9.【答案】D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a为阳极,酸性条件下三氧化二铈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铈离子和水,电极b为阴极,氢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则X为硫酸溶液,铈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由阳极室移向阴极室,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A.由分析可知,电极b为阴极,氢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故A正确;B.由分析可知,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电解时,铈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由阳极室移向阴极室,故C错误;D.由分析可知,X为硫酸溶液,故D正确;
【答案】D 【解析】溶液碱性越强,溶液中浓度越大,随着盐酸的加入先转化为,后转化为,所以曲线Ⅰ表示,曲线Ⅱ表示,曲线Ⅲ表示。A.a点表示加入盐酸后溶液中的,但由于加入盐酸导致体积的变化,所以,A错误; B.b点对应溶液中,,,所以,数量级为,B错误;C.同样方法可计算的第二步电离常数,的水解常数为,的水解常数小于其电离常数,所以溶液显碱性,C错误;D.结合电离常数、的表达式可计算:,交点c对应溶液中,所以c点对应溶液中,所以,,D正确。故选D。
每日训练13
【答案】B8.【答案】D【详解】A.X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则1mol X最多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B.苯中12个原子共平面,根据氧氢单键可以旋转,因此Y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故B正确;
C.根据X与Y和Z的结构简式及分子式得到X和Y反应生成Z为加成反应,故C正确;
D.Z中苯环上有5种位置的氢,因此其一氯代物有5种,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9.【答案】D10.【答案】B11.【答案】C
12【答案】A【详解】A.催化剂能改变反应机理,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热,选项A错误;
B.由反应历程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选项B正确;
C.的活化能最大,是该历程的决速步,选项C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和,生成物是和,则总反应为,选项D正确;
13.【答案】D【详解】A.电解方法处理含有Cl-、的酸性废水时,H+在阴极得电子生成H原子,H与Fe3+反应生成Fe2+, Fe2+还原生成Fe3+和,可知起催化作用的是Fe(Ⅲ),A正确;
B.b极中转化为,N元素化合价从+5降低到-3,电解质溶液为酸性环境,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电极方程式为:,B正确;
C.由图知,电极b上硝酸根离子转变为铵根离子、被还原,则电极b为阴极,电极a为阳极,Cl-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HClO,电极方程式为:H2O+Cl--2e-=HClO+H+,阳极附近H+浓度增大,故阳极附近溶液pH变小,C正确;
D.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电子转移相同的情况下次氯酸过量而铵根离子不足量,所以这个过程中会有部分Cl-离子转化为次氯酸而导致氯离子浓度下降,D错误;
每日训练14
7.【答案】D
8.【答案】D【详解】A.由分析可知,Y为,含有五元环,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Y和CH3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Z,②是酯化反应,故B正确;
C.由Z和PA的结构简式可以推知,Z和发生缩聚反应生成PA的过程中会生成甲醇,可循环使用,故C正确;
D.由Z和PA的结构简式可以推知,PA可发生水解反应得到,不能直接得到Z,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A【详解】A.若固体是钠块,液体试剂为水,钠块熔化成小球并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熔点低,且产生了气体,打开止水夹,点燃气体,火焰呈淡蓝色,说明产生了氢气,可以证明钠块与水反应产生氢气,选项A正确;
B.若固体是铝条,液体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铝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不会产生沉淀,选项B错误; C.若固体是铜丝,液体试剂为稀硝酸,铜单质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选项C错误;
D.若固体是铁丝,液体试剂为食盐水,食盐水呈中性,铁丝发生了吸氧腐蚀,打开止水夹,并松开小孔片刻,关闭止水夹,发现玻璃管中液面.上升,但由于塑料瓶直径较大,较难观察其液面变化,选项D错误;
12.【答案】B【详解】A.卤代烃的取代反应中生成物能量低于反应物,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正确;
B.SN1为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反应物先解离为碳正离子与带负电荷的离去基团,这个过程的活化能大,决定反应速率,所以SN1反应速率只和c(R3CX)相关,B项错误;
C.SN2反应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只有一个阶段,其反应速率与c(RX)和c(Nu:-)相关,C项正确;
D.SN1反应是两步反应,第一步是反应物在溶剂中离解成为碳正离子和由离去基团形成的负离子(慢反应),第二步是碳正离子与X-结合(快反应)。SN2反应中R-X的断裂与新的R-Nu键的形成是同时的,为一步反应,D项正确。
13.【答案】C【详解】A.根据电极转化关系可知,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因此工作时,a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流从b极流向a极,A项正确;
B.阴离子向a极迁移,阳离子向b极迁移,因此N为阳离子交换膜,M为阴离子交换膜,B项正确;
C.若b极上消耗标准状况下,则外电路中通过,此时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电荷数为,经过N膜的离子为和,其所带电荷数不同,故此离子数目无法确定,C项错误;
D.呼吸细菌的作用为催化有机物分解,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