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1课 万象气千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的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基本上属于社会史的范畴,教材展现了宋朝社会生教活的几个重要方面,一是物质生活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四项内容;二是精神方面,包括娱乐活动和节庆活动两项内容。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缺乏必备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的认同感,教学中必须借助历史图片、相关视频,来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和理解历史、体会历史。【版权所有:21教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知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饭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
(2)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从而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创造性改造物质生活的能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收集资料,提高学生处理史料,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并逐渐培养依据史料形成观点的方法。
(2)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3、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国和力。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四、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服饰和瓦子
2、难点:宋朝的服饰变化反映了当时民族融合的历史现象,“瓦子”是当时商业繁荣的产物。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分组讨论等方法,共同探究新课。
六、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宋朝衣食住行和城市生活资料和图片。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令人垂涎欲滴的东坡肉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问:这种美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可以看出宋朝的饮食方面非常丰富,两宋的烹饪技术已经相当高超。那么宋代人们的穿、住、行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 21*cnjy*com
2、讲授新课:
本节课共学习两个板块:衣食住行——展风采、瓦子节日——耀盛世
板块一:衣食住行——展风采
(一)衣:
(1)宋朝贵族服饰: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宋朝贵族服饰的特点。
生:结合课本回答。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展示课件:贵族服饰的特点。
师:由崇尚节俭走向盛行奢侈,提问: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生:①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当时统治阶级日益腐朽。
师:老百姓的服饰又有什么特点呢?
(2)百姓服饰特点:
生:结合课本回答。
教师总结:普通老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教师补充小资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释疑环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过渡:宋朝时期,中国封建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已经走上衰败的历史阶段,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宋朝统治阶级不是采取政治变革图强,而是强化思想控制,从精神上奴化人民。我国五代时出现妇女缠足,到宋代进一步压迫妇女的缠足陋习在汉族统治地区普遍推广,使中国的封建服饰文化更加趋于守旧和封闭。21教育网
(3)女子缠足的来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师总结:在宋朝出现的缠足陋俗,说明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统治阶级价值观念的腐朽和妇女地位的低下。缠足是野蛮的、不人道的,它是以破坏人的自然协调发展为前提的,尽管里面包含了审美的成分,或许还有伦理的因素,但都不应该提倡。故近现代凡有识之士如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无不对此深恶痛绝。2·1·c·n·j·y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宋朝的饮食。
(二)食:
(1)南北饮食特点:
课件展示材料:材料:大凡食店…则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头羹、石髓羹、白肉、胡饼、软羊、大小骨角……更有南食店:鱼兜子……如寺院斋食也,又有菜麺,胡蝶及卖随饭,荷包、白饭,旋切细料馉饳儿、瓜、萝卜之类。 ——《东京梦华录·食店》21·世纪*教育网
师:南北方饮食的特点是什么?
生:结合课本和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回答,北喜羊肉与面食,南吃鱼类和米饭。
师:北宋的东京和南宋的临安,是当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北饮食的两个交流中心,北宋的东京,已传入南方的烹饪技术,改变了以前北方人粗放的饮食习惯。源于宋朝的美食:冰酪、鱼羹、东坡肉、米花等。www-2-1-cnjy-com
师:下面我们来看两个内容:一是东坡肉,二是宋代的饮茶。
学:介绍东坡肉的来历。苏东坡是宋代著名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家,他为人勤快,无论酒或菜都亲自掌厨。他擅于烹饪,不论鱼、肉、蔬菜经他一琢磨,烹制出来,就味美色鲜,脍炙人口。他原是四川人,任宦经历丰富,后被贬到广东惠州及海南岛。结合仁途遭遇,他善于总结各地饮食制法,最有名的就是“东坡肉”。【来源:21cnj*y.co*m】
教师对学生的讲述进行点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
(2)饮茶:
师:宋人饮茶继承了唐人的饮茶方式,但比唐人更加精细,前人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北宋宫廷盛行饮茶。2-1-c-n-j-y
过渡:宋朝的住宅又有哪些特点年?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考你眼力环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三)住:
(1)宋朝出行的主要方式:
师:宋朝各个阶层的出行方式是怎样的?
生:结合课本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师组织学生练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过渡:我们一起学习了宋代居民的衣、食、居、行方面的内容。那么,宋朝的精神生活又有哪些特点呢?21·cn·jy·com
板块二:瓦子节日——耀盛世
(一)热闹的瓦子:
(1)热闹的瓦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师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瓦子的相关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
师:所谓瓦子是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北宋东京又称瓦子为瓦舍、瓦肆。在瓦子中,有许多用栏杆之类东西组成的小的演出场所,称为勾栏。【出处:21教育名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
师:补充蹴鞠相关知识。
(2)城市生活的基本特征:
师:瓦子的内容既有物质生活方面的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反映了宋代商业领域的扩展。
城市的特征是:密集的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繁忙的商业,丰富的娱乐,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绘宋朝的生活画卷:“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位马夫。”www.21-cn-jy.com
教师播放视频:《清明上河图》。
过渡:宋朝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二)宋朝的节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师补充宋朝的节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
3、课堂小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巩固环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朝的衣食住行好城市的社会和文化生活,认识到:要想让人们安居乐业,必须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愿我们的国家更富裕,人们的生活更安康。
八、教学反思:10
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两个板 ( http: / / www.21cnjy.com )块:(一)衣食住行——展风采、(二)瓦子节日耀盛世,每个板块都使用大量的历史图片和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创设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浓厚,课堂效率极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方法:通过课前收集资料,提高学生处理史料,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并逐渐培养依据史料形成观点的方法。21cnjy.com
不足方面:学生对宋朝为什么女子要缠足,还有些不太理解,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下次一定继续努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4张PPT)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 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1课
万象气千的宋代社会风貌
情景导入
东坡肉
衣食住行——展风采
瓦子节日——耀盛世
教学目标
衣食住行——展风采
衣
宋朝贵族服饰
宋初帝王
品 级 官服颜色
一品至三品 紫色
四品至五品 红色
六品至七品 绿色
八品至九品 青色
宋中后期皇帝服饰
宋代贵妇服饰
贵族服饰特点
崇尚节俭
盛行奢侈
思考:这种变化能说明哪些问题?
①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当时统治阶级日益腐朽。
百姓服饰特点
1、普通老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2、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其土农工商诸行百戸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小资料
在宋朝,不同身份的人的着装是不一样的。
探 究 释 疑
你能判断出他们的身份高低吗?
畸形的审美观念——缠足
反映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妇女地位的低下;当时统治阶级价值观念的腐朽。
女子缠足的来历
想一想:缠足陋俗反映了什么?
食
南北方饮食特点
材料:大凡食店…则有头羹、石髓羹、白肉、胡饼、软羊、大小骨角……更有南食店:鱼兜子……如寺院斋食也,又有菜麺,胡蝶及卖随饭,荷包、白饭,旋切细料馉饳儿、瓜、萝卜之类。 ——《东京梦华录·食店》
宋朝饮食特点:
北喜 与面食
南吃 和米饭
羊肉
鱼类
食
源于宋朝的美食:冰酪、鱼羹、东坡肉、米花等。
鱼羹
东坡肉
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饮茶
住
贵族官僚
城市平民
农村百姓
考你眼力:
行
宋朝人出行的主要方式
乘轿已很普遍
一般骑驴和骡
多用牛车和驴车
达官贵人:
士大夫:
老百姓:
交通工具
陆路
内河:轻便的小舟
海上:庞大的海船
水路
船
达官贵人
士大夫
百姓
人轿
牛车、驴车
骑驴、骡
连一连
瓦子节日—耀盛世
热闹的瓦子
既有物质生活方面的,而更重要的是,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
瓦子:
勾栏:
(2)从内容来看:
(1)从起源上看:
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瓦子的产生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
供演出的圈子
热闹的瓦子
猴戏
角抵
蹴鞠
瓦子
足球
前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曾经反复重申“足球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相传中国人早在黄帝时代就开始踢足球(那时叫“蹴鞠”)。蹴,就是脚踢的意思;鞠,则指球。因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得蹴鞠在宋代成为了一种更为普及的社会娱乐活动,得到了统治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喜爱。
知识链接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绘宋朝的生活画卷:“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位马夫。”
城市生活的基本特征
密集的人口,繁忙的商业,丰富的娱乐
视频:清明上河图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苏轼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中秋节
元宵节
春节(元旦)
宋朝的节日
节日 时 间(农历) 主 要 活 动
元旦 (春节)正月初一 祭祀祖先、拜年、放爆竹和烟火、贴门神和春联等。
元宵 正月十五 设杂剧、放灯、观灯、猜灯谜、吃上灯圆子等。
寒食 清明前一天开始连续三天 各家厨房禁火,只吃冷食。
担酒上坟、春游等。
清明 三月内 祭祖扫墓、踏青郊游、插柳习俗。
端午 五月五日 泛舟竞渡、吃粽子、白团。
喝菖蒲酒、艾酒,戴艾符等。
七夕 七月七日 买磨喝乐、乞巧。
中秋 八月十五日 赏月、拜月、放水灯、吃月饼。
重阳 九月九日 爬山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
冬至 一般在农历十一月 (公历12月21日前后) 比元旦略减,祭祀祖先、互送节物、穿新衣、吃馄饨。
除夕 农历腊月最后一天晚上 吃团圆饭、祭祀、守岁。
扫尘
衣食住行
瓦子和节日
瓦子
节日
住
衣
食
行
归纳小结
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
A.瓦子 B.肆子
C.勾栏 D.邸店
A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卖饮食、药材的,卖古玩、字画的,剃头等等,十分热闹,大的瓦子,可容几千人。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请回答:
1、材料中的“瓦子”是一种什么场所?
2、它在宋朝城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从它的内容上看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哪两方面?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知识探究: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0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习题)
一、选择题:
1、宋代是一个创造美食的时代,当时中华饮食文化已空前繁荣。那时人们的主要饮食习惯包括( )
①主食类:北方以粟麦(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②肉食类:北方以吃羊肉为主,南方以鱼肉为主;③饮茶之风盛行④欧美饮食方式备受欢迎 21*cnjy*com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从宋诗里“邸店如云屯”可看出,宋代的哪一行业非常兴旺( )
A.餐饮业 B.旅店业 C.博彩业 D.丝织业
3、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是中国历史上哪座城市的真实写照( )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4、关于宋朝社会风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B.北宋的肉食以羊肉为多
C.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D.人们出行多乘马车
5、哪一地方既是文艺演出场地又是商业中心( )
A.坊 B.市 C.勾栏 D.瓦子
6、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两色衣服( )
A.青灰 B.蓝灰 C.黑蓝 D.黑白
7、南宋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这说明了什么( )21·cn·jy·com
①宋代的服饰明显的受到了少数民族的影响
②长期以来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结果
③反映了统治阶级生活的腐化
④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右图的诗句形象地说明了宋代的什么节日( )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元旦
9、妇女缠足的传开,反映了( )
①统治阶级畸形的审美观②妇女地位的低下③社会经济的发展④女子追求美观(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0、下列关于宋代城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夜市 B.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C.有瓦子 D.有雇人做工的丝织场
二、材料题:
上海世博会把《清明上河图》制作成多媒体长卷,用北宋繁华的都市风貌,辉映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www.21-cn-jy.com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哪位画家的不朽作品?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
(2)当时该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
(3)有很多供来往客人住宿的地方,叫作什么?达官贵人出行普遍乘坐哪一种交通工具?
(4)它在宋朝城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三、完善提升
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东京城。想一想,你怎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人的生活?
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宋朝南北饮食的相关知识点,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选项④欧美饮食方式备受欢迎和此题无关,应排除,故答案是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评】考查的是宋朝南北饮食的知识。
2、答案:B
解析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宋朝旅店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交通发达,邸店是旅店业,故答案是B。21cnjy.com
【点评】考查的是宋朝的邸店的知识。
3、答案:B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宋朝城市生活的知识,抓住关键词“闲听瓦内讲评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的东京城内有娱乐场所是瓦子,故答案是B。2·1·c·n·j·y
【点评】考查北宋的城市的娱乐场所瓦子的知识。
4、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宋朝的出行工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缺马,人们出行的工具是牛车和驴车,故答案是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考查宋朝的出行工具。
5、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宋朝的娱乐场所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娱乐场所是瓦子,故答案是D。2-1-c-n-j-y
【点评】考查的北宋的娱乐场所瓦子知识。
6、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宋朝穿衣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百姓只能穿黑白两种颜色,故答案是D。
【点评】考查的北宋老百姓穿衣的知识。
7、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宋朝穿衣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选项③反映了统治阶级生活的腐化和朱熹的话无关,应排除故答案是C。【来源:21cnj*y.co*m】
【点评】考查的北宋穿衣的知识。
8、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宋朝节日的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点。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炮竹”和“新桃换旧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宋朝的节日元旦,也称春节。故答案是D.
【点评】考查的北宋节日的知识。
9、答案:A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宋朝女子缠足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选项③社会经济的发展和④女子追求美观是错误的,应排除,故答案是A。21教育网
【点评】考查的北宋女子缠足的知识。
10、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宋朝城市生活情况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选项有雇人做工的丝织场和此题无关,故答案是D。【出处:21教育名师】
【点评】考查宋朝城市生活的知识。
2、 材料题:
答案:(1)张择端;北宋都城东京。
(2)瓦子。
(3)邸店;娇子。
(4)北宋的商业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解析
【分析】(1)考查《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者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反映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www-2-1-cnjy-com
(2)考查瓦子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娱乐场所是瓦子。
(3)考查宋朝的旅店和出行工具。工具所学知识可知,供客人居住的地方叫邸店,达官贵人的出行工具是娇子。21·世纪*教育网
(4)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随着商业的繁荣,市民的阶层不断扩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出现娱乐场所瓦子。【版权所有:21教育】
【点评】考查北宋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知识点。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的内容,商品经济的发展知识。
3、 完善提升:
答案:我穿着小袖狭身的衣服,吃羊肉,夏季夜市上小吃很多,还有冷饮。住在邸店里。经常逛瓦子。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综合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答得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宋朝的衣食住行的相关。
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