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
课题名 影子的秘密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遮挡物的阴影。 知道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知道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 知道影子的变化包括方向和大小长短的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实验研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秘密。 根据实验发现,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分工合作,乐于参与,具有探索“影子的秘密”的兴趣。 积极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体会创作手影带来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影子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光影的世界里,人们对光影规律有各种各样的运用。
教学重点 知道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用实验研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秘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黑暗的环境、木圆柱; 学生准备:手电筒、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提问: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从早到晚,影子方向先西再北后东,长度先长再短后长。 2.教师追问:那你知道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吗? 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假设。 教师谈话:好,那咱们先带着自己的假设进入本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探究影子的秘密。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设置了两个小环节,第一部分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影子在一天之中的变化规律,然后第二部分顺势引出影子的产生条件的假设,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探索新知 (一)模拟实验:产生影子 1.教师谈话:接下来我们先利用手边的手电筒和木圆柱来做个模拟影 子产生的小实验。 教师提问:在动手操作前,先想一想手电筒和木圆柱分别模拟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手电筒模拟太阳,木圆柱模拟阳光下的物体。 2.学生开展小组实验,并记录自己发现的现象。 3.教师提问:现在你知道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吗?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行进中的光被物体阻挡,投射到地面形成了影子。 4.教师追问:把小圆柱换成透明玻璃还能产生影子吗? 学生先说出假设,再进行实验验证。 教师小结:不能,物体必须是不透明物体才能遮挡,形成影子。 5.教师谈话: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影子形成的条件有哪些吧! 学生归纳并回答。 教师小结:三要素有光源、阻挡物和屏。 【设计意图】 第一个活动产生影子,设计时要求学生在操作之前想一想,不同材料 分别模拟的是什么以及它们对影子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这个操作前 的思考分析过程很重要,只有先明白模拟的原理、对象和过程,才能 利用模拟实验的结果来解释探索问题。该模拟实验比较简单,可以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分析、交流汇报 等能力。 寻找影子变化的方法 1.教师抛出三个关联性很强的问题:你能想办法让影子发生变化吗? 你能想到几种方法?它们分别让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方法并尝试操作。 2.教师指点方法一:改变光源照射位置。 学生观看视频后,分组进行探究,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3.教师提问:影子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阻挡物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源方向相反。 4.教师提问:不同照射角度产生的影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竖直照射影子短,倾斜照射影子长。 5.教师指点方法二:改变阻挡物摆放方式。 学生观看视频后,分组进行探究,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6.教师提问:影子有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改变阻挡物的摆放能让影子的形状发生改变。 7.教师总结改变方法后影子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 在上一节课的认知基础上设计这一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简单感受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发现影子可能会发生方向、长度和形状上的变化。 手影游戏 1.教师谈话:通过改变手形,我们可以变化出许多有趣的手影。比一比,谁表演的手影更有趣? 学生说说自己可以做出什么有趣的形象。 2.学生观看视频《手影教学(动物篇)》后在黑暗的教室环境里尝试不同的动物形状。 【设计意图】 此环节趣味性十足,也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在玩手影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与同学合作,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自由度。另外,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影子的形成原理。 研讨与拓展 1.教师提问: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回顾并发言。 教师小结三要素:光源+阻挡物+屏。 2.教师提问:影子可以发生哪些变化? 学生回顾并发言。 教师小结:影子可能会发生方向、长度和形状方面的变化。 3.教师提问:想一想,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并发言。 教师小结:物体的影长与对应时间的太阳高度有关。 太阳高度越高,物体影子越短; 太阳高度越低,物体影子越长。 4.教师提问:其实天上的云也是太阳的遮挡物。想一想,云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并回答。 教师小结:云厚多为阴天、云高多为晴天、黑云多为雨天前兆。 【设计意图】 研讨和拓展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通过互动提问,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内容,另一方面也结合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对影子形成条件有更形象的认识。
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影子的形成条件包括三要素:光源、遮挡物和屏;而改变光源照射位置、遮挡物摆放方式可以改变影子的方向、长度和形状。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填空题: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和屏。 答案:光源、遮挡物 2.判断题:遮挡物位置发生变化时,影子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 3.影子在东面时,光源的位置在( )面。 A.北 B.西 C.南 答案:B
教学反思 本节课《影子的秘密》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规律。教学过程中,亮点与不足并存。 亮点方面,新课导入自然流畅,通过复习旧知引出新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模拟实验设计合理,操作性强,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直观感受了影子的产生条件,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寻找影子变化的方法和手影游戏环节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影子变化规律。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部分学生在进行模拟实验时,对实验材料的模拟对象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实验原理的讲解和示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准确理解实验要求。其次,在手影游戏环节,虽然学生参与度很高,但部分学生在创作手影时缺乏创新和想象力,这可能与我的引导不够充分有关。未来,我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手影示例和创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此外,在研讨与拓展环节,虽然学生能够回顾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但在将影子变化规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时,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这反映出我在教学中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综上所述,本节课既有亮点也有不足。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共27张PPT)
教科科学三年级下册
3.影子的秘密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学习目标
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遮挡物的阴影;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影子的变化包括方向和大小长短的变化。
2.能用实验研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秘密;根据实验发现,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3.分工合作,乐于参与,具有探索“影子的秘密”的兴趣;积极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体会创作手影带来的乐趣;了解影子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光影的世界里,人们对光影规律有各种各样的运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黑暗的环境、木圆柱;
学生准备:手电筒、活动手册。
复习导入
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早 中 晚
影子方向:西→北→东
影子长短:长→短→长
问题导入
那影子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模拟实验:产生影子
实验材料:
模拟太阳
手电筒
木圆柱
模拟阳光下的物体
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行进中的光被物体阻挡,
投射到地面形成了影子。
把小圆柱换成透明玻璃还能产生影子吗?
不能。
行进中的光被物体阻挡,
投射到地面形成了影子。
不透明物体
?
影子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手电筒→光源
柱体→阻挡物
成影平面→屏
让影子发生变化
你能想办法让影子发生变化吗?
你能想到几种方法?
它们分别让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方法 影子发生的变化
方法一:改变光源照射位置
影子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阻挡物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源方向相反。
不同照射角度产生的影子有什么特点?
竖直照射影子短
倾斜照射影子长
方法二:改变阻挡物摆放方式
影子有什么变化?
改变阻挡物的摆放能让影子的形状发生改变。
实验小结
方法 影子发生的变化
改变光源照射位置 影子的方向、长短发生了改变
改变阻挡物摆放方式 影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 ……
通过改变手形,我们可以变化出许多有趣的手影。
比一比,谁表演的手影更有趣?
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三要素:光源+阻挡物+屏
影子可以发生哪些变化?
方向
长度
形状
想一想,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物体的影长与对应时间的太阳高度有关。
太阳高度越高,物体影子越短;
太阳高度越低,物体影子越长。
云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云厚多为阴天、云高多为晴天、黑云多为雨天前兆。
课堂总结
影子的秘密
光源
遮挡物
屏
改变光源照射位置
影子的
形成条件
改变遮挡物摆放方式
方向
长度
形状
小试牛刀
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和屏。
光源
遮挡物
小试牛刀
遮挡物位置发生变化时,影子不会发生变化。( )
×
小试牛刀
影子在东面时,光源的位置在( )面。
A.北
B.西
C.南
B
本课结束,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