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2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2-08 09:08:31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学设计
课题名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知道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知道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 能根据观察记录纸,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参与小组活动,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学会与他人合作。 在实验观察中感受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对科学观察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积极投入到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古时候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规律,设计计量时间仪器,从而方便生活的过程。 体会技术发展对认知自然规律的推进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教学难点 能根据观察记录纸,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的简易日晷样例、指南针;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纸(简易日晷带有同心圆的底盘)、小短杆、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提问:太阳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2.教师提问:你知道阳光下的物体会有什么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阳光下,物体会产生影子。 3.教师提问:你知道太阳从什么方向升和落呢?影子又分别在什么方向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不一样,太阳先东后西,影子先西后东。 【设计意图】 通过三个问题的探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前认知,为 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 探索新知 (一)制作简易日晷 1.教师谈话: 接下来请你带着问题参与咱们接下来的科学活动: ①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还有什么规律? ②引起物体影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观看视频《日晷》,了解日晷的历史以及工作原理。 3.教师谈话: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4.教师讲解制作日晷的步骤: ①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②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上。(也可以使用指南针辅助) ③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⑤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5.学生观看视频《制作简易日晷》,观察教师提前做的简易日晷,并小组合作完成简易日晷的制作。 【设计意图】 此环节是效仿古人制作一个简易日晷。简易日晷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 找到和认识影子变化的规律,同时也能了解和体会中国古人利用自然规律来方便生产、生活的伟大智慧。制作简易日晷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为接下来探究影子的规律做好铺垫。 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1.教师布置任务:请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记录影子的变化规律信息,并探讨这些规律。将得出的规律写在卡纸上。 2.学生分组合作(课后仍需要合作)完成一天影子变化规律的探究活动,并完成实验记录。 3.教师小结影子变化的规律: ①影子在一天之中除了方向会变化,长度也会发生变化。 ②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③早上到中午,影子慢慢变长,中午到傍晚,又慢慢变短。 4.教师提问: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你能说说太阳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吗? 学生根据探究过程总结太阳的位置变化规律。 教师小结:影子的变化是太阳位置变化引起的,太阳位置在一天之中变化的规律是:东升西落,早上和傍晚位置最低,中午位置最高。 5.教师提问: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对比一下,我们制作的简易日晷和真正的日晷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学生讨论并总结异同。 教师小结简易日晷和真正日晷的异同,比如原理相同,但材料、安装方式和精准度却不同。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主要是使用简易日晷来探究太阳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坚持记录的习惯以及根据观察记录实事求是论证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太阳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从早到中午再到晚上,影子方向由西到北再到东,影子由长到短再到长。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填空题: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答案:日晷 2.判断题:一天中,太阳在天空的位置变化规律是:高——低——高。 答案:× 3.当太阳位置发生变化时,物体影子会发生的变化是( )。 A.方向会发生变化,长短不变 B.长短会发生变化,方向不变 C.方向和长短都会发生变化 答案:B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阳光下的影子,探究其变化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亮点在于: 激发兴趣,导入自然:通过三个递进式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动手实践,深化理解:制作简易日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了影子变化的规律,以及古人利用自然规律的智慧。 合作探究,提升能力:小组合作观察记录影子变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时间管理需优化:由于观察记录活动需要持续一天,部分小组在课后合作时出现了时间协调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未来可提前规划好时间,确保每组都能按时完成任务。 材料准备需充分:在制作简易日晷时,部分小组因材料不足或质量不佳而影响了制作进度和效果。今后应提前准备好充足且优质的材料,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深度引导需加强:在探究影子变化规律时,部分学生对太阳位置变化的理解不够深入。未来可在总结环节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的认知框架。 综上所述,本节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时间管理、材料准备和深度引导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共25张PPT)
教科科学三年级下册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学习目标
1.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知道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知道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物体
影子的变化。
2.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能根据观察记录纸,实事求是地分析
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3.愿意参与小组活动,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实验观察中感受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古时候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规律,设计计量时间仪器,从而方便生活的过程;体会技术发展对认知自然规律的推进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的简易日晷样例、指南针;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纸(简易日晷带有同心圆的底盘)、小短杆、
记号笔。
问题导入
太阳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问题导入
你知道阳光下的物体会有什么吗?
阳光下,物体会产生影子。
问题导入
你知道太阳从什么方向升和落呢?影子又分别在什么方向呢?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不一样:
太阳先东后西,影子先西后东。
影子方向:西→北→东
问题导入
请你思考:
①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还有什么
规律?
②引起物体影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制作步骤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面朝北放,俯看大地)
①在一个平板上,
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
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制作步骤
②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
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
平地上。(也可以使用
指南针辅助)
制作步骤
③在纸板的中心,
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制作步骤
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
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
每次记录时,
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制作步骤
⑤观察记录纸,
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请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记录影子的变化规律信息,并
探讨这些规律。将得出的规律写在卡纸上。
影子变化的规律
①影子在一天之中除了方向会变化,长度也会发生变化。
②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③早上到中午,影子慢慢变长,中午到傍晚,又慢慢变短。
影子长短:长→短→长
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你能说说太阳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吗?
影子的变化是太阳位置变化引起的,
太阳位置在一天之中变化的规律是:
东升西落,
早上和傍晚位置最低,
中午位置最高。
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对比一下,
我们制作的简易日晷和真正的日晷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原理相同
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对比一下,
我们制作的简易日晷和真正的日晷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不同点:
①材料不同。
简易日晷——纸、小木杆;
真正日晷——石头和金属。
②安装方式不同。
真正日晷安装稳定,不可轻易移动。
③精准度不同。
真正日晷经过仔细调试,更加准确。
课堂总结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影子方向:西→北→东
影子长短:长→短→长
日晷
影子变化规律
早 中 晚
小试牛刀
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日晷
小试牛刀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的位置变化规律是:高——低——高。( )
×
小试牛刀
当太阳位置发生变化时,物体影子会发生的变化是( )。
A.方向会发生变化,长短不变
B.长短会发生变化,方向不变
C.方向和长短都会发生变化
C
本课结束,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