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04 15:0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
高一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示意图中地球在A、B、C三个位置对应天体类型分别是( )
A. 行星—卫星—行星
B. 行星—行星—行星
C. 行星—卫星—卫星
D. 行星—卫星—恒星
2. 地球进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下列推测最可信的是( )
A. 比邻星位于河外星系 B. 比邻星位于银河系
C. 比邻星不会发光发热 D. 比邻星绕太阳运动
3. 比邻星能成为地球新家园是因为比邻星可以为地球提供( )
A. 充足的食物 B. 适宜的大气
C. 稳定的光照条件 D. 大量的液态水
生物在地球发展中产生,同时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兴成和发展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地球生物演化发展,按照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初期阶段
出现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
出现海生藻类、海生物脊椎动物
出现陆地上孢子植物、鱼类、两栖动物时代
出现鸟类、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时代
A. B. C. D.
5. 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地理环境特点为( )
A. 干燥、冷热多变 B. 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 湿润、森林茂密 D. 寒冷、冰寒光布
图甲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此图A、B两点间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陡崖M最大落差(米)为( )
A. 198 B. 290 C. 380 D. 450
7. 图中等高线P数值为( )
A. 300 B. 400 C. 500 D. 600
8. 图中王村位于B地的( )
A. 东北方向 B. 正东方向 C. 正西方向 D. 西南方向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N两处对应近地面气温状况是M处>N处
B. M、N两处对应近地面气压状况是M处
C. 对应近地面天气状况:M处为阴雨,N处为晴朗
D. 近地面M、N两处对应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N处
10. P点对应的近地面的风向可能是( )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下图为我国某地貌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由图可知
A. 该地貌属于侵蚀地貌 B. 扇形地上部颗粒较大
C. 扇缘带适合种植水稻 D. 扇形地下部径流变大
12. 该扇形地下部和扇缘带基本无砾石分布,最可能是因为
A. 风化物粒径较小 B. 降水较少
C. 坡度较陡 D. 河流较长
13. 近年来绿洲分布区表层沙土没有明显增加,可能是因为
A. 上游地区过度放牧 B. 上游来水量减少
C. 下游地区植被增加 D. 下游荒漠化减轻
日照时数是指一天内太阳光线直接照射地面的时间。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夏季、冬季日照时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甲、乙、丙、丁四地中夏季日照时数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5. 该区域夏季日照时数较冬季长,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 B. 昼长 C. 风速 D. 海拔
16. 与甲地相比,丙地发展光伏发电的主要优势是( )
A. 晴朗天数多 B. 太阳能资源丰富
C. 空气湿度小 D. 距消费市场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四周高山环抱,湖滨地带分布有大量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青海湖西岸和北岸多分布着以布哈河为代表的几条大河形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青海湖区大风日数较多,全年多在西北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布哈河口最大风力为9-10级。沙岛位于湖东部,曾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后来沙岛东北端与陆地相连而成为半岛,并围成33平方千米沙岛湖,表面均由沙砾覆盖。青海湖流域内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1)说出青海湖湖滨地带沙丘的沙源。(2点即可)
(2)分析青海湖东部沙丘冬春季沙尘堆积较多的原因。(3点即可)
(3)为抑制湖区西部沙漠化的不断扩展,请提出治沙措施。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在贵州省望谟县新屯街道发现早三叠纪化石库,化石库中保存着丰富且完整的海洋古生物化石。这一发现说明经历了生物大绝灭事件后,望谟地区在早三叠纪已经形成一个复杂的海洋生态系统。望谟生物群的发现对研究早三叠纪生命复苏具有重大意义,为探讨海生爬行动物的起源与演化、海洋生态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更多证据。如图示意地球地质年代,其中a、b表示地球历史上的两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1)材料中所说的生物大灭绝事件最可能是____(填a或b),此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地球迎来生物大爆发,其中典型的陆地动物是____,典型的陆地植物是____。
(2)根据望谟化石库的发现,说明该地海陆变迁的过程。
(3)简述地球生物的一般演化规律。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拉萨市地处青藏高原的拉萨河谷,为满足市民生活需求,拉萨市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但受低温冻害影响大,产量较低。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大棚种植,在山东寿光技术员指导下,当地农民通过向温室增施二氧化碳、洒水等多种措施来改善蔬菜生长的条件,取得明显成效。图为当地蔬菜大棚示意图。
(1)在图中用箭头补画出A、B两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2)从地形角度分析拉萨市蔬菜夜间容易受冻害影响的原因。
(3)寿光技术员到拉萨后感觉该地昼夜温差比较大,试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原因。
(4)为改善蔬菜生长条件,技术员指导当地农民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请选择其中之一,分析该措施的合理性。
措施一:向大棚中增施二氧化碳气体来促进蔬菜的生长。
措施二:冬季午后向大棚内洒水以减轻蔬菜受冻害影响。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
高一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3题答案】
【答案】1. B 2. B 3. C
【4~5题答案】
【答案】4. A 5. C
【6~8题答案】
【答案】6. C 7. B 8. B
【9~10题答案】
【答案】9. D 10. B
【11~13题答案】
【答案】11. B 12. D 13. B
【14~16题答案】
【答案】14. A 15. B 16.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河口三角洲沉积的泥沙;枯水期水位低,出露水面的滩地;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的土地退化。
(2)冬春季河流、湖泊水位低,河滩和湖滩泥沙裸露较多;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日数多,搬运泥沙能力强2分;东部受高山阻挡,风力减弱,沙尘堆积。
(3)布哈河流域内封山育林育草,营造防沙固沙林;设置石(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a ②. 爬行动物##恐龙 ③. 裸子植物
(2)该地区发现早三叠纪海洋古生物化石,说明之前该地为海洋;现在望谟地区为陆地,说明 该地地壳经历了抬升,海洋变成了陆地。
(3)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9题答案】
【答案】(1) (2)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夜间,山坡降温快,冷重空气沿坡面下沉至谷底堆积,气温较低,蔬菜易受冻害影响。
(3)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地面热量散失快,气温较低。
(4)措施一:二氧化碳气体能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有利于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措施二:冬季午后向大棚内洒水,提高地面比热容,可使夜间地面温度不致过低,洒水也可增加棚内湿度,由于水汽凝结释热,也不致于使夜间气温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