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7 11:3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质量检测卷(4.26) 积累与运用(30分)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菜畦(qí) 盔甲(guī) 玉簪花(zān) 人迹罕至(hǎn) B.骊歌(lí) 郝叟(sǒu) 讪笑(shàn) 锲而不舍(qì) C.谰语(lán) 可汗(kè) 嗥鸣(háo) 兀兀穷年(wù) D.踌躇(chú) 炽痛(zhì) 嫉妒 (dù) 气冲斗牛(dǒu)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花圃 幽寂 荒草凄凄 人声鼎沸 B.懊悔 祈祷 回环曲折 潜心贯注 C.斑斓 怪诞 妇孺皆知 锋芒必露 D.筹划 深邃 杂乱无章 义愤填鹰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C.案情扑朔迷离,几个老公安研究了几昼夜也没研究出个眉目。 D.张敏模仿小沈阳的表演真是栩栩如生,让大家不时地捧腹大笑。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B.《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作品,小说以第一人称“我”(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C.《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②①④③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②①③④ 补写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做四小题)(4分) _______________,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_______________。 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5分) 音乐课上,师生正在观赏鄂东民歌《采莲船》,老师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于是叫醒他说:“你怎么把这首歌听成催眠曲。”学生面带愧色却不失幽默地自我解嘲道:“我被这音乐的美妙陶醉了。” (1)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用语得体、语言结构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3分) (2)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文段中老师的言外之意,不超过10字。(2分) 8.综合性活动,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6分)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1)根据以上文字,概括“中国梦”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同学们围绕“中国梦”拟出了上联,请你在横线上补全下联。(2分) 上联:神州盛世放飞中国梦下联:华夏伟业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示例,阐述你的“中国梦”。(2分) 示例: 工人:工作稳定,生活安宁,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农民:种好田地,有个好收成,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土地,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语段(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6题。 (16分)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个枝子,散散落落地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9.上述选文选自_________(书名),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地区)作家。(3分) 10.“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1.赏析句子(6分) (1)快回家去!快回家去! (2)“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1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3分) (二)阳光的接力(14分) 山的深处有一片林子,林子的深处有几间简陋的小屋。旁边一间小屋的深处,有忧郁的她。   这几间小屋是这个贫困山村惟一的学校,她是这个学校惟一的老师,刚人城里来不久。她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神。没有人愿意到这个鬼地方来,而她来了,而且是主动要求来的。在师范读书的时候,这曾是她的梦想。   然而此刻,她却躺在这间有些阴暗、潮湿的小屋的角落,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上。两天了,不上课,也不吃喝。秀丽的脸庞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一双秀丽的大眼睛也变得黯淡无神。   心事,像山一样压着她。   她感到了现实和梦想的距离的遥远。离开繁华的城市和美丽的校园,她觉得十分孤独、失落。而这并不是造成她躺下的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她手中的那封信。信笺上有斑斑泪痕。的确,那封信她不知看了多少遍,看一遍,她就流一回泪。信是他写的,他说,他非常爱她,希望她能马上回到他的身边,否则……他的口气很坚决,带有点“最后通牒”的味道。   而她,也是深爱着他的。也实在想不出,失去了他,自己还有什么。然而,她也渐渐发现,自己已离不开那些野花般的小脸、那一双双无邪的充满渴望。她知道,他们真的需要她。   她觉得,从未有过任何选择像这般残酷,令她痛苦、不安,久久难以决断。她知道,此刻,林子外阳光明媚。只要走出那片林子,就能进入阳光里,然而她又觉得那条小路是那么的漫长,那阳光是那么的遥远。但那阳光又是那么的充满诱惑。她自己也承认,有好几次,她都动了心。   她真的有点动心了……   忽然,一片阳光从窗外飞了进来,划过她的眼睛,轻轻地落在她的胸前,莹莹地晃动,像一朵风中盛开的雪莲花。一股暧流涌遍她的全身,心也仿佛被照得异常的明亮。   她惊讶地朝外窗外望去。窗口,那个叫娟的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儿,她的学生、班长,手里拿着一面小镜子,阳光正从镜子里源源不断地走向她。娟红着脸说:“老师,我给您送阳光来了。”   她顿时明白了什么。阳光要到达这间小屋,有很长的路要走。她走下床来,打开了门。   她看见,门外的那条林间小路上,每隔几步便站着她的一个学生,他们手里都拿着一面镜子,圆的、方的或破的,形状各异,正进行着一场阳光的接力。阳光在镜子与镜子间传递,最后来到她的面前。   她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感动,如初恋一般。她隐隐约约觉得,那阳光已进入她的血液、她的全身乃至她的灵魂,并将改变她的一生。   她凝望着孩子们。孩子们也凝望着她。他们发现,教师美丽的大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蓦地,她笑了,比阳光还明亮,还灿烂。孩子们也笑了,欢呼声在林子的上空回荡。   “同学们,上课啦!” 13.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14.在下面括号里填补词语,概括出选文中“她”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向往—?(???? )?— 惊喜— (???? ) 15.“她隐隐约约觉得,那阳光已进入她的血液、她的全身乃至她的灵魂,并将改变她的一生。”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与前文哪句话照应?(3分) 16.文章以“阳光的接力”为题,有什么含义?(4分) 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隶:属于)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立就:立刻完成) C.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客人)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环谒:四处拜访)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 或以钱币乞之 蒙辞以军中多务 B. 并自为其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 于舅家见之借旁近与之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0.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2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四、作文(40分) 22.以《________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先补充完整题目,然后作文。所写内容有真情实感,500字以上,不得出现学校姓名等信息。 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质量检测卷 参考答案 1.C 2.B 3.D 4.C 5.A (1—5题每题3分) 6.①山际见来烟 云从窗里出 ②影入平羌江水流 思君不见下渝州 ③谁家玉笛暗飞声 此夜曲中闻折柳 ④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⑤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4分) 7.(1)把催眠曲后的句号改成问号,把“观赏”改为“欣赏”,把“音乐的美妙”改为“美妙的音乐”(3分) (2)你怎么睡着了?(2分) 8.(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 (2)示例:开拓复兴路、唱响复兴曲、奏响民族歌……(2分) (3)示例:学习成绩优异,学到真本领,造福社会,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句式相近,符合题意即可)(2分) 9.《城南旧事》 林海音 台湾(3分)[来源:学#科#网Z#X#X#K] 10.爸爸种的夹竹桃落了 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4分) 11.(1)反复,心理描写,写出了我急于回家告诉爸爸毕业典礼的情况,同时也对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预感。(3分) (2)语言描写,写出我得知爸爸的死讯后虽然悲伤,但认识到自己已经是“小小的大人”了。(3分) 12.对,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培育下,我长大了,坚强了,这是对爸爸最好的回报。(3分) 13. 一位城市来的女老师为了山村孩子的未来,毅然放弃回城,留在山村从教。(3分) 14.痛苦 感动(4分) 15.心理描写 “一股暧流通遍她的全身,心也仿佛被照得异常的明亮。”(3分) 16.“阳光的接力”指的是孩子们用一面面小镜子将远处林外的阳光送到她的小屋里。写出孩子们对她的真诚和他们之间浓厚的感情,突出了她对孩子们的爱与对自己人生的追求。(4分) 17.C(3分) 18.AC(4分) 19.(1)这首诗把奉养父母、团结宗族作为主题。(2分) (2)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2分) 20.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受于人者不至。(4分) 21.(1)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2分) (2)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情(3分)
同课章节目录